重機騎乘的技術 路線-過彎取線

優質好文| 2016-01-11| 檢舉

山道 / 賽道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過一個漂亮的「彎」。過一個好彎的定義,我想不是絕對速度,畢竟我們並非專業賽車手,而是在安全的範圍內,划過那 層出不窮角度的彎,這種彎會讓車手興奮,讓圍觀者譁然。

在之前的文章,我們有提到如何自訂「路線計畫」在搭配車手本身技術層面的精進,來處理各種角度的彎!!今天我們就在再談路線的部份。

彎道-路線的概況:

首先我們必須得了解,我們都不是「專業」的賽車手。針對路線的選擇,通常也都眾說紛紜,很多高手在針對「取線」都有自己一套的解讀方式。 這篇的目的是在討論 / 分享 而不是 唯一的選擇,只有自己測試/練習後,才知道最合適自己的路線

過彎的路線通常分五種形態

1. 外線 > 外線 > 外線

在準備過彎前,在道路上面偏外側(與入彎的反方向)這種作法通常較少人使用,多半也都是新手會使用的方式,由於很多新手

在剛騎乘,大排量的摩托車。心理壓力甚大,不自覺的都會儘量往外側跑,這種路線方式,過彎的幅度越大,離心力越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手在下意識,會選這種過彎取向方式。個人認為在公路上面是屬於比較危險的路線方式,而且速度也沒辦法過快,而且如果遇到對向來車占線,也容易產生危險。

2.外線 > 內線 > 外線

這種過彎的方式,可以說是最被車友所青睞。他最大的好處是因為,彎道幅度的曲線夾角轉折小,所以物理行為來說。是被認定可以用比較快的車速過彎。但真的是絕對如此嘛? 其實不然,以整體路線來說,此方式的選擇。並不是最短的距離,不過由於入彎的夾角小。他是可以讓我們的離心力降低,但是他絕對不是永遠的選擇之一。 而且在公路上面,此方式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彎的過程中遇上對向占線來車。是比較可以避免的

3.中線 > 中線 > 中線

這種取線的騎士,通常心態上面都不是在要求絕對的速度,或者過一個剽悍的彎!! 這種方式比較合適在悠哉慢跑,享受乘風的感覺。而且中線的作法也會讓,後方來車。比較不容易超車,在遇上對向占線的轎車,也可以用從容不破的方式輕易閃避。屬於比較中庸的路線方式。

4.內線 > 外線 > 內線

在喜歡賽道,或者對速度有一定要求的車手來說,此方式與外內外方式,是最為多人選擇。也是最極端的兩個對比,此方式對彎的幅度夾角最大,由於角度最大相對性的反應空間也會更小,在入彎的時候減速相對性的,會比外內外方式,煞車要來的多一點不過卻可以利用出彎時候產生不同的角度變化油門的補強也會更加猛烈。在強調一次 沒有絕對的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

附註一提前AMA冠軍車手,在領先的時候!!防堵後方超車時候就利用這種方式。而他在推廣tight line 內灣方式入彎的一文中更是提到,慢一點入彎。先搞懂制動力,來在討論加速力。等感覺到了以後再把速度加快,那你就懂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 tight line, 而這位AMA前冠軍車手曾經說過:如果你確定、你的外線可以贏過我的內線? 那我們賽道見吧。

5.內線 > 內線 > 內線

這種方式也是最貼近道路內側的路線,從頭到尾都走內側的方式在過彎的過程中會比較費勁,因為過彎的轉折過大,離心力也非常敏顯

我認為這種方式也是最多新手所選用的方式之一,其目的都是因為心理因素導致下意識的路線。

最好的路線?

其實綜合上面大致上的作法,都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標準答案,還是得依照當時的車速以及彎的角度而定。 路線的選擇是個籠統的概念!!

我想再公路上面,我認為 過彎的角度越平緩(轉折點越小)那在彎道的過程中,所會產生的離心力也就越小。利用這種方式來是選擇自己的最佳路線,我們在說白話一點就是,彎道路線越接近直線、離心力越小,而離心力影響越小,所消耗車子本身的傾角也相對性越少。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感想:

此篇透過之前所學的自訂「路線計畫」以及騎車技巧,再來搭配 合適的取線方式,我相信更能夠在彎道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其實這種理論的東西,透過文字的表述我認為都有一定的限制!!車友們可以在假日的時候去山道,或者再 賽道裡頭, 利用這幾種方式,再同一個彎口反覆測試,我想你會發現,你目前的騎乘技術/節奏,套再這五種方式上面,以及慢入快出的方式來選擇一種你覺得是最合適你的,我想這個你都可以自行去選擇。然而取線的方式不是只有唯一,還是得搭配當時的速度,以及彎道中角度的變化。多了解幾種,那就多幾份樂趣,也多幾分保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8384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