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開的是進口車,是否對它到底是在哪一國生產的感到好奇?其實「解密」車身號碼即可真相大白,然而在高度機械化生產下,產地對品質的影響已微乎其微,「Where was it Made?」是否真的那麼重要?
愛車打哪兒來?
人人都愛「Made in Germany」,「Made in Japan」聽起來也不錯,但若是「Made in Indonesia」,好像就不是那麼可靠,這非關種族,而是生活經驗的累積,印象中,德國、日本製的東西就是比較可靠、耐用。然而,隨著開發中國家的人力資源水準逐漸提高,生產技術也日益成熟,先別提我們習以為常的「Made in China」,即便是東南亞、中南美洲甚至在非洲製造的產品,也都具備相當穩定的品質,舉汽車為例,相信應該有不少BMW 3 Series Sedan的車主,在買車之前並不知道這款車的產地其實是在South Africa,而非寶馬的故鄉。
至於如何得知愛車到底打哪兒來?透過車身號碼(VIN Number,Vin為Vehicle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可一覽無遺。每一款車都有專屬的車身號碼,進口車由17個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數字組合而成,內藏玄機,包括車輛的產地、廠牌、車架編號、引擎和年份等皆可透過車身號碼比對得知,更重要的是它可協助追蹤車輛的買賣及維修紀錄,好比車輛的身分證及病歷,重要性不言而喻。車身號碼的每個字各自有其代表意義,透過圖說便一目瞭然,此外,針對本篇報導的主旨,編輯部特地整理出各個產地的車身號碼代號,列表供讀者參考。
車身號碼藏在哪裡?
瞭解車身號碼的意義之後,讀者應該很想知道,除了翻開行照找得到它的蹤跡之外,這17個神祕字串還藏在哪裡?一般來說,車身號碼還會烙在引擎室周圍的擋火牆上,或者掀開副手座底下的地毯,車身號碼有時也會烙在車體底部橫樑上。此外,有些國家規定車廠必須將車身號碼及出廠年月份等資料製成一張貼紙,貼在駕駛座車門內部或B柱上,車主僅需打開車門、彎下腰,很容易就能找到。
產地真會影響品質?
一部德國製的M.Benz S-Class,感覺就像一座山那樣可靠,但正如前文所述,那些非世界一級強權,或過去所謂「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力素質及技術水平皆已大幅提升,像M.Benz這等規模的汽車大廠,正逐步將生產線擴充至本國境外,藉此降低成本。儘管我們不能夠斷言在匈牙利組裝的M.Benz品質和在德國組裝的一樣好,但也沒有證據顯示從匈牙利出廠的M.Benz品質堪慮。
當然,現階段這些境外工廠大多仍負責低階車款的生產作業,畢竟消費者普遍存有的「產地迷思」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根除,幾年前英國高檔服飾品牌Burberry決定關閉一間位於威爾斯的工廠,將Polo衫生產線外移至中國,便引起軒然大波,可以想見若BMW將7 Series交由南非工廠組裝,層峰買家們的觀感會有多差。「Burberry事件」發人深省,雖說部份反對者是基於不滿這些大型跨國企業既剝削低成本國家勞力,又剝奪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然而有些打著「Keep Burberry British(維護Burberry的英國血統)」大旗的反對者,恐怕沒有如此崇高的理念,他們只不過下意識認定「Made in China」和高檔扯不上邊罷了。
編輯部認為,無論服飾也好,汽車也罷,所有品牌的目的都在於獲利,若覺得藉由工廠外移所降低的成本並未反應在售價上,消費者大可拒買,但那屬於另一個層次的問題。說穿了,「產地迷思」其實不完全是技術問題,而是「Fu」的問題,或許一條手工絲巾還是會因產地不同而造成作工上的落差,但就高度機械化生產的汽車工業而言,產地對品質的影響無疑是相當有限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