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恩怨‖Mitsubishi Lancer EVO X(CZ4A)
說起EVO和STi,作為日系性能車的忠實簇擁者,有著太多太多的話題,它們從砂石路面斗到了柏油路面,從賽場斗到了街道,甚至在飄移賽中都有交手……,可是如今在低趴風潮席捲全球的時候,居然還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就連「不務正業」這個領域也要爭個你死我活麼?
其實EVO和STi的來歷都非常相似,這兩款車型的誕生原由也是驚人的一致,其「禍根」就是WRC在當年的一則規定,所有N組參賽車輛必須要滿足市售2500台以上的車型才可以作為原型車,而三菱和斯巴魯也正有意替換服役多年且成績不佳的Galant(戈蘭)和Legacy(力獅),這樣造就了Lancer的第二次登台以及Impreza的首次亮相,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它們便開始了長達30年之後曠日之戰,在在各種比賽中頻頻交手,而車輛本身也在不斷進化。
這個姿態真的適合EVO嗎?
所謂「不務正業」的含義,就是玩車的人給低趴姿態一種調侃的說法,在本文中的意思就是,性能車應該全副武裝,讓性能得到再次提升,而經常出沒的地方不是賽道就是山路,這才是玩性能車理想的境界,可偏偏有些人就想筆走邊鋒,偏偏將好好的一台性能車弄成了與性能毫無關係的姿態,尤其是文中的這台EVO,任何人看到都會去猜想這台車的避震器是什麼品牌,引擎有沒有鍛造,渦輪本體是否換上了更大顆的型號,可是當它停下車的一刻,不少人都會拚命的拍腦門,嘴裡還念叨著:「My god!」因為它真的發出了「呲呲」幾聲之後,趴在了地上,這實在讓人有些不能接受。
碳纖維前唇和風刀令原本兇悍的車頭再次進化,極具攻擊性
這類性能車最實惠的就是出廠變裝備了前後對向多活塞的剎車系統,並且還是著名剎車廠商Brembo提供的
此時的EVO,無論引擎艙內的4B11經過了何等的強化,都始終無法躋身性能車的行列的,糟糕的操控甚至成為了引擎動力的累贅,不過這種姿態卻不得不讓人駐足,真的是非常美,一底遮三丑、百改降為先這句至理名言理解倒是真夠透徹。這一代EVO的身材較上一代來講,變得豐滿了許多,隨之而來些許臃腫也是不可避免的呈現在了玩家面前,唯有將它趴下才能夠換來流暢的視覺感受,另外碳纖維材質的前唇和風刀讓原本就殺氣十足的前臉演繹得更加極致,側裙和尾裙的加入也是儘可能的與地面齊平,令低趴姿態更趨完美。
為什麼說4B11無需強化,其實道理很簡單,這種姿態下,任何大馬力的引擎都會成為整台車的累贅,因為沒有犀利的操控作為輔助的話,這種車會比人凶的,因此4B11原廠295匹和366牛的動力輸出足夠用了,再配合SST雙離合變速箱,行街拿樣兒也足夠愜意,不過即便如此,車主還是運用了一些提升動力的手段,例如更換了全段排氣,在小幅提升動力的前提下優化了排氣聲浪,氣勢到位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另外像泄壓閥以及進氣這種基礎必備改裝配件也都沒有落下,無論怎樣,性能車的根源還是依舊存在的。
將紅色的引擎裝飾蓋卸下之後,一副樸實無華的樣貌出現在眼前,若不是那根引人注目的進氣管路,很少有人會聯想到這是一台輸出達300匹的高性能引擎
雙邊雙出的排氣始終令不是經典的JDM范兒,不過好在選用了Greddy的產品,心理落差緩解了很多
全車最大的亮點是在行李箱的內側,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在EVO的行李箱中見到氣罐的,更別提ACCUAIR的品牌LOGO了,而這台車也是筆者見到的第一台氣動EVO,行李箱中並沒有出現過多的造型和裝飾,原因是因為結構相對複雜,除了低音炮之外,還有後差速器的輸油口都在其中,所以車主也只是將氣罐掛在了後擋板的下側,並用LED燈帶做了簡單裝飾便了事。而內飾方面也是保留了相對原廠的設定,只有A柱上的外掛儀表頗為顯眼,算是唯一有戰鬥格的內飾部件了。
EVO X行李箱中的低音炮可能還算是比較常見,比較是原廠就有裝備的,不過氣動避震器的氣罐出現在這裡著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除了方向盤造型以及300km/h的表底以外,剩下的都和翼神別無二致,這也是眾多EVO X車主最為不爽的地方
換擋快如閃電的SST雙離合變速箱始終沒能得到車主的認可,再多的高科技真的不如一台手感無敵的手動變速箱
看多了一排一排的外掛儀表,再看這單獨的一顆,著實不太爽,不過多合一的功能卻令內飾乾淨整潔了不少
十代恩怨還未終結……(內容轉載自網絡)
聽說喜歡車的朋友都會關注微信號xiaosache0,這裡有很多你不曾見過的汽車資訊,新奇好玩到無厘頭,不關注沒道理的!
專注原廠升級改裝,每天分享一些時尚前沿的愛車養車駕車知識,想要了解更多汽車資訊,請關注微信號【xiaosache0】,讓閱讀不留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7442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