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壓發動機
類型一:TSI
所謂T代表的就是渦輪增壓,而Si代表的就是燃油直噴,別的沒有任何意思,這裡不要與國外的tsi混淆,國外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雙增壓燃油分層技術。
細心的網友也許看到了,怎麼有的si是紅色的呢,而有的單獨一個i字母是紅色的呢,這裡技術都是一樣,僅僅是車型之間為了區分排量大小,比如:2.0與1.8排量si是全紅的,而1.4排量則只有一個i字母是紅色的。
類型二:TFSi
TFSi這一串字母也就比TSi多了一個F,可以說是tsi的升級版,另外較多見的就是大眾車型以及大眾旗下的奧迪車型等。
T始終代表渦輪增壓,fsi則是燃油分層噴射的意思,也就是增壓燃油分層噴射發動機的意思。
類型三:TDi
TDi說白了就是燒柴油的發動機,其中的T依然是代表渦輪增壓,因為自然吸氣的柴油機在動力上表現不足,所以加了個渦輪增壓,以此彌補動力缺憾。
自然吸氣
類型一:CGi與CDi
很顯然這首先就是自然吸氣發動機,CGI與CDI代表是奔馳獨家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技術,CGI是自然吸氣的汽油發動機,而CDI則代表是柴油發動機了,仔細觀察的朋友會在奔馳的好多系列轎車屁股上看到。
很多朋友問我增壓發動機與自然吸氣發動機到底是什麼區別,別著急,在文章最後我會用一句話總結,包你懂。
類型二:VVT/CVVT/VVT-I/MIVEC/VTEC/i-VTEC
千萬不要被VVT\CVVT\VTEC等一連串給嚇著,事實上之所以把他們歸類到一起,就說明他們是一個技術,而這個技術我們在大部分日本車、韓國車甚至包括我們一些國產車上都能看見,這是小日本最拿手的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發動機,確實是省油,大大提高了燃油效率,但是這類發動機在中段扭矩表現嚴重不足,還很難稱得上是主流發動機。
乾脆就統一叫可變氣門發動機得了,至於各家品牌會把字母調整以區別開來,別的什麼意思都沒有。
綠色發動機
類型一:HYBRID
這可是時下很流行的了,一些高端大型D級豪華轎車也開始採用這個混合動力技術,有的人稱之為油電混合動力,說白了,就是起步慢速的時候是靠電機,一旦油門加大,自動切換為汽油機工作,奔馳S400.寶馬的740都是這類技術的豪華車代表。
類型二、DM
這兩個字母代表此車是純電動車,你只要仔細觀察,不管是純電動汽車還是純電動的公交車,屁股後面或者側面都會有DM兩個字母。
驅動系統
類型一:Quattro
之所以上奧迪的圖,是因為這就是奧迪獨有的全時四驅技術,也是奧迪引以為傲的技術了,你幾乎在所有的奧迪車型中都能看到這一小串字母:quattro
類型二:4WD(4X4)/AWD/ xDrive/sDrive
名字不同,但都代表的是這車是四輪驅動,我們在一些日系車比如漢蘭達等能看到4WD,在路虎車型後屁股能看到4X4,事實上都一樣,只不過叫法不同,比如xDrive這個就是寶馬的獨家四區技術,而sDrive是代表後輪驅動的車。
特殊車型
類型一:Rs/S5、S6、S7、S8
類型二:M系/M3/M5/M6
類型三;AMG
類型四;GT
這些字母必須要歸類到一起來說,因為只要是車子擁有了這些字母,就意味著:高性能大馬力;
奧迪Rs系列是奧迪進軍世界頂尖超跑行列的巔峰之作,因為奧迪不滿足於S系列的自信表現,為了彰顯奧迪的科技,Rs些列應運而生,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RS7千萬別為這是一部S7,如果你看到了S7千萬別以為這一部奧迪A7。
寶馬的M系列一直被奉為經典,大馬力高性能體現的淋漓精緻,說走就走,只要一點點油門,快感誰人能懂,如果你開著3系寶馬,看到前面的3系屁股上比你多一個M標,那你就不要在罵罵咧咧了。
當你看到奔馳後屁股上面有AMG的字母標,你只要知道它不是一輛普通的奔馳就可以了。
而對於GT字母標誌,比如日產GTR、福特野馬GT500等等都會看到GT的字母標,有人說高爾夫GTI,這在高爾夫車系當中屬於高性能版本高爾夫,它也不是一輛普通的高爾夫。
最後跟大家講講增壓發動機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主要的區別,很多朋友都有車,也開過車,其實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自然吸氣發動機給人的感覺好比春天的細雨,連綿不絕,打在人的臉上非常線性舒服,而增壓發動機給人的感覺就是,突然拿一盆水潑到你的臉上,很刺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7061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