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 SportbackPK435i Gran Coupe
顯然它們不僅僅是為運動而生。四門,加長車尾,奧迪S5和BMW 435i把轎跑這個概念朝實用的方向推進了一大步。誰將運動性和實用性之間的平衡掌握的更好呢?
一台車的操控性乍一看是個很清楚的概念,至少我們經常把它掛在嘴邊。但只要我們對這個概念深究一下。就會發現,它其實有兩層含義。象奧迪S5 Sportback和寶馬435i Gran Coupe這樣的汽車不斷地使這個概念更清晰化。讓我們對這種觀點做一下分析吧,它一方面當然是指實際的表現,例如這台車馬力有350匹,當然就要比300馬力的車來的更讓人討喜,但這個層面是汽車在極限行駛時產生的。操控性還有其他的表現形式,比如情緒上的,感覺上的,它並不是物理學上由縱向加速度,橫向加速度和負加速度組成的,而是由手掌,腳尖和臀部在不知不覺中傳遞來的感覺。這些感覺沒法測量,也沒法用數字來量化,有時,不,應該說是經常,就是這種感覺有時甚至和物理意義上操控性相矛盾。
奧迪S5 Sportback,實際和想像有時不太一樣
總而言之,有時候你登上車子,想像著,哇哦,它轉彎時候是怎樣的,踩下油門會怎樣。然後,等到你真的開動它,你才發現,之前自己的想像原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奧迪S系列通常也給人這種感覺。有些人甚至認為,他們真該放棄這個系列。別管這些了,反正他們也並沒有杯葛這些車型。
S6,S7和S8在行駛動力上給人的錯覺實在有點離譜。S3其實也不是如它展示的那麼注重性能,還有S1也是一樣的。不過有個例外,那就是奧迪S5,它倒是把自己的能耐藏起來了,至少在功率輸出方面。它的3.0L機械增壓發動機基本上可以說是個經驗豐富的小伙子,表現在,反應敏捷,耐力十足,最後寶馬就是輸在這上面了,不過這其實也只是一個假象。具體的說就是,儘管在PK賽中,啟動彈射起步程序,結合全輪驅動,它能一躍而出,充滿活力,牽引力也不會被中斷,但在日常駕駛中,它的反應卻沒有那麼快,跑起來比較慢和費力。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奧迪V6發動機的節奏和推力之間不協調
對此有兩種猜測。第一種猜測是基於高速擋時的長傳動比。在中間加速時,當然首先必須將擋位從高速擋上鬆開。第二種猜測是從它的聲浪里得出來的。它的聲浪是通過回放,人工形成的,這玩意沒有必要一定認為是好的。但這不是關鍵,真正的問題是出在,節奏和推力之間的不一致,一邊由聲浪模擬系統產生的噪音和另一邊的功率輸出之間的不一致。簡單說就是,它們兩個在節奏上匹配的一塌糊塗,聽起來就象柔情歌曲配了鐵克諾音樂,最終造成了駕駛者對車輛的感受和實際不一致。這顯然是奧迪的短板。
寶馬435i Gran Coupe用它平穩的6缸發動機征服你
寶馬435i工作起來不一樣,它比奧迪實際上要慢,雖然其實也不一定是真的慢,但至少不象它給人的感覺那麼快。正如以前就說過的,在這個級別的車裡,這種情況沒什麼大不了的,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它的3升增壓發動機工作起來,平順,毫不費力,來自排氣管的聲浪混合著發動機高速轉動時發出的聲浪匯聚成一種美妙的聽覺享受。
它有性格有魅力,有人說,它是安裝在雙腎型進氣格柵後的最特別的一款發動機。雖然這種說法確有道理,但它也要感謝它的變速器,才使它能表現的那麼好。寶馬目前有很多錯誤的做法,比如它最近在造3缸版本2系,前輪驅動,簡直丑爆了。不過這個直列六缸發動機和運動型自動變速器的組合真的堪稱是傑作。發動機和變速器在不同的級之間轉換,相互依靠,合作緊密,輕輕鬆鬆,幾乎跟玩似的。唯一真正的麻煩是要把這一切都包容的車身。因為正如S5掀背轎,寶馬GranCoupe也要兼顧空間,運動性能和外形,如果有人對後者吐槽的話,那真的有點故意挑刺了。比如說它,比相對應的雙門轎跑更重也更高,比傳統的3系多功能車和A4更窄。還有更毒舌的,說它是兩者缺點的綜合體。
4系四門轎跑沒有生產性能版的計劃
儘管它富有魅力,而且這魅力不僅僅是風格上的。奧迪333馬力的高端發動機一開始就定位於運動系列的。306馬力的寶馬通過特定的附件至少也是朝這個方向裝備自己的。M運動套件,19英寸輪轂,也提供全輪驅動版,不過測試車只安裝了後輪驅動。雖然目前計劃中還沒有一個全面的象M235i風格的4系M性能版,不過重要的配件都可以在附加配件表中找到。
比如,整個的由碳纖維增強材料製成的裝飾,同樣還有價值大約3000歐元的鎖止裝置。同樣,在奧迪的選裝件價格單上也能找到以所謂的運動差速器(900歐元)形式出現的後軸閉鎖裝置。和寶馬的後軸閉鎖裝置相反,它是電子控制的,並且在扭矩分配上起作用,特別是在嚴苛的駕駛環境下。我們這麼解釋吧:寶馬435i Gran Coupe完全具備運動天賦,因為它比只有全輪驅動的奧迪S5掀背轎輕了足足120公斤,而且在平衡性上也要好很多。
它在這方面表現確實也很好,比如在牽引力,轉彎行駛性能上。總而言之,從行駛動力上來說它給寶馬確實加分不少,不管是對可測行駛動力還是感覺上的行駛動力。
奧迪S5 Sportback在霍根海姆賽道展示它技術上的靈敏性
還從來沒有一輛不帶運動差速器的奧迪S5 Sportback去參與測試的。等到經過了幾個快速的轉彎後,你就明白了,為什麼它一定要配置一個運動差速器。通過扭矩向負重的後軸轉移,產生了一個朝曲線頂點的向內運動,由此避免了出現轉向不足。可能也不完全是這樣的,比如在狹窄的轉彎處,奧迪S5 Sportback在PK賽中扭矩仍然往前軸轉移,但實際上通過差速器已經把在前軸上的扭矩減少了,作用很明顯,以至於在繞樁測試中必須通過駕駛模式讓這個系統平靜下來。
不過在霍根海姆賽道,奧迪也已經把它技術上的精良性發揮到了極致。在做急轉彎時,它表現得非常靈活。最重要的是,在賽道上,發動機僅僅在高轉速區轉動,非常協調。換到高速擋時,物理學意義上的行駛動力和人體感覺上的行駛動力終於也顯示出一致性。換種說法就是,S5跑起來富有激情,正如它給人的感覺一樣。
對寶馬435i Gran Coupe沒有定論
寶馬435i最後必須承認,在PK賽中,它比S5慢。這可能出乎有些人的意外。很顯然,寶馬的追隨者會抱怨,畢竟測試車不是全輪驅動的。這麼抗議確實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對。因為沒有裝備全輪驅動也給寶馬在車子的重量方面帶來了明顯的好處。另外,以往的測試經驗告訴我們,xDrive型號的寶馬大多數在性能上和後輪驅動的車子非常相似。不,失敗的真正原因在於它的行駛性能,越是接近極限時,駕駛者收到的反饋越來越不準確。
說的明白點就是,即使搭配M運動套件,但寶馬435i Gran Coupe仍然屬於和純粹的寶馬M高性能系列不同的95%的寶馬之一。但它拐彎時確實很敏捷,操控性極好,動力輸出恰到好處,就是在對橫向力的反作用力方面它沒有奧迪S5來得強。車身傾斜嚴重,另外到了某一個點後,車子甚至無法緊貼地面行駛了。這種情況首先出現在前軸。這就又要回到陳詞濫調上了,就是我們經常念叨的混合輪胎。它就是在當時寶馬車的車尾打滑嚴重,車尾過輕以至於必須想辦法控制它時出現的。安裝在一輛1.7噸重,操控性很好,同時裝配有橫向閉鎖裝置的高級轎車上,它簡直就是拖後腿的。不過這麼說當然是有前提的,就是我們在談行駛動力時,正如我們所理解的,也就是最大行駛動力,它才對結果有決定性的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7034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