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 | 技巧夜間駕駛有技巧,老司機說「走灰不走黑」!
河北交通廣播
相關連結
時至深秋,白天短夜晚長了,夜間行車中駕駛員的視力減弱,視野變窄,盲區增大,而且容易產生視力疲勞,很容易發生事故。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在夜間安全行車。
1
合理使用汽車燈光
毋庸置疑,汽車的照明燈光在夜間行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您對夜間行車使用車輛上的燈光是否又非常了解呢?
在城市中使用車輛照明燈光有幾點需要注意:一般不要使用遠光燈,除非在一些燈光很昏暗的小區里或者是一些小巷中。遇到在對面有行人、騎車人以及路邊閒坐的人群時,最好將近光燈變為示寬燈。這樣對雙方都安全,也是一種行車文明的體現。
郊外駕駛,車速在30公里以下時應使用近光燈。時速在30公里以上時,可使用遠光燈。
夜間會車,在大概與對面車輛相距150米左右時,應將遠光燈變為近光燈。如遇對方不改用近光,應立即減速並用變換遠、近光的辦法來示意對方。如果對方仍不改變,而導致看不清楚路況時,應減速或者是停車。
2
謹慎觀察路況
在夜間郊外行車時不僅要注意燈光的使用,在行車時還應仔細謹慎的觀察行車路況。用視覺和聽覺多種方式判斷路況。例如:在沒有月光的晚上,路面一般為灰黑色,路面以外是黑色;有水坑或坑窪的地方則會更黑。所以,老司機總結夜間行車要領是「走灰不走黑」。
在盤山公路上,如果看到遠方山體中有晃來晃去的光束,說明對面有來車,應提前做好會車的準備。
不僅通過視覺來預判路況,通過聽覺也是可以對路況進行評估的。比如正常行駛著,忽然感到引擎聲音變得沉悶時,說明行駛阻力增加,汽車可能正行駛在上坡或鬆軟路面上;如果感覺引擎聲音變得輕快,說明行駛中阻力減小,汽車可能正行駛於一段下坡路中。
3
保持合理行車速度
學會合理的控制車速是一切安全行車的最根本的保障。在夜間行車中路況都會比較安靜,行人和車輛較白天都會少很多。這就會使得一些駕駛者不自覺得將車速提高。其實越是在這種情況中,越是應該控制在一個自己能掌握的合理車速。當遇到彎道、坡路、橋樑、窄路等道路時,更應降低車速並隨時做好剎車的準備。
在繁華街道時,由於霓虹燈以及其他燈光的照射對駕駛員的視線有影響,長時間駕車會對駕駛者產生眩暈的感覺。切忌跟車過近,更應降低車速,保持安全距離。而在遇到下雨、下雪和下霧等惡劣的天氣時,更應謹慎駕駛,注意安全。
【來源:河北公安交管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