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擺事實,再講原因。
I.擺事實
先上圖,讓我們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圖 1.神車鎮樓:
圖 2.換個緊湊兩廂看看:
從幾款都是市面上很主流的車型,看來「後門車窗分兩塊」這種設計的確很普遍,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注意觀察一下停在路邊的車,看看後車門車窗分兩塊的占多少比例。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
圖 4.
看完了事實,讓我們開始:
II.講原因
問:為什麼後門的車窗玻璃要設計成兩塊?為什麼有些車後門的窗戶不能完全放下去?
答:後車門的形狀相對於前門有很大不同,這決定了後門內部能容納車窗玻璃的空間有限,將後門車窗玻璃設計成兩塊,是一個折衷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後門車窗的可升降。
讓我們以下面這輛為例,展開講一下:
首先,如果讓大家閉上眼想像一下前後車門的形狀分別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區別,你是否能第一時間想到呢?
為了看得更清楚,我把前、後門的大致輪廓分別用紅色、藍色標識出來。
請看下圖:
前門:
後門:
這樣能很明顯地看到形狀的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呢?
前、後門的輪廓分別是由下面這幾段線條勾勒出來的:
這就決定了,在同一輛車上,前後門的形狀會有很大區別,前門車門體(除車窗之外的部分)是一個比較接近矩形的梯形,而後門由於要為後輪罩讓出空間,所以它的車門體形狀是一個有一條很斜的"腰"("腰"可能是曲線,也可能是直線)的梯形。
這個形狀的區別,直接導致了前後門車窗設計的區別。
車窗是幹什麼用的?無非兩點:1.透光 2.通風
透光不用多說,玻璃窗自然是透光的。
通風呢?當然要把車窗打開才能通風,所以功能上要把車窗設計成可升降的。那麼問題來了,可升降的車窗對車門的形狀結構有什麼要求呢?
簡單說也是兩點:1.車門內有空間布置升降的機械機構(電機,導軌) 2.車門內有空間容納完全降下來的玻璃窗及支架。
直接上圖:
對於前門,沒有任何問題,一整塊玻璃的設計完全能滿足要求。
對後門,假如同樣設計成一整塊玻璃會怎麼樣呢?
顯然,車窗下降的動作根本無法實現,因為車門內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它了。
只好妥協一下,把它分成兩塊:
後面那塊固定死,前面那塊設計為可升降,這樣就妥妥的了。
總結一下,後門車窗經常採用分成兩塊的設計,其中一塊固定,另一塊可升降,這是一個折衷的解決方案,因為後門的特殊形狀。
至於提問者提到的後門車窗無法完全降到底,個人認為也是因為後門的形狀限制,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玻璃完全收進車門,才這樣設計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42019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