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駕馭的渴望可說是無窮無盡,無論對二輪還是四輪移動工具來說,速度與操控性就是人們不斷追求的目標,純粹追求速度的年代已經式微,現代人除了追求速度與操控性之外,更重視安全性與舒適方面的表現,追求駕馭樂趣的同時也能滿足其他層面,上回小編為大家做了小排氣量速克達/小檔車規格的輪胎介紹,這次小編將針對大型重機屬性的輪胎做介紹,希望讓大型重機車主或即將入手大型重機的朋友對輪胎有更多認識。
Part.1連結:黑色甜甜圈上的密碼!速克達輪胎規格大解密

大型重機除了體積與排氣量比 125 速克達大得多,動力與重量方面也有不小的差異,在大型重機的世界裡車重超過兩百公斤比比皆是,重量超過四百公斤的更是大有人在,動力方面也有超過 300 匹馬力的頂級車款(Ninja H2 R),如何為一台車選擇適合的輪胎絕對是一門學問。

過去大型重機價格昂貴,多數人會將重機當作假日休閒的角色,隨著車款選擇越來越多元與路權的開放,不少人也會將大型重機做為通勤代步的挑通工具,所以對於濕滑路面的抓地力、價格、耐磨耗表現都會更加要求;主流打檔型式摩托車輪胎直徑為 17 吋(約 43.2 公分),本篇內容將會以 17 吋摩托車輪胎做為主軸,內容適用於多數大型重機、輕檔車及少部分大型速克達。

撇開同質性較高的小排氣量速克達不說,其實摩托車有非常多不同的型態,包括大家熟知仿賽車款、街車、越野車、旅跑車、多功能車、美式車等款式,面對使用需求如此不同的車型,輪胎廠也必須推出因應不同使用特性的產品,好讓每一輛車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裡發揮出最好的表現,就像你幾乎不會看到仿賽車裝著競技越野胎在賽道上跑是一樣的,接著就跟著小編一起認識大型重機的輪胎吧!
輪胎結構認識

輪胎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分稱為胎面(或踏面),也是一般人看輪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胎面的橡膠能與地面產生摩擦力,讓車輛得以保持穩定的行駛狀態,而胎面上內凹的溝紋稱為胎紋,能防止水分在輪胎上形成水膜,並且藉由擠壓及引流排出水分,讓輪胎在雨天濕滑狀態下保有一定的抓地力,而胎紋又有海陸比的分別,胎紋越多代表海陸比越高,胎紋越少代表海陸比越低。

輪胎與地面垂直的兩側稱為胎壁,輪胎的規格通常都會標示在胎壁上,便於消費者認識輪胎的數據與特性,胎壁與輪胎內的胎壓具有支撐車身重量的作用,並能夠吸收路面的衝擊力道、減緩震動,同時保護輪框不會與路面的突起物直接碰撞。



胎唇特寫
三角膠、鋼絲環
照片中兩條藍色虛線標示的部分稱為胎唇,胎唇是輪胎與輪框接觸的部分,內部包覆著高強度的三角膠與鋼絲圈結構,在胎壓將輪胎撐開之後胎唇會與輪框緊密貼合,確保輪胎與輪框之間的氣密效果,避免氣壓從縫隙中滲漏,同時也能將輪胎牢牢固定在輪框上。



氣密層
氣密層特寫
輪胎內最底層的部分為氣密層(需內胎款式除外),內部還包含胎體簾布結構、緩衝橡膠層等構造,但因為都包覆在胎面與氣密層之間,所以一般來說並不容易看見;氣密層顧名思義是不透氣的內面膠層,可以讓輪胎內部保持完全密封的狀態,主要可以維持胎壓、防止氣體洩漏。

從輪胎橫剖面構造可以看到輪胎除了由橡膠材質組成之外,在橡膠之間還包著由鋼絲、尼龍絲或其它材質的胎體簾布層,多數輪胎還會有用來減震與加強輪胎強度的橡膠層,具有緩衝路面的衝擊,與胎壓共同支撐車體重量的效果,輪胎內部結構配置根據產品特性而略有差異,在一般情況下消費者並不會看到這些內部結構,但透過展示模型可以大略了解內部的樣子。
輪胎規格標示介紹

市面上的輪胎百百種,為了方便消費者認識產品規格,輪胎有一套通用的數據標示規範,在新胎狀態下也會附上一張標籤貼紙,在檢視胎壁上的規格前能先以標籤貼紙做辨別,輪胎上的標籤通常會註明輪胎的品牌、型號、尺寸、適用條件與注意事項等基本資訊,除了少部分競技用輪胎之外,幾乎全部的輪胎都是用這個標示邏輯。



品牌名稱
產品型號
胎壁上標註了各種輪胎規格,最顯而易見就是品牌與產品型號,撇開尺寸大小的差異,輪胎的型號直接決定的產品特色,輪胎品牌的網站上通常會有各胎款的產品定位、特色與其他技術資訊,消費者除了選擇自己愛好的輪胎品牌之外,也可以透過網路或書面資訊了解哪款輪胎符合自身使用需求。

示範的輪胎上標示 180/55 ZR 17 M/C 73W,其中的 180 表胎面寬度為 180mm,55 代表輪胎扁平比為 55%,計算方式為胎面寬度 x 扁平比 = 輪胎高度(180 x 0.55 = 99mm),在扁平比與輪框直徑之間的 ZR 為輪胎結構的標示,其中的 R 表示輻射結構層輪胎(RADIAL),如果輪胎的最高安全極速超過 270km/h 的話,在結構符號 R 之前會再加上速度記號 Z,標示為「ZR」,17 則是代表適用的輪框直徑為 17 吋,輪框的尺寸直接決定了輪胎尺寸,而 M/C 意即摩托車專用輪胎;在輪胎尺寸後方的 73 為載重指數,有一套專屬的對照表可以參照(73 對應的最大載重為 365 公斤),最後的英文字母(W)為最高安全極速標示,同樣有一套表格可以做對照,(W)代表最高安全極速超過 270km/h。(詳見下表對照圖)




最大胎壓/最大載重
建議胎壓標示
剛才提到這條輪胎的最大載重指數 "73" 為 365 公斤,代表輪胎在最大胎壓值的狀況下具有 365 公斤載重能力,胎壁另一側也有標示最大載重的胎壓值為 42 PSI,在未達該胎壓值的狀況下輪胎的最大載重將低於 365 公斤。
許多人會將輪胎上標示的最大胎壓值誤會成建議胎壓,但這是錯誤的,所有輪胎廠在胎壁所標示上的都不是所謂的「建議胎壓」,僅會標示輪胎最大載重的胎壓值,不過一般狀況下並不會把胎壓打這麼高;建議胎壓通常標示在車輛的坐墊下方或搖臂上,並且會根據車重、騎士體重、雙載而有所不同,若車上沒有標示建議胎壓值,車主也可以從車輛原廠手冊找到相關數據。


示範的輪胎產地為西班牙(Made in Spain),常見的輪胎產地包含台灣、中國大陸、西班牙、日本、印尼等,輪胎上也會標明生產週期,但與一般年月日的標示方式並不一樣,例如胎壁上寫的 1918 表示 2018 年第 19 週製造,根據小編換算,生產日期大約是 2018 年 4/15~4/21,另外,經濟部標檢局也建議生產六年以上的"新胎"禁止安裝在車上,製造超過 10 年的輪胎不得繼續使用,避免輪胎因為存放太久變質而喪失原有效能。
在生產週期的左側還標示了 DOT 美國交通運輸部的認證,只要在美國上市的道路用胎都需要經過 DOT 認證,賽道使用的競技輪胎則不需要經過 DOT 認證,國內則是以 CNS 經濟部標檢局的認證作為標準,只要在台灣上市的道路用胎都需要經過 CNS 認證。



胎體結構標示
無內胎標示
除了尺寸之外,胎壁上也會標示胎體結構的技術細節,TREAD PLIES 代表胎面的纖維材質,示範的輪胎胎面為一層 ARAMID 芳綸合成纖維 + 一層 POLYESTER 聚酯合成纖維,SIDEWALL PLIES 代表胎壁使用的纖維材質,適用於重量較輕車款的輪胎通常會使用 NYLON 纖維做為胎體簾布,但對應性能更強的胎款就會有 Kevlar 或 Lyocell 合成纖維等多種材質,圖二的 TUBELESS 代表此輪胎為無內胎設計,RADIAL 則是代表剛剛提到的輻射結構層輪胎。



滾動方向 - 1
滾動方向 - 2
機車輪胎的前綸主要負責轉向及煞車,後輪則以傳輸動力為主要任務,兩者在胎紋與胎體設計有所不同,所以輪胎分為前輪導向與後輪導向設計,讓不同的花紋與結構負責不同的作用,大多數的輪胎也會標示滾動方向,讓胎紋可以在符合工程師開發的條件下發揮最大的抓地力,消費者需要依照輪胎上標示的方向安裝輪胎,避免前後輪混用的情形。



配重標記 - 1
配重標記 - 2
氣嘴位置
大部分輪胎會在胎壁標記有中空黃點或其它配重記號,表示輪胎生產出來後重量較輕的部分,由於行駛時輪胎會高速旋轉,若配重不均勻會導致輪胎震動而引響騎乘,因此安裝時輪胎上的黃點通常會對準輪框氣嘴的位置,因為氣嘴是輪框較重的位置,兩者互相抵消有利於幫助平衡重心,再視情況決定是否要做輪胎平衡,但在部分品牌(如 MICHELIN)的新款輪胎上因為在生產時已經做了平衡,所以在胎壁上不會有配重記號。



TWI 標示
胎面磨耗指示
傾角指示線
輪胎的使用壽命除了日期之外,輪胎上的通常以 TWI 做為輪胎使用壽命的參考依據,在輪胎的胎面上會有 TWI 字樣或「」三角形記號,標示出胎面磨耗指示的位置(Tread Wear Indicator),在胎紋溝槽當中有有一小塊略凸的位置,當輪胎磨耗之後 TWI 會越來越接近胎面,當胎紋深度已經少於 1mm 或 TWI 標記已經與胎面平行即代表需要更換輪胎,除了磨耗指示之外,有些輪胎廠也會在胎面邊緣標記傾角參考指示,讓騎士可以觀察自己的傾角使用情形。



RWI 標示
光頭胎磨耗指示
除了常見的 TWI 磨耗指示標記之外,現今許多道路胎款使用了類光頭胎設計,在胎面的兩側邊緣採用無胎紋的設計,增加在大傾角情況下輪胎的接地面積,所以在無胎紋設計的區域改採 RWI 凹點的磨耗指示標記,賽道競技用的光頭胎也使用了相同的設計。
BRIDGESTONE BATTLAX ADVENTURE A41/TRAIL WING 152 RADIAL

這次與忠信實業商借的重機輪胎為多功能車使用的 BRIDGESTONE BATTLAX ADVENTURE A41(前輪) 與 HONDA X-ADV 使用的款式 TRAIL WING 152 RADIAL(後輪),多功能車的前輪大多使用 19 吋直徑的款式,而屬於摩托車與速克達跨界的 X-ADV 後輪則是使用 15 吋直徑的款式,兩條輪胎的尺寸有著不小的差異,但因為多功能車(DUAL)需要擁有克服多種地形的能力,所以胎紋除了比多數輪胎更深外,胎紋分布的區域也從胎面中間一直延伸到最邊緣,面對非鋪裝路面時擁有一定克服砂土的能力。



A41 胎紋
ADVENTURE A41 F
尺寸
胎形
日本品牌 BRIDGESTONE 推出的 BATTLAX ADVENTURE A41,光從這麼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條為 ADVENTURE 取向推出的胎款,是介於 On-Road 與 Off-Road 之間的兩用胎,可以在高速公路騎乘,也可以在非鋪裝路面使用,跟之前比起來,使用 3LC 配方的 A41 強化了濕地煞車的表現以及過彎性能,在耐磨耗表現也更傑出,是一款專為多功能車設計的產品,適用的車款包含 R 1200 GS、V-Strom 1000、Multistrada 1200、Caponord 1200 等多功能車。



TW 152 胎紋
TRAIL WING 152
尺寸
胎形
TRAIL WING 152 同樣是一條具備 On-Road 與 Off-Road 特性的兩用胎,TRAIL WING 152 是一個專屬後輪的型號,通常會搭配 TRAIL WING 101 前輪使用,雖然在原廠網站裡並沒有註明使用什麼特別的複合膠質或特殊胎體結構,但不規則的大胎塊花紋是它的特點,為了應付越野路面碎石與顛簸的特性,TRAIL WING 系列都擁有非常強壯的胎壁和胎面,同時也是 HONDA X-ADV 的出廠配胎。
MICHELIN ROAD 5



ROAD 5 胎紋
型號標示
前後輪比例 - 1
前後輪比例 - 2
ROAD 5 是法國品牌 MICHELIN 道路/休旅系列的最新產品,比起過去 ROAD 系列的產品,ROAD 5 擁有運動胎等級的性能表現,並且繼承 ROAD 4 運動休旅胎的優點,擁有出色的濕地抓地力,由於使用創新的 ACT+ 胎體技術,過彎的穩定性也更勝以往,原廠也宣稱在 XST EVO 技術下新輪胎在使用 5000 公里後仍然有比 ROAD 4 更好的濕地抓地力。



胎紋特色
前輪尺寸
後輪尺寸
XST細微溝槽
ACT+複合胎體
乍看之下 ROAD 5 擁有與性能胎款 POWER RS 相當類似的胎紋,胎肩也使用接地面積最大化的無胎紋設計,但兩者除了膠料配方有所差異之外,ROAD 5 還多了進化版的 XST EVO 細微溝槽與儲水小井設計,能夠有效的破壞胎面上的水膜,讓輪胎在溼地上更能夠抓住地面,從輪胎的剖面結構可以看到深入輪胎橡膠的小溝槽,最右邊的輪胎剖面特寫也能看到 ACT+ 複合胎體簾布構造,利用不同角度與層數的簾布層達到胎面的柔軟度與胎壁的剛性,是目前 MICHELIN 道路系列當中技術層面最高的產品。
PIRELLI DIABLO ROSSO CORSA II/DIABLO SUPERBIKE SC1

這輛條輪胎都屬 PIRELLI DIABLO 惡魔產品線,是 PIRELLI 品牌定位最高的產品線,其中還包含 SUPERCORSA 與 ROSSO III 等多款產品,而這次商借的 ROSSO CORSA II 是該系列最新的產品,擁有與 SUPERCORSA SP 相近的抓地力表現,但在溼地抓地力和耐磨耗表現更佳,另一條是完全競技取向的 SUPERBIKE SC1,只限在賽道上使用。



ROSSO CORSA II 胎紋
RWI 標示
型號
尺寸
ROSSO CORSA II 今年七月才在國內舉辦大鵬灣媒體試駕活動,經歷了八年歲月之後 ROSSO CORSA II 擁有更全面的表現,前輪採用三區膠料設定,後輪採用五區膠料設定,胎肩部分使用賽道等級的全碳黑材質,並且為類光頭胎的無胎紋設計,所以在胎肩區域也使用的 RWI 的輪胎磨耗標記,更重要的是內部使用新的 Lyocell 複合纖維胎體結構,能在保留原本支撐性的前提下帶來更好的吸震表現,詳情可以觀看文章底下的延伸閱讀。



DIABLO SUPERBIKE 胎紋
型號
尺寸
競技專用
SC1 配方標示
配方注意事項
文章最底下的這條 DIABLO SUPERBIKE SC1 就不是一般消費者會接觸到的輪胎了,因為這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競技用光頭胎,在一般道路上使用會觸犯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39 條;光頭胎在乾燥的高摩擦路面確實可以達到最強的抓地力,但光頭胎對於輪胎的工作溫度要求非常高,例如 SUPERBIKE 的工作溫度就在攝氏 80 度左右,未達工作溫度前的抓地力甚至不如高階一點的運動胎,在道路上幾乎無法達到如此高的工作溫度,所以光頭胎一點都不適用於一般道路,再者,多數的光頭胎並沒有添加抗氧化劑,所以輪胎的存放期限比道路用胎短很多,在道路使用不可能騎一兩次就磨完,但輪胎會在你磨完之前變質,為了避免消費者把光頭胎用在道路上,所以這類輪胎也不會在一般車行內購買到
;在光頭胎上也會看到 FOR COMPETITION ONLY 和 NOT FOR HIGHWAY USE 的警語!
複習與實際測量

剛才我們已經將輪胎上常用的尺寸與規格標示都做了說明,現在就讓我們複習一下輪胎上的標示的訊息,120/70 ZR 17 58W 代表什麼意思? 先看一下輪胎尺寸測量方式,規格部分於下文為你解答。

輪胎規格最前方的 120 代表胎面寬度為 120mm,小編以游標卡尺測量為 120.08mm,接近原廠標示的 120mm。

1
示範輪胎的胎寬為 120mm,扁平比為 70%,以 120 乘以 0.7 等於 84 mm,也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符。

最後的 17 代表輪胎適用的輪框直徑為 17 英吋(1英寸等於2.54公分),17 英吋換算下來為 43.18公分,小編實際以捲尺測量為 43.5 公分左右,這樣你了解輪胎規格怎麼看了嗎?
總結

大型重機的種類細分比速克達車款更多元,對應不同車款的使用條件輪胎也有更多選擇考量,其中的技術含量當然也有許多不同,除了要選擇對應自己愛車尺寸的輪胎之外,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後也會對挑選輪胎有更多的概念,因為輪胎是摩托車行駛唯一與地面接觸的地方,選對輪胎搭配上正確騎乘觀念才能穩穩的享受騎車的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9863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