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將新車導入到台灣,都是車廠經過許多評估及準備期,耗費許多人立及時間的結果,不過並非每一輛車都能在台灣大賣,反而是評價及聲勢極高,但實際銷售表現卻是平平,在台灣的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要能看到它們在路上行駛的蹤跡,反而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Honda Insight
2010 年底導入台灣的 Honda Insight,是當初售價最低的 Hybrid 油電車,當時導入的為第二代車款,以 1.3 升汽油引擎,搭配 IMA 整合馬達輔助系統,並採 CVT 變速箱達到省油的效果。
Honda Insight
馬力雖然不大,但當時官方公布的平均油耗為每公升 20.8 公里,即使放到現在也是相當不錯的表現,採單一車型的 Insight,當時有換擋撥片、感應頭燈、定速、6 氣囊、VSA 等。2011 年底則是推出小改款,不過銷售表現平平,未能繼續銷售。全新的 Insight 今年初在北美車展亮相,改以轎車樣貌現身,而且是可純電行駛的增程電動車,與當年的樣貌截然不同。
Mazda CX-7
也是 2010 年在台灣開賣的 Mazda CX-7,當時是與 CX-9 一起上市,採用 2.3 升渦輪引擎,最大馬力 238 匹,最大扭力 35.7 公斤米,這顆引擎當初還獲得國外雜誌的引擎大賞肯定。
Mazda CX-7
有著當初 Mazda 的家族設計外觀,也是早期的跨界休旅代表之一,頭燈造型也與當初的轉子引擎跑車 RX-8 看齊,強調年輕及運動化的訴求,當初售價為 159.9 萬元,不過從國外發表後只有 6 年的時間就結束生產,在台灣更只有 2 年的銷售壽命。
Mitsubishi ASX
在最近 Eclispe Cross 之前,三菱另一款早期的跨界休旅,就是 Mitsubishi ASX,2011 年時在台灣已進口車身份發表,當時提供 1.8 升 2WD 及 2.0 升 4WD 兩種車型選擇,售價分別為 112.8 萬及 122.8 萬,主打當初較少見的 7 氣囊標配。
Mitsubishi ASX
當時的 ASX,採用的鯊魚頭外型,是當時三菱車友最愛的樣式,畢竟當年 Lancer 並非一開始導入此原汁原味的車頭。除了有 7 氣囊做號召,全車系更配備全景玻璃車頂。其他配備還有斜坡起步輔助、Keyless、恆溫、自動頭燈起閉等,可惜當年跨界休旅尚未成風潮,路上的能見度相當低。
Hyundai Sonata
在台灣推出過三個世代的 Sonata,一直都是以進口身份在台販售,第五代是 2006 年發表,主打 100 萬有找的柴油車,與當時的 Tucson VG Turbo 一起以柴油車身份進軍台灣車市。
Hyundai Sonata 第七代
2011 年時則是導入第六代車型,以 Fluidic Sculpture 流體雕塑改變過往的韓國車外型,提供 2.0 升、2.4 升動力,共 3 種等級選擇。到了 2015 年則是推出第七代,不過只剩下一種 2.4 升動力,共 2 種車型選擇,儘管外型及動力都有著不錯的表現,然中大型房車市場在台灣已經衰退的情況下,Sonata 也無法倖免於難,目前在南陽 Hyundai 的官網上,已經看不到 Sonata 的身影。
Volkswagen Jetta
2006 年,由仍是 Volkswagen 總代理的太古導入第五代的 Jetta,屬於中型房車的它,當時先導入的為 2.0 升 TDI 柴油動力,後來導入 GLI 性能版本、1.6 升汽油版本。
Volkswagen Jetta 第五代
接著在 2011 年時導入第六代車型,車身尺寸都明顯放大許多,當時在台灣導入的,為 1.4 升 TSI 渦輪汽油動力,提供 2 種車型選擇。不過四門中型房車 Jetta,除了是進口身份,價格較高外,與同為進口的 Mazda 3 競爭不易,加上多數人選擇 Volkswagen 會以掀背車 Golf 為優先,另外又有同集團 Skoda Octavia 的夾擊,Jetta 受注目的程度相對較低,儘管第七代車型,今年 1 月已經在北美車展亮相,但台灣導入的機率不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84502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