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跣胎 專家教自救

「一條濕滑的公路,遇上粗心大意的司機」,星期日遇上八號風球落大雨,多個交通群組都有不少網民上載汽車跣胎(打滑)片,《港呢啲》找來駕駛教師協會理事長黎文傑,教駕駛者如何避免跣胎。

 

黎文傑看過其中一條跣胎片段後表示,懷疑涉事車輛當時以時速100公里行駛,並在駛至彎位時急剎,導致車輛跣胎,「相信駕駛者經驗尚淺,又想過中線及右線車輛,故使用左線過車,咁啱入彎要剎車,咁咪跣胎囉」。

 

跣胎的圖片搜尋結果

黎文傑又指出,落雨時跣胎或跟磨蝕的車胎有關,「落雨天時車胎相對嚟講冇咁咬地,就好似鞋底咁,坑紋蝕咗就會越易跣胎」。

 

不過,若不幸跣胎,也並非不能自救。黎文傑教路,跣胎時千萬別拉手掣,否則會加速甩尾,

「通常用反手軚,譬如佢個彎係轉右,喺甩尾期間要即刻扭返左軚,令到條行車路線拉返直,咁就有機會救到」。

他補充,扭反手軚並不容易,想避免跣胎,落雨駕車時應減低車速,轉彎亦應慢慢收油。

 

每年在眾多的交通事故成因中,約有百份之二十是由輪胎故障所引致的。而輪胎故障中,又以行車打滑失控(俗稱:跣胎)佔大多數。汽車在行駛中打滑失控,主要是輪胎與路面的附著力過低,或離心力偏高所造成,原因不外是﹕光頭胎、輪胎氣壓不平均、輪胎氣壓不合規格如過高或過低、爆胎、急劇扭軚、過速急煞車及高速轉彎等。其中又以「光頭胎」 及「輪胎氣壓不合規格」最為一般駕駛人士所忽略。

光頭胎的圖片搜尋結果

當發生嚴重或涉及人命傷亡的交通意外時,倘若涉案的車輛在驗車後被證實意外是由所 配用的輪胎而引致,有關人士將可能會被檢控(一)危險駕駛或(二) 駕駛不適合行駛的汽車 等罪名。

輪胎是汽車的主要部份之一,具有充份之強度及彈性以支承托全車的重量。 事實上,承受車輛重量是輪胎內的空氣而不是輪胎本身。所以,輪胎要有適當的氣壓以保持 正常行車的撓曲性而不致受到損害。假如使用「光頭胎」,為了慳錢而將輪胎面上的坑紋磨損至光滑也置之不理,漠視輪胎坑紋對汽車之啟動,煞停及轉向性能的重要性,就很容易產生意外。

跣胎的圖片搜尋結果

如果輪胎氣壓不足,胎面會變軟,感覺上是行車舒服,與路面的接觸面增大,輪胎打滑機會少,但實際上引致反彈力弱、內層襯墊鬆脫、產生拖曳及過熱、耗油量增多、不環保並 帶來不平均的磨損而縮減輪胎之壽命。

若輪胎的氣壓過大,胎面會變硬,感覺上行車爽快,阻力較少,但由於胎面不完全接觸路面,吸震力減弱,一旦撞及其他物件時,便很容易爆胎。

隨著日新月異的汽車科技,與汽車整體表現息息相關的輪胎,無論從胎面坑紋的設計和 製造原料、技術都有重大的革新。現在的輪胎外殼,除採用天然橡膠外,還加入適當比例 的人造混合膠,以大幅增加輪胎之耐磨度。輪胎內層的編織襯墊物料線,除採用棉線,帆線, 混合纖維線外,還加入部份鋼線,強化對任何惡劣路面的適應性。

汽車輪胎的規格及所需的氣壓要求可參考汽車手冊說明。 下一期將介紹輪胎磨損對汽車的影響等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6785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