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23日(六) 22:45
(法新社圖片)
1/3
義大利機車名將羅斯,23日前練習時意外斷腳,日前得到許可落場出戰阿拉貢站,周六更於排位賽奪得第3!
羅斯隊友維拿利斯,以1分47秒635奪得排頭位資格,西班牙車手羅倫素慢0.1秒排第2,至於負傷上陣的羅斯,就驚人地做出1分47秒815,比隊友只慢0.18秒,周日正賽將於第3位起步。
----------------------------------------------------------------
MotoGP於1949年由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FIM)統一規則後形成的世界摩托車公路錦標賽,比一級方程式賽車還早一年成立,開始時稱為WGP,全部賽事在歐洲進行,且一年只有6站比賽。1951年增加至8站比賽,到1961年再增至10站,且加入了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站,賽事進入南美洲。1964年,比賽首次加入美國站;1967年首次加入加拿大站;1969年,增加為12個分站。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賽事發展緩慢,僅僅於1972年增加為13站。進入20世紀80年代,比賽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飛速發展;首次加入的分站有:1983年南非站、1987年日本站、1988年巴西站、1990年澳洲站、1991年馬來西亞站、1996年印度尼西亞站、2004年卡達和中國。其間2000到2003年,日本有兩個分站。分站數量在1987年增為15站,從1999年為16站,2005年為17站,2010年迄今每年有18個分站的比賽,分散在全球五大洲。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2002年,GP賽的最高級別被限制在四個氣缸500cc。因而當時所有機車都是二行程的,以在引擎排氣量既定的情況下獲得更大動力輸出。2002年,規則變更了,名稱也改變了,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把最高級別的500cc級別和整個賽事名稱都改稱為MotoGP,不再是WGP。製造商們這才得到許可擴大四行程機車的引擎排氣量到990cc並可以選擇性地使用3到6個氣缸。所以,2002年以後MotoGP才有較快的發展。
理論上來說,500cc二行程的機車的動力弱於990cc四行程的機車。2002年的賽場上成了各種引擎車型的混戰,很快大家就發現四行程機車因大排氣量之因素,明顯比最高僅有500cc的二行程機車來得出色。所以2003年二行程車就在MotoGP級別組的賽場上消失了,而125cc和250cc級別組則只用二行程車。
從2007年開始,MotoGP級別的機車將被限制在最高排氣量800cc。公布的原因是要照顧車手安全,因為GP級別摩托車的動力輸出和最高速度在2002年以來已經有了充分的增長。
從2010年開始,250cc級別的賽事將改變為使用四行程四缸600cc的賽車,並更名為Moto2。
從2012年開始,125cc級別的賽事將改變為使用四行程單缸250cc的賽車,並更名為Moto3;而MotoGP級別的賽車排氣量限制恢復至1000cc;主因是車隊反應800cc賽車讓經營成本增加,卻讓廠車的過彎速度降低減低可看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6532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