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什麼買新車不貼膜不加座椅套?

愛車如命| 2017-08-12| 檢舉

現在咱們都養成了習慣,只要是我們精挑細選買的東西,我們都會特別愛惜。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想:

除了手機貼膜,不少車主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汽車美容店貼膜加座椅套。當然,貼膜的好處實在是多多:不僅能夠防止小石子刮傷;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能夠有效隔絕陽光,實在是讓不少車主免收煎熬之苦。

原以為汽車貼膜肯定是風靡全球的做法,直到前幾天試坐一位美國留學回來的朋友的新車,發現他的車子竟然沒有貼膜。這才瞭解到,美國大多數州竟然立法禁止汽車貼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早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汽車貼膜剛剛興起,在美國的確很受人們歡迎,但逐漸的人們就發現貼膜的諸多缺點:

安全威脅

原來早期很多廠商的貼膜並不符合安全標準,當汽車前擋風玻璃貼上貼膜後,透光率會降低太多。加上美國公路較多,路燈並非遍布各地,當發生意外時,駕駛員很可能無法及時做出應對,導致事故發生。

再加上美國的一些相關統計機構的資料,汽車貼膜後汽車比起未貼膜在追尾事故率上提高了15%。在美國這個資料為王的社會,立法也自然開始禁止貼膜,只有少部分州還允許側窗貼膜。

執法威脅

另外也有不少州政府表示,由於槍支自由,不少犯罪分子會在車記憶體放槍支作案。如果汽車貼上膜的話,警方無法從車外觀察到車內情況。當警察遇到帶槍劫犯或逃犯,執法的警察就很可能面臨威脅。

種種原因的驅使下,除了美國,不少國家都制訂了類似的法規,限制或禁止車貼使用。

為什麼汽車貼膜在中國能夠蓬勃發展?

車在我國雖然普及率較廣了,但作為交通工具,其實還停留在奢侈品的層面上。所以新車入手後,通過裝飾來滿足珍愛新車的需求。

想想七八十年代時候,自行車還是結婚必備的三大件,入手後三角樑要包上膠帶裝飾,防止磕碰。車座也要放上坐墊,減少損壞。而現在的自行車多為運動愛好者騎用,即使幾千塊的捷安特,再很少有人再包裝它了。

同樣作為交通工具,汽車也只是為人服務的。但現在普遍還不富裕的中國人,依然會給汽車貼膜,裝飾,打臘,封釉,包座椅,花高價買車號。所有這些,和當初給自行車加坐墊的行為還是十分類似的。

或許再過十幾年,那時不會有人再費盡心思裝飾自家汽車。換一輛汽車也像自行車一樣簡單,貼膜業或許要在其他地方另謀發展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6004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