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車兩個星期了,是想好好寫一篇開箱文,不過實在是沒時間把車子拍的漂亮一點,而且車內有些裝潢真的是很不好拍(我有努力過),最後決定拍多少算多少,其他用官方網站的照片來充數一下。
這篇除了算是開箱文,也想把我這次購車選車的過程,做一個記錄。不過這種嚴肅的話題還是丟最後面好了,看圖畢竟是輕鬆多了對吧?
鑑於這篇文章有六萬以上的瀏覽數,添加幾張 2011 年「走新的路」與 2012 年「鯊魚頭」款的照片吧!
2012 年 Lancer iO:
2011 年 Lancer Fortis (走新的路):
新款彩色儀錶板:
先來個十張官方版的照片(取自 U-CAR),而且剛好,我們就是白色的車,這官方版的照片也吻合我們的外觀:
(以上都是取自 U-CAR 網站的官方版本圖片)
接下來是我們自己拍的照片,有些之前已經看過了,重複看一下吧!
接近 11 月中的週五早上接到業務小廖的通知,車子已經在交車中心等待領牌與安裝其他的配件,我猴急的馬上約了小廖說週六看看自己的愛車,所以交車前有所謂開箱前的開箱文,也就是這些照片:
方向盤上左側的音響快撥鍵:
方向盤上右側的定速系統相關控制鍵:
之後我們決定自己選車牌號碼,以我們的結婚紀念日為四位數字,就這麼交車啦!交車時,業務小廖非常認真的與我們核對每一項配備、車內按鈕、引擎室水箱等,並且給予我們充分的時間檢查車子的裡裡外外,甚至也讓我們先開出去繞一圈測試一下車子,最後才簽名交車,過程的詳實確實程度,讓我們從網路上下載的交車檢查表根本沒有發揮的餘地,網路上的交車檢查表看起來已經很詳細,但其實小廖做到的更多,真是一位好業務啊!
隔天早上,交車的興奮完全沒有退去,我把車子的內裝拍了一下。前面說很難拍就是這樣,光線的掌握很難:
11 月交車都有送的抬頭顯示器,與儀表版上的錶速一致。後來有測過,到時速一百公里時,與 GPS 導航測出來的速度誤差大約 3-5KM/hr 之間,還不算大:
交車後的第二天晚上,朋友 I 帶我到士林承德路上的某車行來安裝征服者 XR-2009測速器:
而且順便把水箱罩拆下來,貼上「仿」Golf GTI 的紅色飾條,用的是 3M 的反光貼紙:
這就是完成紅色飾條的樣子,我跟安安都覺得這條紅線有著「畫龍點睛」的感覺,讓整個車子活了起來!也難怪空力版 Fortis 的車主幾乎人人都會去添加這一條紅線,只能說 Volkswagen Golf GTI 的設計真是深得人心啊!
比對一下 Golf GTI:
圖片取自 U-CAR 網站
接著才是真的來安裝征服者 XR-2009。這個測速器分成三個部分,室外機的部分,用來偵測流動式的照相訊號(什麼 K band、X band 這種聽不懂的),裝在水箱前面:
而室外機的電源則要從下圖這個地方接(引擎室內的保險絲盒)。安裝的人員因為沒在 Fortis 上裝過,測試了很久才確認電路是該接哪幾條:
室內機有兩個部分,顯示幕決定裝在車內看出去的左上角。這個顯示幕可以顯示 GPS 時間、固定測速照相距離自己的距離、時速(由自己的 GPS 天線測得而非行車電腦)、車行方向、偵測到的頻率種類,並且操控鍵也是在這裡,可以切換選單與控制音量大小等:
另外還有一台主機,就給他藏起來沒看到啦!主機與室外機是採用無線電訊號溝通,所以室外機要與車內主機溝通,並不需要配置實體線路穿越車體到車內,這在安裝上還蠻方便的。主機負責語音的播報,也可以拿出來接到電腦上更新 GPS 固定測速照相的圖資(用 USB 介面),真是高科技的測速器啊!
又過了幾天,找了 LancerFortis.tw 家族討論區的改裝高手」moce柳丁」大大,幫我將後保桿上的兩個反光片,換成與煞車燈同步的反光煞車燈,並且基於夜間安全的理由,將左右前門下方添加白色 LED 照地燈:
車內紅色氣氛燈是我交車時就指定安裝的,至於前車門的照地燈看起來有點藍光的感覺則純粹是照相白平衡與現場複雜光源混合所致,肉眼來看是純白的。
最後補三張小細節的部分。
按鈕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別是:切換控制左右後視鏡、收合/展開後視鏡、後視鏡上下左右方位調整、全車電動窗上鎖/解鎖、全車門鎖開/關、四個車門電動窗上下控制(僅駕駛座這一顆有綠色指示燈):
車頭大燈上下的手動控制旋鈕:
我嫌之前拍的儀錶板都不正,認真拍一張:
在新竹數碼天空拍的藍天大白照:
陰雨時,在北橫拍的:
開箱文到此算告一段落啦!
為什麼我們選擇 Lancer Fortis 1.8?
以下牽扯到個人選車前後累積出來的主觀意識,如有得罪的地方還請略過並且包涵,不要來戰啊!
當初開始想要購車,衡量了我們的經濟能力後,鎖定在國產 1.8 的車子,超過 1.8 則燃油稅金會提高,並不是我們想要的;除此之外基於韓國人那令人厭惡的民族特性,也不考慮任何的韓國車款。那麼在國產 1.8 的車子裡,大概不外乎這幾輛了:
Ford Focus Honda Civic Mazda 3 (但 Mazda 3 沒有 1.8,是 2.0 和 1.6) Mitsubishi Lancer Fortis Nissan Tiida Toyota Altis
有兩輛車很快就從上述名單中消失了,他們是 Mazda 3 以及 Nissan Tiida。
只要稍做功課,並且尋訪熟悉車子的朋友就可以發現,Mazda 3 的失竊率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成度。注意我們現在講的是「失竊率」而非「失竊數量」。失竊數量絕對是 Toyota Altis 奪冠,因為這輛車是台灣賣最好的車,每個月都是冠軍,遙遙領先其他車種甚多,賣得好自然黑市需求量大。但是以 Altis 的失竊數量去除以他的超高市佔率後與其他車種失竊率相比,其實 Altis 的失竊率並不高。Mazda 3 何以有這種超高失竊率,應該與他過去的防盜系統很兩光(還是沒有防盜?)有關,聽說最近已經有改進了。
圖片取自 U-CAR 網站
有人說因為 Mazda 3 賣得好所以偷得多,我想這應該不太對。Mazda 每個月的整體銷售量都不在國產車的領先群內,更不要說是其中的 Mazda 3 能夠有多少輛,所謂賣得好,這應該是一種錯覺。
我不想買了車以後比別人更須擔心小偷會來動我車子的主意,就算 Mazda 3 的防盜已經改善,我的車子還是有可能被小偷桶一桶鑰匙孔之類的,一想到這兒就令人十分的不痛快啊~所以在考量超高的失竊率後,不論 Mazda 3 的外型再好(確實是很不錯,很年輕、具運動化的特徵)、內裝再漂亮(其實有很多人罵 Mazda 3 的後座空間太小),我也完全不考慮這輛車了。
而 Nissan Tiida 的排除則是我在展示中心開關了一次 Tiida 的門後,立即下的決定。
圖片取自 U-CAR 網站
Tiida 發出來的關門聲,不但缺乏中型房車該有的紮實厚重感,還會讓人懷疑鋼板是否很薄。從電視廣告可以看出,Tiida 強調小車大空間的概念,確實,坐進 Tiida 也真的覺得空間感很不錯、很大,我不得不懷疑這是靠很薄的車體換來的,那等於是拿安全性去開玩笑啊~因此當下我連試車都不想安排。後來上 U-CAR 網站查了 Tiida 的車體重量,足足比我們買的 Lancer Fortis 少了近兩百公斤!!
所以,真正有去試開的是 Focus、Civic、Fortis、Altis 這四輛車了。
因為最後買的是 Fortis 所以留到最後再講,其他三輛車的試乘和內裝心得分述如下。先看 Civic,最富科技感的內裝,時速表直接數位化並且放在最上層,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省去了抬頭顯示器的必要;車內空間很大,尤其是駕駛座旁的 A 柱有往前移動,使得左邊的視線死角有大幅度的改善。加速性與爬坡的感覺都很棒,雖然是一般傳統的變速箱,但是換檔的感覺非常輕微,幾乎快要感受不到。後座地板中央並沒有像傳統車子拱起一塊,是完全平坦的所謂果嶺設計,這也很令人激賞。比對車重與油耗資料,Civic 與 Fortis 是在伯仲之間,兩台都是又重又省油的好車啊!最後沒選 Civic 是因為 Civic 的售價高出很多,且 Fortis 的其他配備相對來說更顯誠意十足,也提供比較多的駕駛樂趣,所以就沒有考慮購買 Civic,不然 Civic 也是很值得考慮的國產 1.8 房車。
圖片取自 U-CAR 網站
而談到 Focus,最令我欣賞的是中央控制台的音響部分,原廠就是點陣液晶中文顯示幕,對於 MP3/WMA 檔案的中文顯示毫無問題,這在其他車種的音響上就很難找到足以相提並論的。此外,後座也有冷氣出風口,這好像也是同級車唯一的配備;駕駛座右邊中央扶手處還有提供音響 AUX IN 與 USB 插座,這也是同級車中最好最方便的設計。不過講到開車的感覺,就比較找不到特點了。首先是車內空間似乎比 Civic/Fortis 要小一點點,而經濟部能源局的油耗測試報告看來 Focus 的表現是這四輛車種中最差的,且 Focus 與 Civic/Fortis 的車重相比還相對輕一些,所以後來就不考慮這輛車。
圖片取自 U-CAR 網站
而談到 Altis,超高的市佔率加上台灣 Toyota 的不敗神話加持(十年前美系 Corolla 車種留下的美好印象,耐用、省油,普遍成為台灣長輩級購車時的優先甚至唯一對象),每個月的銷售量簡直可以說是瘋狂,銷售前四名長期維持是 Toyota 的車(Altis、Vios、Yaris、Camry),所以 Toyota 的車子可以說是很好賣,也因此在踏入展示中心前,不止一位朋友向我提醒:『Toyota 的業務很混,你不買,後面還有一堆人排隊急著買』,聽起來是很有道理,但等我踏入展示中心,隨機安排一位業務與我接洽後,還真的發現此言不假。在車子的介紹用心度上,明顯的不如其他所有車廠的銷售業務,這已經給了我一個不是很好的印象。
圖片取自 U-CAR 網站
但基於我爸爸都有提醒可以考慮購買 Altis,以及計程車都是 Altis,想必應該有什麼特點,所以我還是請業務安排試乘。結果試乘當天業務準備來的是 2.0 的車種,但我要的是 1.8 的啊!也罷,就開開看,反正滿意的話,再安排 1.8 的比較看看。首先是 Altis 的車內好像比較安靜一點,這點還不錯,但室內高度較低,我很容易頂到腦袋;行車電腦顯示幕是中文訊息,這好像也是同級車唯一的。不過上路後就覺得沒有什麼特點,儘管是 2.0,但爬山路只能說不喘,但談不上有力;高速公路加速到時速一百的過程也有點緩慢的感覺。
2.0 的 Altis 都如此,那 1.8 的不是更糟了嗎?所以這部車也剔除了。而且 Altis 的缺點實在是不少,包括車重比 Fortis 少了一百公斤,而且經濟部能源局的油耗測試顯示也不如 Fortis;後懸吊避震的安全性可以說是被網路上攻擊的體無完膚(雖然我看不懂),既然人家罵成這樣,一定有道理,我自然沒必要去挑戰這件事情。網路上攻擊 Toyota 車子的講法還有很多,包括都是舊技術的零件湊出的車,開不快(雖然我覺得能開快並不能加分,台灣道路是能開多快?但是反過來說,一輛開不快的車子會讓我想要扣分勒!),省油已經成為過去(經濟部能源局的測試報告顯示確實如此)。
支持 Toyota 的講法不外乎零件便宜與維修據點多。我是覺得買新車,車還沒壞就先考慮很好修理,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車子本來就應該安全駕駛定期保養,自然大修的機會就會小;而且維修廠眾多是不是也表示彼此的競爭可能比較激烈?那麼削價競爭或黑心修理的機率不就提高?講究維修廠的數量還不如找到一家自己信賴的維修廠不是嗎?甚至我不中肯、偏心的覺得,是不是 Toyota 的車子開不快,所以故障率也比較低?
在網路上到處都是反 T 魔人的言論洗腦下(有些看得懂,有些看不懂),加上自己試乘 Altis 2.0 後也覺得不怎麼樣,所以我不但不選擇 Altis,甚至開始會建議朋友不要買 Toyota 的車子了。
那為什麼我們在同級的國產 1.8 房車中,最後選擇 Lancer Fortis 1.8 空力進階版了呢?
車體最重,相信這樣的鋼板不會比其他同級車要薄,且三菱原廠強調過 Fortis 的車體是 RISE 高剛性車體結構。(聽不懂但是覺得好像應該有加分) 車體最重,卻有最佳的油耗表現,這是因為最新第三代 CVT 無段變速箱與三菱最新的引擎相結合後所帶來的成果。 CVT 無段變速箱帶來無段的加速感,會有較好的舒適度。 CVT 無段變速箱還可以模擬成六速手自排,加上換檔撥片與定速系統,駕駛樂趣是同級車中最多的。 三顆安全氣囊、預縮式安全帶,連同前面講過的 RISE 高剛性車體結構,Fortis 給予的安全性是同級車中最多的。 迴轉半徑 5.0 公尺,同級車中最小。 馬力 143hp/6000rpm 扭力 18.2kgm/4250rpm 是國產 1.8 車中帳面數據最高者。 車內空間大,關門聲聽起來很紮實穩重。 方向盤上附有原廠音響控制與定速系統,方便。 內裝紅色燈系正合我們的胃口。 空力版外觀帶有些微殺氣與年輕的氣息,也合我們的胃口。 車價在我們的預算範圍內,且網路上一致認為 Fortis 的配備是最有誠意的。
CVT 變速箱的影片可以參考這個,這對於駕駛的流暢度與鈍挫感都會有改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9173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