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都買什麼車

1、日本人

在日本這個國家,大部城市人不會去買車,在大部分日本人眼裡,汽車只是一個普通的交通工具,跟電冰箱洗衣機一樣,屬於「家電」產品,他們認為買汽車是給自己的生活添麻煩。在日本大中城市,公共運輸十分發達,坐上地鐵輕軌,可以到達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買了汽車,不僅家裡需要一個停車場,到單位里上班,還得自己付停車費,他們認為有汽車比較麻煩。

買車的話大部人是日本農村人,日本的農村由於公共運輸不發達,加上土地私有制,不能實現中國式的新農村城鎮建設,因此,無論去超市,還是上班上學,私家車是萬萬離不開的。所以,即使在很偏僻的山區,日本人每一戶家庭,幾乎也都是人人有車,有的家庭有四五輛,外加一輛全家出遊走親戚的麵包車。

他們買車都會傾向於買小型輕型車,還有因為小型輕型車售價低、省油、使用靈巧、養路費便宜,一年才只有1萬日元(約600元人民幣),很適合上班族、老年人、家庭主婦使用。

而且日本人買車都會買日本品牌,那他們為什麼不買奔馳?他們告訴你,日本社會有頭有臉的人,除了需要向社會表達愛國情懷之外,還有一種隱晦的東西,那就是順應社會均富的潮流,不要張揚以免引起別人的討厭。日本社會還有一個怪現象——凡是開奔馳車的,往往會是兩種人:一種是黑社會成員,另一種是暴發戶。

許多日本人對於開豪華車的人,並不是一種羨慕,而是一種冷眼,因為往往把他們看作是暴發戶。而在日本,暴發戶的印象,就是輕狂和沒有修養的標誌

在日本社會,越是有錢的人,越是低調,越是不張揚。這並不是說,日本社會有一種極端的仇富心裡,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是謙虛和內斂。如果你做不到謙虛和內斂,而是故意張揚自己的財富,那麼,你會發現朋友會遠離你,而事業也會遭遇挫折,從而會對於你的人品和個人道德修養產生懷疑。

這一點,恰恰與我們中國的社會文化有比較大的差異。在我們中國,也許豪車越多、朋友也會越多,而且生意會越興旺。所以社會文化的不同,我們很難評說哪一種文化是對還是錯。

據統計,2015年日本汽車市場的進口車份額僅占6.4%,說明也有部分日本車是開進口車的。而這6.3%份額的進口車中,絕大部分是德系的奔馳、寶馬、保時捷等品牌,美國的通用和福特,在日本是無法成為座上賓。在日本節約環保的理念里,美國車都是油老虎,所以他們比較厭惡。

2、韓國人

只要去過韓國的人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街上跑得90%的車都是韓國國產車。而據韓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國產汽車在韓國市場上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現代-起亞的市場占有率在八成左右,其餘三家雙龍、雷諾-三星、通用-大宇的市場占有率也接近20%。

韓國人有一種非常狹隘的民族愛國思想,總覺得他們自己的是最好的。其次是日本產的和美國產的,韓國人最看不起中國,不管什麼都學日本和美國,向日、美 看齊。比如日本的三菱和本田,美國的別克、通用、福特,這些車韓國人也比較喜歡!

韓國汽車業的成功是與多年貿易保護政策分不開的。韓國政府長期執行高達60%的汽車進口關稅,保護了萌芽中的韓國汽車工業不至於被跨國汽車巨頭摧毀。比如限制建立進口汽車銷售網絡;禁止在電視和報刊上做廣告;對購買外國高級汽車的顧客進行特別稅務檢查;政府推行反奢侈和「買韓國貨」運動;貸款限制,限制進口商一次性大量進口國外汽車等等。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卻對國產車實行提供緊缺原材料、長期貼息貸款和出口補貼等支持。這些措施在保護國內市場的同時,大大提高了韓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之後的汽車出口打下了基礎。

3、中國人

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喜歡豪車,在中國社會文化里,認為豪車是財富的象徵,豪車越多朋友也會越多,生意也會越旺。北方人比較喜歡德系,南方人比較喜歡日系。這個怎麼說呢,這個還是不要評價了,免得被噴。點評一個國產車吧。奇瑞,吉利,哈弗這三個品牌來說,總體質量還是非常OK的,無論在技術還有質量上都是不輸任何同等價位的合資車的,感覺唯一的缺點就是在各個方面調教上沒有合資車表現的那麼完美,比如油耗。可能跟資歷有關吧,在網上不難發現只要國產有一點毛病就會被噴子無限放大,而合資品牌有毛病噴一段時間沒人打理他們的話這事就會很快被大家遺忘。

總結:沒有十分完美的車,每個車都不敢說沒有缺點。希望大家可以儘量支持國產,只有大家支持了國產才會成長。

歡迎訂閱:養車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737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