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時候我們一般是先考慮車型,然後再考慮配置。那麼低配車和高配車真的差很多嗎?高配車就真的好嗎?看看你就知道了!
配置上
高配車的車內多鍍烙裝飾,輪轂多為鋁合金材質,會配置一些高科技的按鈕,雖然功能很強大,但是操作細節可能更加繁瑣。
但是一些高配置,有些人並不需要。比如座椅的加熱功能(南方應該很少會用到)、車載音響等,並且有些配置在汽車城買的話會更加便宜實惠。
動力上
高配車一般動力和排量都比較大,但是動力大、提速快並不是適合所有人。
對於經常在市區里開車的人來說,因為紅路燈多,交通又擁堵,並不需要提速很快,提速在11-13秒就比較合適;而對於經常跑高速的人來說,提速在8-10秒比較合適。
坊間有一句戲言:買車都要買低配
其主要表達的意思是說在同車系中,儘管配置相對較低,但同樣的造型、空間、甚至動力總成下,低配車型的價格更低,也意味著更具有性價比。細想之後,這句話不無道理。
原因一:汽車基本配置夠用,高科技配置使用率較低。
作為一台機械交通工具的核心,大部分與中高配無異。一般而言,低配車型會捨棄一些高科技或舒適性的配置,儘管日常使用起來沒有高配車型更舒適、更帶感,但也能滿足日常使用。
以「定速巡航」和「GPS定位服務」為例。在城市擁堵路況下,由於道路條件限制,定速巡航系統的使用率並不高,而一部分人也僅在高速路使用。
另外,隨著手機網絡的飛速發展,不少APP軟體都能夠支持衛星導航服務,並且精度更高,自費更加便宜,使用更方便,正在吸引不少消費者;而車載的「GPS定位服務」,反應慢、不及時和後期的更新費用,讓不少車主頭疼並棄用。
原因二:諸多配置都能進行後期加裝。
從理論上講,原車上的配置,幾乎都可以通過後期加裝來實現。儘管低配車型會缺失一些高科技、帶感的配置,但隨著國內各地汽配城、網絡電商的發展,諸多配置也可以在後期根據實際使用需求加裝,且往往性價比會更高。
比如在購車時,需要加幾千上萬才能擁有的倒車視頻影像、一鍵啟動、胎壓監測等功能都能夠在後期進行裝配。除了價格比4S店要便宜很多外,也不用承擔昂貴的工時費,且往往質量和使用效果與前裝似乎相差無幾。
原因三:高配版本貶值更快。
為什麼說高配版車更不具有性價比?其一,除了更高的售價外,其後期的保養、維修費用都相應的比低配車型更高。其二,以往一款車可以做到10年一換代,5年一改款;但隨著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現在要想保持更高的競爭力,市場的車型基本在5年一換代,2-3年一改款。這種趨勢加速了車型的更新疊代速度,同時高配車相比低配車而言,市場的保有量就小,二手車貶值也就更快。
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以往車企多單純的以低配車型吸引消費者眼球,但隨著日漸激烈,越來越多的配置也在許多新品的低配車型上成為標配。這意味著,車企正在希望將招徠產品變為實打實的主賣產品,對於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在這樣的趨勢下,原來本打算買主流合資品牌高配車型的消費者,也可以轉而選擇豪華品牌的低配車型。這無疑會一定程度上滿足許多消費者的情感需求,事實上,包括奧迪、寶馬也正在積極加快其低配車型的進程。
當然,這裡並非言指高配車型無用。事實上,無論是從車企層面,還是消費者層面來看,高配車型也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彰顯車企實力、體現消費者的高品位。只不過,我們認為,隨著消費觀念的成熟,消費者在付出金錢時將更為理性;且隨著競爭的激烈,車企也正在提高低配車型的配置水平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低配車型也會因此更具購買的價值。
原因四:整車價格低,比高配通常便宜30%-50%。
本著身為消費者就要與資本家斗個你死我活的精神,性價比派的死忠們當然要買低配車,不能讓廠家賺一分錢!hahaha
但是車主應該從自身的利益考慮,只要配置夠用就可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後,終極問題來了,當你買車的時候,會選擇哪種配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683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