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相當重要的一款跨界休旅,Toyota C-HR,終於在台灣上市,不過到底這款車是一款什麼樣的車,讓它擁有如此高的話題討論度,透過這次的試駕,好好的看看這款車,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LED 日行燈位置設計在 LED Bi-Beam 頭燈的下方,LED 前霧燈也下移至氣壩的位置。
要寫 Toyota C-HR 這款車的試駕,心情與寫其他車很不一樣,畢竟這款車在上市前,討論度就已經相當高,不管是期待或是看衰,都代表這款車絕對不是隨便一輛車能相比擬的。從預售價公布到正式上市,討論程度更是到達高峰,隨著配備及價格的曝光,更讓它遭受網友的批判,不過這也是熱門車款的宿命,看看去年 Honda HR-V 推出前,所得到的批判,其實不會少於 C-HR。
這次所拿到的試駕車款,是售價 107.9 萬元的尊爵 AWD 版本,也是最頂規的等級。車頭的設計樣貌,其實跟 Toyota RAV4 頗為相似,皆為 Toyota Keen Look 加上 Under Priority 家族樣貌。
不過仔細看,仍可發現其 LED 日行燈位置設計在 LED Bi-Beam 頭燈的下方,LED 前霧燈也下移至氣壩的位置,而且 C-HR 的肌肉線條感更為強烈,像是車身側邊,輪拱的位置,線條的呈現都比 RAV4 還要明顯,儘管是小型跨界休旅,所營造出的氣勢其實不輸給中大型休旅,Toyota 讓 C-HR 車身線條,有如鑽石切割面板銳利線性。

車尾更是 C-HR 最搶眼的的一環,鑽石輪廓的車尾、懸浮式斜背車頂,有如飛鏢式的 LED 光條式後尾燈。
車尾更是 C-HR 最搶眼的的一環,鑽石輪廓的車尾、懸浮式斜背車頂,有如飛鏢式的 LED 光條式後尾燈,很難讓人相信這麼大膽的設計居然出自 Toyota,尾廂的上方也塑造出尾翼的樣貌,搭配兩側的尾燈,以及上方的大型擾流尾翼,線條層次感十足,個人覺得,車尾甚至比車頭還帥。
營造出跑旅訴求,使得C-HR的車尾,從C柱之後,線條下切的幅度相當大,這也是C-HR能夠帥氣的原因,不過這也會使得後座的車室高度受到影響,要帥氣往往會犧牲一些實用性,這是難以避免的。
C-HR 的後座車門,採用隱藏式把手設計,國產的 Honda HR-V 也採用同樣方式,好處是營造雙門跑旅的錯覺,帥氣度提高許多,不過對於非車主而言的其他人,可能一下子還不知道車門在哪,而較高的把手位置,如果是有小朋友的家庭,小朋友可能會搆不到車門。
【Toyota C-HR 試駕影片】

採用隱藏式把手設計,好處是營造雙門跑旅的錯覺,帥氣度提高許多。

後車廂空間只能算是堪用程度。
不只帥氣更有安全感,高人氣跨界休旅 Toyota C-HR 尊爵 AWD 試駕(內有影片)
不只外型很顛覆過往 Toyota 的印象,就連內裝也是如此,透過環艙設計營造視覺寬敞的空間感,前座空間隨處可見鑽石菱格元素,像是空調面板控制鍵、方向盤控制鍵、車門握柄、冷氣出風口等。除了入門的經典款,豪華及尊爵 AWD 皆採真皮座椅,並具備電動加熱及電動腰靠的設計。全車系皆無天窗設計。

前座空間表現不錯,儘管是小型跨界休旅,前座有著很寬敞的頭部空間。
質感營造部分,豪華及尊爵 AWD 都以棕色搭配鋼琴烤漆黑雙色內裝營造,排檔鞍座也以鋼琴烤漆營造,旁邊則有 EPB 電子式煞車鍵及 Auto Hold 駐車鍵設計,由於車寬較窄,讓兩個置杯架分別設計在排檔座的前後位置。3 個等級皆有雙區恆溫空調、藍牙及 6 支揚聲器。
全車系皆有 7 吋 Drive+ 隨行駕駛系統,支援藍牙音樂、電話及廣播,這套系統與 Toyota Sienta 相同,不過未支援 USB、Aux-in,頗為可惜。豪華及尊爵 AWD 更有 Panasonic 的 nanoe 負離子空氣清淨系統。

具備方向盤控制鍵,可調整音響、行車資訊。
軸距為 2,670mm 的 C-HR,前座空間表現不錯,儘管是小型跨界休旅,前座有著很寬敞的頭部空間。不過後座乘坐空間上,如先前所提,受到 C 柱影響,後座的高度壓迫感較大,膝部空間表現算是平平,以 177 公分身高的人乘坐,膝部空間約 1 個拳頭的距離。也因為 C 柱緣故,讓後座乘客的車窗視野也變得較小,後座支援 6/4 分離可倒式,不過後座無中央扶手,前座及後座的乘坐感受兩樣情,也顯示 C-HR 算是屬於前座專用車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617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