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買了速可達摩托車在改裝避震器也經過好幾年,
其實對於改裝避震【正叉】【倒叉】差異還滿有興趣的?
有爬過版上的文章,說明的似乎不是很多,不知道能否在此篇獲得多一點的討論,
先定義一下【正叉】:一般車種前避震大多類型(粗桶身在下方,窄一點的內管在上方,例如:Racing 150)
【倒叉】:比較少車種前避震的類型(粗桶身在上方,窄一點的內管在下方,例如:Racing King 180)
如果以改裝後避震器來說,GJMS 、鯊魚工廠K1常見的款式算是【倒叉】的設計,
如果要找後避震正叉的設計,MSP DDS算是少數的【正叉】設計,
以下文章來源來自東吳機研
----------------------------------------------------------------------------------------
在重車上,主要的兩個特色:剛性增加、降低簧下質量。
剛性增加:
在相同的內管直徑設計下,倒立式前叉比傳統的正立式
前叉增加剛性,想反的,在同樣的剛性需求之下,倒立
式前叉的內管直徑可以比較小,
剛性增加首先來自整體配置的改變,輪胎受到地面傳來
的各方向力量,會完整的傳遞到前叉上。而整支前叉以
上下三角台的支撐點做為圓心,施以力矩轉動。
以此觀點來看,越接近支點的地方所受的扭矩會越大。
這是因為力臂比較長的關係。因此將較粗的外管放置靠
近上下三角台的支點,是符合力學得作法。另外一點就
是與倒立式前叉比起來,同樣的懸吊行程設計,內管和
外管的接觸長度可以增加。接觸的長度增加,能傳遞力
量的最大限度也能增加,不需要增加直徑來應付受力。
降低簧下質量:
簧下質量就是懸吊系統中,彈簧以下的質量,或是說彈簧
必須付擔的重量。在倒立式前叉中,內管被設計到整體前
叉下方,除了內管本身直徑可以比較小,相對較為粗大的
外管,質量也被視為較輕。在一般的認知中,可以降低簧
下質量。
後避震如果設計成倒叉,影響可能沒有像前叉這樣這麼大
因為是壓縮的方向改變,而且在台灣的路面,卡灰塵卡沙
土上去,又因為壓縮的方向....壽命可能較正叉短。
以上轉載東吳機研,如有不妥請通知刪除http://scumotor.com.tw:8080/brdmore/SUSPENSION&2238
--------------------------------------------------------------------------
以速可達前叉來說,正叉倒叉提升的優點還是要搭配三角台的強化才會有更佳的效果,
不知道後避震來說【正叉】【倒叉】差異在我們速可達來說是否有它的優缺點呢?
目前大多廠牌以【倒叉】為主,想在這篇看大家對於這兩者差異的看法,
歡迎提供自己的看法討論喔!

MSP 後避震倒叉 【倒叉】: 比較少車種前避震的類型 (粗桶身在上方,窄一點的內管在下方)

MSP 後避震正叉 【正叉】粗桶身在下方,窄一點的內管在上方)

MSP 前避震倒叉 【倒叉】:比較少車種前避震的類型 (粗桶身在上方,窄一點的內管在下方)

MSP 前避震正叉 【正叉】: (粗桶身在下方,窄一點的內管在上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5004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