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汽車的安全結構都會有誤解,一般他們認為車的骨架越硬越好,所以當看到一些車款發生車禍的時候就會有Cola tin,Milo tin這樣的言論出現,然而事情是不是這樣呢?我相信很多人沒有發現往往這些被稱為Milo tin的車款在發生車禍後車主的損傷都不大,原因就是因為它的緩衝區發生了作用!
一輛房車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車廂結構,而車廂是由A柱,B柱和C柱所組成,而車頭的位置被稱為緩衝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收撞擊力,同時在前方發生撞擊的時候,引擎也會有下沉的機制,確保引擎不會因為撞擊力而撞進車艙壓傷乘客,這也是為什麼往往發生撞擊後車頭部分都會比較爛的原因,因為它確保了撞擊力並不會傳進車室內造成乘客的傷害。只要A柱不變形,就可以確保車室內乘客的安全,因為汽車的安全設計並不是在保護車輛,而是在保護乘客。
汽車的安全配備分成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安全就是ABS,EBD,ESC,車側盲點偵測,車道偏移警示等等配備,主動安全配備是防止車輛發生事故,例如車道偏移警示會在偵測到車輛在沒有訊號燈的情況下切換車道就會有警示提醒駕駛者車輛已經偏移了車道。至於被動安全指的就是如安全帶,氣囊等等,就是在發生意外後保護乘客的裝置,其實網絡上有非常多例子,駕駛者投訴發生車禍後氣囊沒有啟動,其實氣囊啟動的條件有幾個,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帶。如果乘客沒有繫上安全帶的話即使發生了很嚴重的撞擊氣囊也不會啟動,還有如果只是發生輕微的撞擊氣囊同樣也不會啟動,因為氣囊彈出的速度非常快,也是會對乘客造成一定的傷害,最後就是安全帶固定扣,很多人都喜歡用這個東西,但是使用了這個東西同樣也是會導致氣囊不啟動。
以上種種,基本都是很多駕駛者常常會誤會或不小心犯的錯誤,其實不是我國,其他的國家都一樣,所以各國政府都應該在駕駛課程中導入類似的知識,才能夠改變一般駕駛者的錯誤看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