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車細節,可以決定你的生死存亡!

愛車如命| 2017-06-19| 檢舉

這個案例的重點毫無疑問是「二次事故」,在高速上發生了小剮蹭,千萬不要在車道上糾纏不休,應該馬上把車挪到應急車道上,打開雙閃,並且在車後的150米處放置三角警示牌警示後車。

往往二次事故要比一次事故更加嚴重和慘烈,這個案例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無論是在超車道還是行車道上理論糾纏都是極其愚蠢的。

因為在我國當今的路況下,太多司機不守規矩了,超速的、應急車道超車的、隨意變道的,後面的車真不一定剎得住,所以一定要按照規矩擺放警示標誌,少糾纏、早撤離。

除了二次事故這個知識點,其實今天夢飛想藉助這個案例,和大家談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路況敏感度。

對路況的敏感程度決定生死!這句話絕非危言聳聽,很多車友看了車禍案例分析之後總覺得作者是馬後炮,總是說:怎麼可能躲得掉!

借用馬雲的一句話:不是電商生意不好,是你家的電商生意不好。絕大部分的車禍,不是躲不掉,而是以你的認知水平躲不掉。

為什麼有的車友在道路上遊刃有餘,仿佛有如神助一般能輕鬆應對,而且對路況的判斷極其準確;而有的車友卻疲於應付,很多情況下其實已經置身危險而不自知,發生了剮蹭之後,還說躲不掉。

這兩類司機的本質差別在於哪裡?

在於對路況的敏感度!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安全狀態演變成車禍的過程不是突然發生的,雖然很多車友認為是突然而且不可控的,實則不然。從安全演變到車禍,一定是有一個分水嶺和臨界點的。在臨界點上,如果你對危險的感知力強就馬上能化解迅速回到安全狀態,反之一旦任由事態發生,那麼很快就有可能演變成一場車禍。

這就和人的生老病死一樣,一個健康的人不可能突然就死掉,一定是身體的內在發生了病變,沒有得到重視,慢慢演變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這種對危險臨界點的感知力就是路況敏感度!其實學習安全駕駛就是一個逐步培養路況敏感度的過程。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捕捉危險信號的能力!

知道了上面的這些知識之後,夢飛想通過這個案例為大家講解一下,捕捉危險信號其中的一個關鍵點——被迫降速。

請仔細反覆揣摩一下這個過程,在隧道口因為一輛白車和黑車在搶道,導致整個車流不得不慢了下來。此時緊隨其後的灰色轎車,立馬開啟了雙閃,目的是警示後車,但是它後面的白色轎車其實是在懵懂中躲過一劫,因為大貨車差點沒剎住。

在高速上有個鐵律,行車時一定不能被大車跟隨,因為慣性的原因,在被迫降速時,大車往往剎不住。在這夢飛還想特別提醒一點,在逢道路變化的時候,比如,隧道口、出入口等,一定不能被大車跟隨。

因為道路變化的地方往往會伴隨著降速,很多時候可能還會緊急降速,一旦被大車跟隨,它就很有可能剎不住,在高速上被大貨車追尾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

我們還可以肯定一點,這輛白色轎車的司機非但不知道「不能被大車跟隨」這個知識點而且還沒有掃後視鏡的好習慣。

請記住一點,在高速上一旦需要降速,無論是主動降速還是被迫降速時,內心一定要警惕,要不停得掃後視鏡,目的是觀察後車的情況,看看它是否剎得住。

特別是在被迫降速的情況下,速度降得越快越致命,像案例中的這種情況,如何操作才是正確的呢?

遠遠看到隧道口有事故,立馬要完成以下三個動作:

1、掃後視鏡,看看是否被大車跟隨,如果跟隨,儘量想辦法變道避險。

2、同時,立馬開啟雙閃警示後車前方有事故。

3、同時不斷點剎降速,讓剎車燈反覆亮暗、目的也是提醒後車注意!

4、掃後視鏡的工作不能停止,如果發現後車真的剎不住了,就要想辦法逃離。

被迫降速這件事情,在高速上,就是一個危險臨界點,如果你沒有這一系列的操作來保證後車能與你同步減速的話,就在很大程度上有被追尾的可能。

在高速上一定要保持對路況的敏感度,你只有撲捉到每個危險的臨界點,提早化解,才能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392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