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養車用車謠言是時候該被終結了

愛車如命| 2017-06-12| 檢舉

這些養車用車謠言是時候該被終結了

 

謠言止於智者,不論是生活方面的謠言,比如世界末日、綠豆湯、還讓老百姓買鹽等等的謠言太多了,不論各個名流界、娛樂界以及各大汽車界,謠言都是被傳唱的人多了,自然就都信了。咱們今天就來闢辟謠吧。

1、每次只加半箱油就省油?

很多汽車電臺或者所謂的專家都會傳播一個觀點,那就是每次車主加油千萬別加滿了,半箱就足夠了,因為加滿和加半箱相比汽車的重量會增加,這樣的話就會消耗更多的燃油。有人根據重量來計算,認為加滿油的時候,車身更重,因而行駛的時候會更費油,加半箱的話,車身更輕一些,行駛當中會更省油。實際上,大多數車型的油箱容積都在60升左右的範圍,因而多出幾十升也就是幾十千克,這樣的重量對於一輛一噸多的車子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這個謠言也傳的太假了吧。

2、鋼板越厚越安全?

幾乎所有的國內消費者或是汽車愛好者都聽到過這樣的說辭,甚至很多人以此為購車箴言。其實,這是一種對汽車安全的誤區。有機構對市場上常見車型的鈑金厚度進行了對比,發現無論德系車、美系車還是日系車,鈑金厚度均介於0.65~0.8毫米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厚薄差異,而鈑金最厚的車,是日系東南三菱旗下某款車型。

鈑金厚薄和車輛碰撞安全無關,只與低速碰撞時產生的損失有關,車輛的被動安全設計只與車架的結構設計、用料以及熱處理工藝,才是決定車輛碰撞安全性的第一要素。

3、渦輪增壓動力更強、更省油?

近幾年隨著帶T車型的普及,經常看到有車主說自己的增壓車如何省油。但渦輪發動機真的省油嗎?

同排量比較,1.4T或者1.6T小功率渦輪不會比1.4和1.6的自然吸氣更省油,尤其在市區行駛的實際油耗,往往會大於同功率自吸發動機。主要是在渦輪不能有效介入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小馬拉大車的尷尬,夏天開空調的工況下更明顯。同排量比較,自吸的油耗一定更低。

4、油罐車在加油站補油時不要去加油?

因為加油車加註燃油時會帶動蓄油池底部的雜質,此時加油會將雜質吸入油箱。加油車補油並不妨礙正常加油,加油站擁有多重燃油過濾裝置和保護機制。在多重保護機制的幫助下,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由於加油車補油而影響加油品質。

5、四驅SUV才是東北冬季的必備?

很多車友,特別是東北的車友,在買SUV的時候都會特別在意有沒有四驅功能。認為具備四驅的車輛在道路結冰或者其他附著力比較低的路況下四驅系統功能就能做到別人打滑我不滑,別人剎不住我能剎住。這個謠言可以說在東北的車界流傳甚廣,以至於東北的SUV高配車型賣的都不錯。而現實情況,猹先生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除非特別特殊的路況以外,其他的正常路面,別人打滑你也一樣打滑,別人剎不住,你也一樣剎不住。其實你買四驅的那錢不如升級四條更高效能的雪地胎,並且慢一點開效果的直接並且實惠。

6、加價賣一定是好車?

加價這股不良之風是廣汽本田帶起來的,從雅閣開始,中國汽車第一次可以通過加價的方式提前買到,可以插隊、加塞,這種過去要託關係找關係、批條子才能辦到的提前拿熱門車,現在只要有錢就能辦到,十分符合市場經濟大潮,作為營銷術來說,廣本這一套路是有其傳播意義的,營造了自己的作為一款車的成功、高大上的形象。

這一招數後來相繼被大眾、福特學去,只要是預感能有銷量的車型,先讓經銷商開始各種加價,營造供不應求的狀況,國人追漲不追跌的心態下,銷量火爆,但這類加價的車輛就一定是好車麼?途觀的自燃、翼虎的斷軸都不是個案那麼簡單。

7、抵制日貨就愛國?

對於政治與民族情緒,Man哥不做評價。但抵制日貨就是愛國麼?按照1949年以前的情況,抵制日貨之後應該是購買國貨,那樣確實是愛國。可如今卻不知怎麼就被偷換概念成了購買德貨、購買美貨就愛國,理由種種就是不選國貨。

當然國內的自主品牌汽車確實有其問題,可靠性和製造水平確實也還有提高的空間。但難道德系車就完美了?不說大眾、寶馬裡裝的日本愛信變速箱,日本NGK的火花塞,就國內的各種德系近幾年曝出的問題和缺陷來看,買德系並不等於是安心,大眾途觀DSG的死亡閃爍、途觀的自燃讓德國鬼子賺錢與讓日本鬼子賺錢的區別就在於,讓越來越多的人盲目推崇德系,而不是理性購車。更何況國內的大多數日系都是由中國人生產,由中國人售賣,每賣出一輛日系車中國人也要分去整車一半的利潤。

8、97號汽油比93號汽油對車更好?

很多車友為了體現自己有多麼愛自己的車輛,非得把自己的本來加93號汽油的車加97號汽油,說對車如何如何好。而且這種情況一般都有「老司機」指導背書。而且擴充套件到有一些4S店銷售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性也同樣會給新車加97號汽油,說法就是頭兩箱油用97號的號。這些情況基本上都是源自自己或者其他不懂其中原理的想當然的行為。燃油標號跟汽油品質沒有一毛錢關係,只是代表著汽油的辛烷值,間接地反映了發動機對汽油抗爆性的需求,擴充套件的知識就不再說啦,有機會來一期有趣的關於汽油那些事的文章。所以我向燈發誓,汽車說明書上讓用啥樣油就用啥樣油就行,肯定沒問題。

9、車身夠重才安全?

對於這條謠言的傳播,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似乎是7、8年前,德系車在汽車輕量化上還沒做到位時候的一條流言,很多人被這條資訊所誤導認為車越重越瓷實,在撞車的時候也更有優勢。恨不得自己的車要像坦克一樣重才好,殊不知現今的情況已經大不一樣,過去曾經很重的德系、美系也在輕量化的道路上發揮甚佳,許多車型重量與常被詆譭的日系沒差別。

10、小區的停車費不需要交?

對此,專業人士解釋道:車位歸屬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業主的確對小區內的道路等共有部分有權利,但為了彌補沒有車輛業主的利益,支付費用是合理的,網帖中「小區停車費不用交」的說法是斷章取義。

11、汽車品牌銷量越大越靠譜?

國人買車喜歡看銷量,覺得銷量越大的月靠譜,跟風買車的不在少數。買車時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從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也被稱為「從眾效應」。人們會追隨大家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預設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究竟該如何選擇。

12、舒適性配置越多越好?

不少人買車很重視天窗、真皮座椅、N個喇叭這些舒適性配置,要是再沒氙氣大燈、全尺寸備胎,這款車那簡直就是不能看了,舒適性配置幾乎成了硬性標準,卻對影響到今後用車的主被動安全配置不是很在意。

13、國產車安全性不如合資?

這個觀點如果放到十年之前,確實可以成立,不過到現在還持有這種想法就走入了一個誤區。實際上這幾年國產的自主品牌汽車在汽車主被動安全研究上都花費了大量功夫,不少企業都投入巨資建立安全實驗室,在每款新車投入市場前都進行了大量碰撞測試,並且根據國內的實際道路情況進行了針對性的加強研究。在微型車和小型車等領域實際上已經與合資車型平起平坐,甚至有所超越,很多合資企業一個產品生產多年,而不進行安全效能的改進,與那些按照最先進安全標準的自主品牌相比,安全效能已經有了不小的差距。

14、日系可靠性高保養費用低?

日系可靠性高這個其實是相對於德系、美系而言,在過去的中國車市和海外市場,日系也一直靠著這兩個優勢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此外部分日系企業採用了較為先進的動力配置,在降低了油耗的同時,也使得後期保養費用大幅上升,加上部分非日系車企最近開始對售後服務和備件價格下調,讓日系在後期維護保養的優勢被進一步縮小。

15、不要喝夏天放在車內的瓶裝水?

對於夏天喝不喝車內曬過的瓶裝水這件事,大多數的人肯定選擇就是不喝,原因就是可能由於太陽暴曬過,塑料瓶有毒致癌。其實大家想一想,有的人喝花生露或者瓶裝牛奶都習慣熱一熱,而你那一熱比車內的溫度高多了,你都沒怕過。有的人就會想,那太陽光曬過了,是不是陽光當中存在某些物質讓塑料分解呢?猹先生告訴你,當然不會有了,要不然你在車內那麼多塑料,豈不是早不不能買車了。

16、一體車門更安全?

車門工藝常常被一些銷售人員拿來當作安全性的產品結構設計,往往伴隨著厚道、安全比競品車型不知道好了多少。一體車門與分體車門在安全性只於自身的設計有關係,也就是說具體車型誰設計的好,誰就更安全。而一體車門與分體車門不同工藝的原因主要在於對成本的節約和造型、裝置能不能滿足一體成型的要求,畢竟一體成型的車門成本更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327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