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年,寶馬車主可以一邊開車,一邊睡大覺
備受矚目的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又如期而至了,CES一向被視為消費電子領域的風向標,它影響著整個消費電子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態勢,去年亮相的VR設備以及無人機就是很好的例子。近些年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的發展,吸引了眾多汽車廠商參展,CES電子展大有成為汽車科技展的跡象。而今年汽車廠商中寶馬可是有大動作,一起來看看寶馬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驚喜吧。
在這次CES亞洲展上,寶馬展台化身未來智能城市,以「自動化」、「互聯化」、「電動化」、「服務化」為主題,來詮釋未來個人出行及生活方式的願景。寶馬帶來了自動駕駛最新研究成果、BMW i未來概念座艙、BMW互聯之窗等創新技術,而這些技術也足夠令我們腦洞大開。
目前全球因交通事故致死率仍在不斷攀升,2015年全球交通事故調查顯示,90%以上的事故都是駕駛失誤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主要原因,自動駕駛的應用將能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率。寶馬集團是較早明確提出自動駕駛商用時間表的汽車廠商,早在2006年,寶馬首個自動駕駛試驗車BMW 3系就以完美路線在賽道上完成了全自動駕駛;到2017年中期,寶馬將投入BMW 7系高度/完全自動駕駛測試車將在城市環境中測試。同時聯合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等行業先鋒,共同搭建自動駕駛平台。可以說寶馬一直是先行者。
(BMW自動駕駛測試車)
在實際應用方面,特斯拉和Uber則率先將全自動駕駛進行了量產運用,但是它們並不是百分百安全,去年發生的幾起致死事故導致特斯拉不得不修改自動駕駛的邏輯,並且將自動駕駛改為駕駛輔助。
有別於特斯拉和Uber的急於求成,寶馬有著清晰穩健的步驟。目前全新BMW5系及BMW 7系都配備了BMW目前最為先進的增強型駕駛輔助系統,可以提供最大程度的主動和被動安全保障。寶馬也在進行大量實際道路測試,讓系統學習在各種工況下的處理方法。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機、超聲波傳感器和高精度地圖協同工作,探測周圍環境的能力可以說是沒有死角了,這也是寶馬嚴謹之處。
正是因為地域差異、系統學習等原因,自動駕駛還需要長里程的測試學習過程,所以本土化研發是寶馬自動駕駛技術落地中國的關鍵,中國有著全球最複雜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駕駛者行為習慣,通過長時間、長里程的道路測試能最大限度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截至2017年6月,寶馬在國內路測超過1.6萬公里,測試的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更接近日常出行。BMW iNext宣布於2021年量產,實現第三級自動駕駛,並在技術上兼容第四級。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動駕駛離我們並不遙遠。
如果實現了自動駕駛,那麼問題來了,解放駕駛員之後,該有什麼娛樂來打發時間?別怕,寶馬想到了這個問題並推出了「BMW i 未來概念座艙」,展示了未來內室的設計趨勢。
當汽車實現高度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時,駕駛者可以解放雙手、雙腳、雙眼,甚至大腦,將被賦予大量的可支配時間,用於休息、辦公或娛樂。根據客戶需求,未來的汽車既是休息室、也是辦公室,甚至也可以是娛樂空間。
無需接觸即可實現觸屏操作,腦洞太大想像不到?寶馬用高科技語言來描繪了這一應用場景,BMWHoloActive觸控系統由一塊螢幕、一個捕捉手動作的攝像頭、和一個超聲波裝置組成,它是有史以來首個無需接觸,卻能實現觸覺反饋式控制的人機互動系統。也就是說無需接觸螢幕,懸浮操作的同時還有觸覺反饋。當然用戶還可以通過自然語音控制,與橫貫儀表台的超大顯示螢幕進行信息互動。
在「BMW i未來概念座艙」中,後排乘客還可以通過從車頂延伸出來的寬螢幕享受更加豐富的娛樂功能。另外首次展出的BMW Sound Curtain音效系統位於座椅頭枕中,可發射不同的音頻信號為車內每位乘客提供高度專屬的豪華聽覺體驗,每個頭枕發出的聲音僅能被同一坐席上的用戶聽到,讓駕駛者和乘坐者可以互不干擾地享受音樂。
有了自動駕駛、未來座艙,肯定少不了人和車之間的交流。未來,通過BMW 雲端互聯可以同步客戶的BMW 汽車和智慧型手機中的信息。每天早晨,BMW互聯之窗的大螢幕將顯示溫暖的問候,用戶一天的日程表在這一終端上一目了然。
當你從窗邊經過,它將提醒你接下來的目的地,建議出發時間,還可以整合其他應用的信息,幫助你方便地完成出行安排並實時同步到雲端。BMW 互聯之窗可以通過手勢控制方便地進行操作。
寶馬此次帶來的一系列技術和概念,很好的描繪了人工智慧融入生活的畫面,可以想像,在未來自動駕駛得到普及之後,車輛與車輛之間的高度互聯帶來的交通事故比例降到零,車輛無需考慮被動安全設計,那時候寶馬現在設想的概念座艙,雲端互聯場景就可以得以實現。期待寶馬給我們帶來這些未來的駕駛和生活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320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