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前一定要熱車?湛江老司機都這麼說,真的有必要嗎?
最近我受到許多老司機的警告,你這車這麼開,過不了幾年就報廢,開車不先熱幾分鐘,打著就走,機油都沒跑全很傷發動機,增加磨損。然後尊尊告誡告誡我說,別省那幾毛錢的油把車子搞壞了,聽他的車保能開個7-8年。
真的是這樣嗎?
他是這麼跟我說的:
熱車不是指讓發動機變熱,是指讓潤滑系統能夠達到最好的工作狀態,而潤滑系統的工作溫度一般在90度左右,你覺得氣溫可能達到90度嗎?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你停車時,機油都會流到發動機底部的油底殼處,此時運動部件的潤滑效果很差,熱車也是為了讓潤滑系統進入正常工作狀態,機油把部件都潤滑到了,在起步會比較好。一般來說,不管天氣冷熱,車子熄火2小時以上的,都需要熱車2-3分鐘,如果是冬天,機油會因溫度而變得更粘稠,熱車的時間還要相對更長。熱車後也不要馬上滿負荷工作,等待水溫上來後對車子比較好。
看看汽修技術員怎麼說:
這是一個絕大部分車主,特別是新手想知道答案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三個內容:到底要不要熱車?一般要熱車多久?有急事的時候能不能不熱車就走?
先看要不要熱車
車子經過長時間的停放,引擎內的機油會流回至引擎下部機油底殼內。也就是說,車子發動時,引擎的上半部是處於沒有機油的狀態,缺乏潤滑的情況下,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部件容易受損。所以熱車是必須的,對汽車也是有好處的。
那麼一般熱車多久是合適的?是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一般來說,發動後30秒內,機油泵就能將機油運送到引擎最需要潤滑的部件處,這個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猛踩油門,此舉最容易引起引擎快速磨損,甚至會嚴重損壞引擎機件。但如果長時間(超過3分鐘)怠速熱車,一方面是浪費汽油和時間,另一方面是引擎怠速空轉時,汽油會因燃燒不完全而產生積碳,對車其實不好,也很汙染空氣哦。
有急事的時候能不能不熱車就走?
最後一個問題有點「又要馬跑,又要不吃草」的感覺。確實可以未經熱車就起步,但應保持在低車速狀態,引擎轉速一般保持在2000轉左右。這是為了齒輪好:變速齒輪也需要潤滑——與引擎機油一樣,在冷車時齒輪油都流到變速箱的下半部,齒輪油需要通過齒輪運轉來進行自下而上的傳輸,因為變速箱是齒輪油泵的。如果這個時候車速馬上提得很快,很容易傷害齒輪。
一般來說,30秒的熱車是什麼概念,就是扣個安全帶的時間(有的扣安全帶都要2-3分鐘),所以養成啟動車子扣好安全帶的步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也有人是先開車了再想起扣安全帶,這樣是很不安全的做法,那麼扣好安全帶,基本我們就可以上路了,其實熱不熱車對現在來說,不應該存在過大的壓力,從車子啟動到起步,一般不少與30秒,而且起步時的轉速一般都會低於2000(馬路殺手除外),所以啟動車後,保持低速起步什麼都不是問題,而且還很安全,是吧
題外話:
「湛江天氣這麼熱,都是想著車怎麼才能涼快一點,哪有時間想著熱什麼車~~~」
「駕照都不知道在哪裡,亞歷山大,考幾次了」
「我從來都不需要熱車,兩腳一伸,蹬著就走,哪來的那麼多嬌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