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汽車新技術,很多人首先想到德系車,其它車系要落後一些,這種想法是有些片面,實際上每個汽車廠家都有自己的獨門武功,否則怎麼在江湖揚名立萬,廢話不說了,說正題。昨天來了一台07款花冠,行駛了20萬公里,車主說發動機怠速時有咔 咔咔異響,行駛時一切正常,故障原因查到,已修好,分享一下。
07款花冠,1.6排量,20萬公里,發動機有點滲油,很正常。發動機型號是1ZR--FE,雙可變VVT-I,就是進排氣都帶可變氣門正時機構,這個技術是豐田研發出來的,這個技術現在高檔車上才有,普通車很少裝備。車主說的聲音有,但好像是來自發電機,圖片中下邊的紅框內是發電機。
為了判斷是不是發電機響,要把發電機皮帶拆掉,圖中畫圈的是皮帶的裂紋,有這個裂紋皮帶該換掉了。
拆掉皮帶之後,發動機安靜了,世界也安靜了,20萬公里的發動機沒有一點雜音。
原廠發電機,響聲來自發電機前部的皮帶輪,是皮帶輪里的單向離合器損壞引起的異響,重點來了。
重點是,發電機的皮帶輪不是普通的皮帶輪,是帶有單向離合器的發電機皮帶輪,用手握住圖中的外圈1,內圈2,發電機的轉子還會轉動,發動機運轉時,傳統的汽車發電機皮帶輪(雙向)都是與汽車發動機的轉速同步運行,並不區分內外圈。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如出現引擎突然加速或減速,例如:當引擎從高速轉到低速時,傳統的皮帶輪一般跟著傳動帶同時降低。
帶單向離合器的皮帶輪,可分為外圈與內圈兩個部分,在運轉中若出現內圈轉速(即發電機轉子轉速)超過外圈轉速的情況,皮帶輪立即打滑,此時內圈與外圈之間脫離。引擎從高速轉到低速時,由於具有單向離合器的作用,超越皮帶輪外圈則是同步走向低速,而內圈的轉速仍靠慣性持續高速運轉,即高於外圈運轉速度。此時,內、外之間的轉速出現差量,皮帶輪處在打滑狀態,能在傳動皮帶與單向皮帶輪之間形成一個短暫的緩衝狀態,降低差量的衝擊所造成的抖動(這對發電機轉子與轉軸極為不利)。當引擎加速時,外圈逐漸達到與內圈同速,才能恢復到結合狀態,如此一來就可達到在發動機急停狀態下保護了發電機的急停扭曲振動及保護傳動皮帶的作用,發電機在單向離合器皮帶輪的保護下可繼續慣性轉動而緩慢停止,可有效延長傳動皮帶使用壽命,進一步促使引擎運轉順暢,甚至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這個小小零件,到現在很多高檔車發電機上才有,普通車的發電機很多都沒有。今天來了一台17款雅閣,2,0的發動機,發電機的皮帶輪就是普通的皮帶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53037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