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大部分帶「GT」的汽車都很牛?「GT」代表什麼?

食。師| 2017-04-29| 檢舉

眾所周知,在汽車界如果哪輛車的名字中帶了「GT」二字,基本都非等閒之輩,例如日產GT-R、奔馳AMG-GT還有賓利歐陸GT等等。

為啥這麼多屌炸天的汽車都愛用GT作為稱呼呢?GT又代表了什麼?什麼樣的車才配得起GT的名號呢?下面就讓我一一詳聊。

這個話題要從汽車剛剛誕生時說起,最初的汽車雖然也有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但相當的不耐用,三步一小修,五步一大修,與現在的汽車質量有著天壤之別。所以,為了讓能買得起車的有錢人得到可靠的品質保證,各大廠家奮發圖強的研發特別耐用的車子,並把所研發的車子取名為:「Gran Turismo(偉大的旅行)」。

因此,GT這個名稱縮寫就誕生了。而這種車型必須要還要滿足三點需求:跑得快、坐得舒服、特別耐用。

誕生於世的第一輛是阿爾法·羅密歐1929年的6C 1750GT。

光生產出來沒有什麼卵用,光從樣子和名字上吹牛逼粉絲們不會買單,這可不是電動汽車界的PPT造車。所以,阿爾法·羅密歐二話不說,拉上自家的車就去跑當時很出名的Mille Miglia(一千英里耐力賽)。

1000英里大約就是1600公里左右,這個對於當代汽車來說根本不叫事,但是曾經的很多汽車都無法堅持到終點。但阿爾法·羅密歐卻一口氣拿了好幾個冠軍。

所以,這也讓大家見識到了GT車型的威力,從此這個名稱被快速炒作,就算不懂車的老百姓看見了都知道是高端車。但好景不長,隨著二戰的到來GT車型們的一片天地被戰火泯滅,GT這兩個字母又被暫時的封印了起來。

知道戰後的50年代,大家們的生活慢慢恢復平靜,GT車型才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比如法拉利250GT、瑪莎拉蒂5000GT,還有一些雖然名字不帶GT,但也符合GT定義的車型阿斯頓馬丁DB2。

但是到了60、70年代,全世界的汽車技術都進步了很多,人們再也不需要專門買輛GT跑車去旅行,它便開始像高性能跑車方向所前進。此時不得不提一個插曲,這個小插曲就是改變GT車型定位的最佳代表:

1963年,福特想收購法拉利補充自己的跑車陣容,但是法拉利在簽合同前的最後一刻反悔了,於是氣急敗壞的福特老闆發誓:既然得不到你,就要讓你毀滅。於是福特專門成立跑車研發小組專心造成,準備讓法拉利門面掃地。

最終,一輛名為福特GT40的跑車誕生,雖然也叫GT,但是它根本不是為了旅行而生,完完全全就是一台熱衷於賽道的產物。它的目標就是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幹掉法拉利,成為世界第一。

雖然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但福特並沒有因此放棄,不停的改進車輛並更換車手。終於奇蹟出現了,GT40終於擊敗法拉利,並且連續3界獲得冠軍,實現了完美復仇。

因此,GT也慢慢的從耐用轉變成為了高性能的代名詞,往後的GT車也基本都是為了宣傳自己性能,才被配上了GT的稱呼。

這些車都沒有丟GT這個名字的臉面,全部通過拼搏成為了汽車界的狠角色,比如日產GT-R。隨著GT的名氣越來越響,人們普遍認為只要有了這兩個字母,性能就能有加成光環。

但是物以稀為貴,當家用車都來蹭GT倆字的光環時,說明這兩個字母已經被濫用了。比如別克英朗GT、名爵GT等等,這些車可能確實比一般買菜車稍微運動一點點,但是遠遠達不到GT的標準。按照流行的定義,一輛車想要成為合格的GT跑車,精準細膩的操控是必不可少的,而且GT車型一般也只有兩個門,外加能容納一點點行李。

但是物以稀為貴,當家用車都來蹭GT倆字的光環時,說明這兩個字母已經被濫用了。比如別克英朗GT、名爵GT等等,這些車可能確實比一般買菜車稍微運動一點點,但是遠遠達不到GT的標準。按照流行的定義,一輛車想要成為合格的GT跑車,精準細膩的操控是必不可少的,而且GT車型一般也只有兩個門,外加能容納一點點行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4890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