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街車:BMW G 310 R 詳解

輕巧、單汽缸卻充滿動力的 BMW Motorrad G 310 R 在車展發表時即掀起一陣熱烈討論,
因為不單只是 BMW 這個廠牌,而是 BMW 也跨足開始生產小排量車系列,
G 310 R 在造型上很明顯能夠看出與 S1000 R 類似的街道戰神概念,
但 G 310 R 則是搭載著全新 313c.c. 水冷雙凸輪軸單汽缸反置式引擎,輕量化車身配置,座高僅 785mm,標配 ABS 防鎖死煞車等。

BMW Motorrad G 310 R 在造型上充滿著年輕氣息,而且車身看起來非常簡潔有力,從前叉使用倒叉配置,
尖銳充滿線條的油箱與側殼設計,以及高又翹的短尾造型,整台車跟 S1000R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的確,在設計上 G 310 R 的外型團隊與 S1000R 是以同樣的概念出發,充滿衝勁感的外觀設定,
完全街道駕馭樂趣,但卻又不過分使用車殼裝飾,維持車輛整體輕盈感受,這是 G 310 R 在外觀上給人的第一印象。

G 310 R 車頭使用 BMW 新世代街跑車造型單頭燈設計,搭配倒立式前叉與街跑車高把手,其實在車頭造型識別度非常高!

這組車頭燈在造型設計上跟 S1000 R 非常接近,一樣使用雙色頭燈組,上方為造型進氣口,
兩旁則式與車色相同的車殼包覆,中央大燈為 H4 55/60W 大燈組,只要開啟電門就會點亮。

大燈上方是儀表前蓋部分,有著類似 BMW M Power 的三色條紋,中間的 R 則是代表這是 G 310 的 Roadster 街跑車款式,
R 字樣下方部分為鏡麵塑料。

大燈一旁使用與車色相同色系的烤漆車殼裝飾,的確與 S1000 R 能夠牽起關係,方向燈部分目前配置為鹵素燈泡

車輛側面也有著新世代街跑車常見的車殼裝飾設計,而且不得不說 G 310 R 車側面看起來非常有殺氣啊!
BMW 廠徽巧妙的安排在油箱車殼下端,不會太低調,但又不會強勢到搶走整輛車的外觀風格。

側邊車殼上有著大大的 R 字樣以及紅藍白三色塗裝,充滿年輕活力,相信這輛車的出現,
也勾起許多年輕車友們的慾望,主水箱就在這車殼包覆後端,因此這車殼也能起到保護作用。

油箱本體造型也有著 G 310 字樣,從設計上很明顯能看出 G 310 R 用的是雙層油箱概念,
以 G 310 字樣的車殼包覆主油箱,主油箱本體也用上塑料外層,減低磨損可能性。

從某些角度來看,油箱側面車殼的角度剛好也與 R 字樣的邊緣切齊,這也是 BMW Motorrad 針對這輛車外型走向年輕化的特色之一,
油箱總容量為 11 公升,以油耗測試數據來說,每公升汽油可行駛約 30.3 公里,相當等於一桶油可騎上超過 300 公里!

騎士的視角部分,定義為街道駕駛為主的 G 310 R 在油箱把手等設計上,都是屬於比較街道的駕駛姿勢,
使用街車把手與中置全數位儀表,提供主要的資訊給騎士使用。

左邊把手有著平衡端子、標準 BMW Motorrad 常見握把套,但左邊的開關簡化得非常直覺,僅有遠燈/近燈切換開關、
方向燈開關與喇叭按鈕,與同級別車相比完全無差異。

左邊離合器拉杆也是亞光黑處理,前端配有超車燈扳機式開關,要閃爍遠燈提醒前車時比較直覺。

把手上蓋部分也是 BMW 針對 G 310 R 使用的新款上蓋,簡潔有力加上 BMW 廠徽提升質感。

儀表開電自我檢測部分,可以看到儀錶板總成配有大面積時速顯示、轉速表、檔位顯示、油量表、
多功能里程表以及時間顯示等功能,同時儀表的燈號方面還有超轉燈,引擎轉速達到建議換檔區段時將會閃爍。

完成自我檢測之後,儀表駕駛時的待機畫面如下,簡單顯示幾個重要的數據給騎士,而且從儀錶板刻意鏤空的轉速表區域中,
可以注意到儀表設計也將轉速甜蜜區以較大的顯示面積露出,中央底剛好就是最大馬力的 9500rpm 位置,非常實用啊!

鎖頭部分簡單配上電門啟閉以及龍頭鎖三段,以實用為主。

右邊把手因配置全時點燈大燈,所以僅有引擎運轉/熄火開關以及電啟動按鈕,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大多此級別車均已經普遍配置雙油門線的情況下,G 310 R 依然使用單油門線拉動 42mm 節流閥體。

前煞車拉杆也是亞光黑處理,總泵為 BYBRE 產品,煞車拉杆並未配置杆離把距可調整款式。

G 310 R 的坐墊使用前後一體坐墊,雖說如此,但 G 310 R 依然將後坐墊設計拉高,營造出類似單座運動造型,
實際上兩坐墊乘坐舒適度都不錯,騎士座高為 785mm,腳底包覆距為 1760mm。

座墊下空間一覽,電瓶擺放位置靠近車輛重心,ABS 總成在電瓶前端,另外也發現 BMW Motorrad 為了對應 EU-4 歐洲四期環保,
檢測端子也已經改為常規 OBD-II 連接頭,后座下方有些許空間,但已被隨車工具占據,若有置物需求可能得把工具移除。

后座旁的車尾殼部分,也是使用線條分明的造型設計,搭配藍白紅三色塗裝,並且後扶手為左右分離款式,
在現代輕檔街跑等級中非常常見。不過 BMW Motorrad 也將此設計增進,看起來更有獨特性。

尾燈則從短俏的車尾改到牌照架上,方向燈安裝位置也是如此。

但不得不說,因為車尾比較短俏的關係,若沒有這塊牌照架,後輪捲起的泥水想必不單只會往后座灑上,
甚至連前座騎士都有可能被灑到,因此若沒有特別需求,這塊牌照架應該沒有拆除必要性。

車尾部分到底有多短?其實從這個角度就能略知一二,但當然這種短俏的車尾在造型上真的很性感,
國外也已經有車友將牌照架移除並將尾燈改回車尾車殼上,造型變得更有殺氣。

外觀的部分看完,大家應該更好奇這顆全新的反置式水冷雙凸輪軸 313c.c. 單缸引擎與周遭懸吊設計等,
這邊先從前叉開始看起,G 310 R 使用 41mm 潛望式前叉,能提供前輪靈活操控感受,對於彎道體驗會大加分,
而且 G 310 R 大膽用上金色的鋁合金外管,增添幾分運動效果。

不過 G 310 R 配置的倒立式前叉並沒有可調機構,所以在上蓋部分也沒有調整螺絲,雖然同級車中也沒看到,
但若是能配備預載調整,相信能夠對應更多騎士的需求。

前輪使用 17 吋輪組,配上五爪鋁合金鑄造輪圈組,前輪還用上輻射固定卡鉗與金屬煞車油管,
增添煞車性能,前輪配備 MICHELIN Pilot Street 110/70R17 輪胎,偏街道使用。

前輪煞車碟盤使用 300mm 固定式碟盤,對於大多數道路使用情況而言足夠使用,但沒有配上浮動碟盤是較可惜的部分。

前輪卡鉗使用 BYBRE 的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式卡鉗,BYBRE 這個廠牌的卡鉗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
其實這場牌存在已經達兩年左右,屬於義大利制動系統大廠 Brembo 旗下針對小排氣量車型推出的卡鉗系列,
目前也只有 BMW Motorrad G 310 R 用到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版本。

五幅鋁合金鑄造輪框不單只是直幅設計,還有針對車體造型做出一些肋條,增添輪框的肌肉感。

BMW Motorrad 使用的車台屬於鋼管編織車台,內包覆著這顆全新的水冷 313c.c. 雙凸輪軸反置式引擎,
總共六檔配置,雙凸輪軸的凸輪搖臂用上 DLC 類碳鑽塗層,能夠有效減低氣閥搖臂的阻力,
這點設計就與老大哥 S1000 R 如出一轍,而使用反置式引擎最大的目的,就是將進氣路線變得更直接,
行駛方向時空濾室可直接撞風,提供引擎必要且大量的新鮮空氣,達到更好的燃燒效率,也就會輸出更大的動力。

搭載雙凸輪軸引擎的 G 310 R 最大馬力可達 34ps @ 9500rpm,最大扭力則有 28Nm @ 7500rpm,
與同級競爭對手比較下可能會稍有落後,但因為整體濕重僅 158.5kg,且馬力與扭力不需要到萬轉以上才會湧出,
騎乘感受會比高轉引擎更為舒適,而 BMW Motorrad 也不是第一次推出單缸引擎,
早在 90 年前的 R 39 即是單缸引擎,1990 年代的 R25 與 F650 系列也是如此。

不過雖說以前就有使用過單缸引擎,但 G 310 R 的整車製造是交由印度邦加羅爾的 TVS 進行,
這種單缸引擎設計能擁有輕量化且具有更好靈活度的特性,在近期此級距排氣量都改為雙缸架構時,
BMW Motorrad 卻反其道而行使用單缸,其實從車輛的蛻變過程即可理解,
YAMAH MT-03 / Kawasaki Z300 都是以自家有整流罩的 YZF-R3 及 Ninja 300 延伸而來的街跑車,
但 G 310 R 則是原生街跑車蓋念,會使用單缸引擎就是為了讓車輛能夠達到街跑車需要的輕量感受。

在車台上前后座的位置中央,還可以看到預留的 12mm 歐規充電孔安裝位置。

左邊腳踏部分,將前后座腳踏使用同一塊零件連接,巧妙的地方就在於這塊零件同時也連接著車台鋼管部分,這部分幾乎等同於核心位置。

右腳腳踏部分也是如此,大面積鋁合金造型也兼排氣管吊架,能夠穩定將排氣管弔掛,
排氣管開始露出的部分也都有防燙裝置保護,避免燙傷騎士腳部。

後搖臂長度相比之下非常長,軸距卻能保留在 1374mm,搖臂本身除了底下的方管狀部分以外,上端還有多一組肋條,
增加搖臂的強度,後輪也是使用 MICHELIN Pilot Street 150/60R17,屬於偏街道的輪胎設定,且也比同級車寬一些。

後避震使用單槍中置可調避震器,並沒有多連杆設定,避震器的行程較長,達 131mm。

後避震配備預載可調整部分,使用隨車工具中的特殊扳手即可調整,方便直接。

鋁合金後搖臂的近照部分,左半邊搖臂也是造型上非常少見且帥氣的設計,就連鏈條緊度調整的區域也是如此特殊,頗具有質感。

後輪煞車系統搭配 240mm 固定碟盤與 BYBRE 單活塞卡鉗,與前輪使用同一廠牌卡鉗,配置上會比起前後不同卡鉗獲得更好的平衡性。

後輪煞車卡鉗近照,使用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並且前後輪煞車都配有 BMW Motorrad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
藉此提升市區以及普通道路駕駛的安全性。

反置式引擎也能縮短排氣管的走線,從引擎缸頭很快延伸至下端,再拉到右側車身,整體長度縮短應該也能減輕重量,
排氣管造型配有防燙裝置,前後部分也都有鋁合金的飾蓋點綴。

2016 BMW Motorrad G 310R 規格表
引擎:水冷四行程雙凸輪軸單缸四氣閥引擎
缸徑x行程:80mm x 62.1mm
排氣量:313 c.c.
最大馬力:34ps / 25kW @ 9500rpm
最大扭力:28Nm @ 7500rpm
壓縮比:10.6 : 1
供油系統:全電子噴射系統 ( BMS-E2 )
污染控制:閉迴路三元觸媒轉化器,符合 EU-4 環保
極速:143km/h
依WMTC規則每百公里耗油量:3.3L
汽油種類:95無鉛汽油
發電機功率:300W
電池形式:12V / 8Ah 免保養電池
離合器:多片濕式離合器
變速箱:六速國際檔
傳動方式:鏈條傳動
車台:鋼管編織車台
前避震:41mm 潛望式倒立前叉
後避震:鑄鋁鋁合金搖臂,單槍中置預載可調
避震行程:前140mm,後131mm
軸距:1374mm
後傾:102.3mm
龍頭轉向角度:64.9度
輪框:鋁合金鑄造輪框
前輪尺寸:110/70 R 17
後輪尺寸:150/60 R 17
前輪煞車:BYBRE 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卡鉗,碟盤直徑 300mm
後輪煞車:BYBRE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240mm
防鎖死煞車:BMW Motorrad ABS 整合式系統
長度x寬度x高度:2005mm x 820mm x 1080mm
座高:785mm
腳底包覆距:1760mm
裝備重量:158.5kg
乘載總重:345kg
乘載重:186.5kg
油箱總容量:11L
備用油容量:約1L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3731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