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廣寧邊境,有許多來歷不明的豪車。包括法拉利,路虎,勞斯萊斯,賓利,保時捷,雷克薩斯,奔馳,奧迪,悍馬,瑪莎拉蒂,途銳等豪車。這些車有共同點,沒有車牌,沒有最新款,基本都是老款車型,很多車上面都有厚厚的灰塵。看著都心疼!
荒郊野外兩輛路虎攬勝停在一起,這不是野外越野,這是越南廣寧邊境,來歷不明的豪車。包括法拉利,路虎,勞斯萊斯,賓利,保時捷,雷克薩斯,奔馳,奧迪,悍馬,瑪莎拉蒂,途銳等豪車。這些車有共同點,沒有車牌,沒有最新款,基本都是老款車型,很多車上面都有厚厚的灰塵。看著都心疼!
這一眼看過去,八十年代的奔馳560SL,國內基本見不到,在國外也是難得一見的老爺車了,相比很有收藏價值。旁邊是奔馳S600,S600後面還是S600,旁邊還有路虎和保時捷。
一排老款奔馳GL(現款更名為GLS)和好幾輛雷克薩斯LX570。
雷克薩斯LX570和奧迪A8停在一起,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這車都稱得上是豪華車!對面的未建好的樓房更映襯了兩輛豪車此時的悲涼身世。
奔馳S65和兩輛奔馳S600,S600是W221早期車型,S65是中期改款車型。
勞斯萊斯幻影,賓利跑車,路虎和悍馬,悍馬還是改裝車型。兩台改裝悍馬雖然顏色不同,但是改裝風格一致,估計出自同一家改裝公司,應該是一起買過來的,如今卻雙雙淪落至此。
有的車沒有車標,有的車擋風玻璃已經破碎!車型多數都是SUV和轎車,還有少量的跑車和皮卡。
基本都是來路不明的車,不排除偷盜搶,不知道有多少是走私車。
奔馳SLR,公路上的F1,這車都有,也是醉了!這麼豪的車竟然沒有好歸宿!SLR級全名是梅賽德斯-奔馳SLR McLaren,由奔馳和邁凱倫一同研發,2003年至2010年進行銷售,是奔馳當時的旗艦超跑,搭載5.4L機械增壓發動機,停產後,由SLS AMG所取代。這種限量的絕世好車竟也被丟棄在這了。
其實在前一陣子網上就火過一組圖片,說是在越南的土豪,買來了大量豪車,結果還都用來跑山路,真的是有錢任性,想不到越南人這麼有錢。但越南人人均收入1911美元,美國人人均收入53143美元,很多城市房屋只相當於中國的貧困縣城生活水平。他們的經濟實力遠遠沒有達到能消化這麼多豪車的水平。其實這些車真正的目的地是中國。在我國,由於進入到國內的豪車需要加消費稅關稅,因此通過合法途徑進入到國內的豪車,往往價錢會至少翻2-3倍。
舉個例子,一般進口車的計算公式:國外售價x(1+關稅稅率)x(1+增值稅稅率)+經銷商費用=進口車價格。所以在美國一輛售價10萬美元的車到了中國就變成130萬人民幣的車了。因此通過走私途徑進入到國內的汽車,就會在價格上有很大的誘惑力,這也是為什麼這種車雖然身份不合法又不安全,但卻屢禁不止的原因。購買走私車的客戶群體主要是創業階段的企業老總,花三四十萬就能買國內售價上百萬的豪車,吸引力還是挺大的。再者就是礦老闆,還有一些撈偏門喜歡夜店泡妞的傢伙。
這些車輛主要來源:美國,歐洲,日本,中東等地區合法購買的全新或二手豪華品牌車輛,據說也有部分是國外盜搶車輛或騙保車,但估計數量不大。這些車輛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都是合法的,當然也包括香港。
這輛科尼賽克在美國的售價是1650000美元,摺合越南盾350億。而該車在中國的售價超過兩千萬人民幣,摺合越南盾是930億。正因為這麼高的差價,所以才有好多人鋌而走險,通過套牌等方式賣到中國。
因為中國的進口車關稅高以及經銷商的暴利,所以這些走私車才會有市場。這輛賓利就是準備運往碼頭的。四五百萬的賓利飛馳,竟然用叉車直接叉,不知道買車的人看到這一幕會怎麼想。。。
這些都是先從國外運到香港,然後再從香港轉運到越南,由於中越邊境有很多私人的小碼頭,所以這些走私車就通過改裝的運輸車偷運到中國,然後再分銷到各地。
從國外購買全新或二手豪華品牌汽車,通過空運或海運到香港,在合法條件下,運輸是非常便宜的,一台車從歐美國家海運至香港,價格約1萬來塊RMB,則空運5-6萬RMB,空運3-5天即可到香港,而船運要一個來月。所以發空運的都是比較名貴的車輛!
真正昂貴的費用是在走私進入大陸境內的環節,整車在香港正規報關到越南或緬甸,然後由非設關碼頭或邊境山區走私進入國內,100萬的車,從香港到大陸所需的費用約15萬多到16萬。
其中主要費用是保貨:利用邊境走私人員來把車輛運輸進入國境,繞開邊防檢查站,再請「飛車仔」千里送車到廣州、東莞等地,一旦路上被有關部門攔截,往往會棄車而逃。走私車被運到目的地後,馬上開入汽修廠,進行改裝、銷售。
在當今社會,開一部中檔車和開一部高檔車去談生意,見朋友,去夜店泡妞,效果肯定不同。你開五十萬的車,你就只能談五十萬的生意,一百萬就能談一百萬的生意。等賺到大錢了,就去買正規手續的行貨車。所以不少人購買走私車也是圖個面子,圖個便宜,圖個新鮮。當然購買走私車的風險非常大,經過多種途徑運輸和改裝,沒有保修沒有合法身份,出了問題後果嚴重。
走私車為了上路往往都要仿造一整套手續,雖然開著豪車拿著這些手續可能一時會矇混過關,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一旦被交警查獲,按照國家相關的交通法規,使用偽造號牌手續的車輛,如果無法證明車輛是合法渠道購買的,車輛將被查扣,責任人將處以5000元罰款以及吊銷駕照的處分。總的來說,走私車使用起來存在風險,最大的損失是車輛被查扣,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購車款就算打了水漂。而且仿冒他人的牌照違章記錄都記在別人名下,也是極其不道德的行為。
拼裝汽車是指違反國家關於生產汽車方面的有關規定,私自拼湊零部件裝配的汽車。拼裝汽車和改裝汽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拼裝的汽車一般都存在質量差、成本高、大多不符合安全檢驗及運行技術標準的問題,有的還因裝配技術問題造成事故。因此,拼裝汽車是國家禁止的一種非法生產汽車的行為。
黃江地處廣州東莞(一個神奇的地方)東南部,本地人口2.5萬,外來流動人口近30萬,但就是這麼一個小鎮,二手車業務卻極其火爆,很多人在此買二手車。福建人和香港人很多,多數都是做生意的,很有錢,請看大哥的這句話。
沒錯,寶馬750是最差的車,且只要33萬。要知道在國內一輛新的寶馬750Li的官方價格是198.8萬,而這裡的寶馬7系只有官方價格的六分之一。花寶馬3系的價格(還是低配)買台7系,表面看起來的確很划算,這優惠力度直指美利堅了啊,但其實背後卻是危機重重。
黃江99%的走私車都從香港流入,而這些走私車又多來自於美國,少數來自歐洲。為什麼美規的走私車比較多呢?首先第一點是香港與美國特殊的貿易關係,第二點是美國二手車的流通非常好,美國新車的質保一般是三年,而出了質保期以後的維修保養費用非常高(美國修理工一個小時工時費45美元),所以小康家庭一般車開了三年以後都會換掉,然後通過特殊渠道漂洋過海來到香港。
然而就在這個運輸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問了保證運輸的數量最大化,所以走私車在運輸之前都會解體,這樣才能保證在同樣的空間裡運輸更多的車。
販子會將ABC柱切割,玻璃卸下拆卸四個輪子的懸掛,將ABC柱和懸掛放入座椅內,玻璃單獨包裝。進入香港以後,有專門的組裝廠(專門的組裝廠不是修理廠)來批量的將車身恢復,朋友告訴我銅鑼灣這裡就有專門的組裝廠,工廠不大,但是工藝要比大陸強太多,對於焊縫的打磨細緻,很難通過肉眼看出。
雖然從外觀看不太出來,可是車架的剛性大打折扣,這種車經過長途不規範運輸,很多零部件都收到了震盪甚至泡水,多數車況都不靠譜到了極致,但是商人會在車到手以後對於內飾進行翻新,發動機清洗,以此攪亂試聽。像這種拼裝車,其實根本跑不快,因為是經過後期拼裝的,工藝和質量與原廠根本沒法比。所以如果開快點,就會車身擺動嚴重,且幾乎到處都有異響,所以買這麼部車基本只是看上去像豪車,實際體驗還不如開一台老舊的國產皮卡。(注意是老舊的,國產新皮卡如今的工藝已經很過關了,開起來跟轎車沒什麼兩樣)
現如今,拼裝車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豪車市場,一些家用車,也成了「香餑餑」。近日,北京的薛先生就遭遇了這樣非常坑人的事情,以18萬元的高價拍得的一輛奧迪A5轎車經過檢測竟然是「做過手術」的拼裝車。雖然這輛奧迪車是輛事故車,右前頭曾受到撞擊有些破損,但拍賣信息上卻寫的是2011年的車,委託方承諾車能過戶。不過懷著撿了便宜心理的薛先生到了汽修廠一經檢測便傻眼了,原來剛剛拍得這輛「奧迪A5」使用的是奧迪A5的車頭,A4的車身和S5的屁股。簡直可以稱為「變形金剛」。
對於拼裝車,「市場」需求不可謂不大,而造成市場需求量大的原因就是隱藏在背後的三條利益鏈。第一條利益鏈條就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每年被認定報廢的車輛不計其數,其中一些會被送至解體廠,而另外一些界定為報廢,但是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的,就會以」配件「的名義進行拍賣。而買來這些車輛的人,有部分會按照配件來進行處理,而更多地,則是買來之後進行重新組裝。這裡面保險公司利用這個途徑來」減小損失「,是利益鏈條的第一環。
第二條鏈條就修理廠。有人會問修理廠買三輛車,最後賣一輛車,中間還要各種修理各種定配件,真的值麼?曾經有新聞報道過,一輛雷克薩斯CT200.官方指導價26.9-34.8萬,一輛剛跑了1000公里的新車,被撞,最終定為報廢,汽修廠花了10萬買回這輛車,前後花費半個月的時間,花費修理費7萬多,修理拼裝出一輛新車,而這輛車用的還是原來的里程表,所以大家買車的時候就會看到1000多公里的里程,而這個時候賣家編一個謊言,說家裡有事急需錢,要不也不能這麼便宜的賣掉。這輛硬成本17萬的車最終售價是24萬,而其中7萬的利潤就會被老闆以及修理工分攤,三個工人一個老闆,四個人半個月分7萬,這就是第二條利益鏈條。
而第三個利益鏈條就是車蟲和一些」灰色人員「,他們藉助職務之便和相當」友好「的關係,最終給這些本應該報廢的車輛一個合法的身份(車輛身份、消除事故記錄、甚至偽造保養記錄),而這個過程總沒有一個環節是免費的。而最終,消費者成了犧牲品,開著本應該報廢的車輛,最後開著一輛拼裝車上路。
這是一輛從表現看上去再正常不過的桑塔納2000,但是它其實就是一部拼裝車。已經找到了買主,就差驗車過戶了。這輛2001年的桑塔納2000,去年出過嚴重的事故,有人從拍賣公司花了2000元拍得,把車的後屁股整個切下來,換成了『超人』(一款轎車)的後屁股,變速箱是帕薩特的,座位下有明顯的焊接點,但發動機和車架沒有變動。前後花了一萬多元,賣出的價格是三萬多元。但買家並不知道是拼裝車,因為說了肯定沒人買了。
不僅在二手車市場,在4S店購買新車甚至都有可能「中招」。謝女士買了一輛北汽福田蒙派克商務車,開了兩年後轉讓,誰知新買家準備過戶時,發現該車副駕駛位下車架號處有焊接痕跡,屬「非法拼裝車」。謝女士夫婦找到4S店。該店負責人李先生表示,這輛車在過戶時被車管所判定為「非法拼裝車」,他們得知後,立即與廠家聯繫,經過廠家對生產線進行排查及4S店自查確認,認為廠家和4S店對此沒有責任,「如果有問題,當初就上不了牌」。經協商,對方願意比謝女士賣車價高兩萬元的價格回收該車,但要謝女士簽字承擔無法過戶的責任,被她拒絕。
記者查詢發現,這家4S店並非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去年就有人到該店維權,稱購買的商務車轉手時發現車架號處存在焊接痕跡,無法過戶,當時廠家曾表示因焊接不到位返工過,承認焊接是廠家所為,最終廠家出資13.8萬元收回那輛車。工商部門對此事已立案調查,建議請專業的檢測機構對該車進行檢測,查出焊接、拼裝是誰造成的,由其承擔責任;但目前沒人願意出檢測費。
拼裝車危害:一是直接導致剎車失靈、轉向及發電機等機件失靈;二是會使整個車輛的操作穩定性變差,特別是車廂、車架變形後,使轉向穩定性下降,車輛極易「跑偏」;三是由於所有機件磨損嚴重,也會使燃料消耗過大,污染大氣環境;四是車輛一旦拉貨載重,轉彎時就會加大全車的離心力,極易翻車。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天上能掉餡餅,貪圖小便宜,想買二手車就去正規的二手車市場。條件允許的最好要買新車(當然也要提防像上面提到的那種無良4S點),不然的話真是坑人坑己。
按照我國相關法規規定,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被多次轉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所有轉讓人和受讓人向被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而非按份責任。所以說購買和販賣拼裝車的人,不僅會給他人帶來極大風險,對自己也會帶來很大的麻煩。為了圖便宜也好,為了面子也好,都沒命精貴啊。天天都開個被「非正規軍」車場攢出來的四不像,跑在馬路上,不僅要承擔它隨時變形解體的風險,還要承擔它所帶來的一切事故的賠償責任,哪多哪少啊「聰明的人兒」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33777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