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你問十個二手車評估師什麼車最難評估,至少有九個都會說是水泡車。對於水泡車,普通人感覺可能是這樣的
在我們眼裡這種水泡車反而不可怕,哪裡都是泥沙的水泡車修復後最好找出破綻。怕就怕那種沒有泥沙的水泡過,然後又立刻拆掉零件處理的車。
今年廣州沒少下暴雨,每一次大暴雨後4S店都會車滿為患。有一次我去某4S店找人,看到的是這種情形
沒錯,處理水泡車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技術,就是把零件拆下來靠太陽公公的威力曬乾,如果你覺得曬乾了零件裝上就可以了那你就圖樣圖破森。曬乾內飾等零配件只是第一步,然後要把車內清理乾淨。當時我們看了拆掉內飾的底盤
跟車間的師傅說這種水泡車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了,他說等處理完了你就看不出來了,那時我對他的話是表示懷疑的,直到遇到了今天的主角,這台車標很可愛,車也很呆萌的標緻206.
這是一台07年上牌的1.6L手動擋最低配。最低配當然配置上面就比較寒酸了,什麼多功能方向盤、真皮座椅這些就別奢望了,連後視鏡調節都是手動就有點匪夷所思,好歹也是一款合資車呀。還好今天我們不是來討論它的配置有多low,要不然肯定會被我黑成一坨翔。
我們今天來發掘它的水泡故事。當時收這台車的朋友跟我賭一盒杜蕾斯說就算對著維修記錄我也找不到確切的水泡證據。小樣,較瘦見的水泡車又不是一台兩台,有維修記錄還找不到證據怎麼可能,當時就跟他賭了。
待我拿到這台車折騰一番發現我錯了,這台水泡車的車況真的是打著燈籠也難找到,怪不得他會收下來,下面先來看看維修記錄
通過維修記錄可以發現這台車被淹的不算特別嚴重,但是車內進水那是肯定的,座椅、地毯都有拆卸,換了安全帶,換了氣囊電腦等等。為了全面的鑑定這台水泡車,通過總結網上各位大神、老司機們對水泡車鑑定的各種方法,列出了如下十一條
這十一條基本上包含了一台車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有形的無形的各個方面,我們來一條一條驗證。
第一項 車內淤泥或者髒污
打開車門觀察它的整體內飾情況,並沒有通常的那些被髒水泡過留下的各種污漬和印記,這台車的內飾真的很乾凈,無法找到疑點。
坐到駕駛位上面對儀表台觀察一下,各種按鍵都正常磨損
這台車表顯公里數是7萬多一點,結合方向盤、擋杆、中控台各種按鈕的磨損,我個人覺得這台車沒有調過表
既然表面沒法找到疑點,我只好從一些細節去研究。儀表台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絕對是空調出風口,不密封,縫隙大。我拿著電筒把四個出風口都仔細看了一遍,只有正常使用時輕微的浮沉,沒有泥沙等污漬。
出風口下面有個光碟機,查找了一下光碟進出口,也沒有疑點。
既然這些縫隙都沒有疑點,那些普通的按鍵之類的肯定也查不出什麼錘子,有可能水沒淹到這麼高的位置。那接著往下找吧,手剎車那塊位置比較低,比較容易淹到。
這塊區域容易沉積泥沙的是兩個安全帶卡扣和點菸器,這四個反人類設計的車窗開關沒什麼疑點。點菸器只是有輕微的一些生鏽,並沒有泥沙,南方空氣濕度大,金屬件輕微生鏽太正常了,安全帶卡扣也是乾淨的跟我的錢包似得沒有疑點。
前排都排查完了還沒找到一個疑點,我有點方了,後排看看吧
這車後排坐墊可以翻倒過來方便靠背放倒,這個設計我很喜歡,不用拆坐墊就能直接觀察到底下的情況,不過讓我很失望,沒有什麼泥沙淤積。
打開油泵的防塵蓋,油泵上面雖然比較髒,但都不是淤泥,只是行駛過程中從底盤飛進去的灰塵
按理說坐墊被淹的話,骨架會有大面積的生鏽,不過你看這坐墊骨架像被淹過嗎?
好吧,我承認內飾的髒污生鏽方面我找不到線索。不過不怕,咱們還剩十條沒有驗證呢。
第二項 內飾改動或者拆裝
這一項其實沒什麼太大難度,細心一點,看一下座椅呀,安全氣囊呀等等車身內的固定點有沒有拆卸或者生鏽痕跡。先來看看座椅,這塗的潤滑油,這固定螺絲,哪有像拆過,哪裡有生鏽。
你妹,我竟然沒找到方向盤氣囊的螺絲孔,各位看官大神有沒有對這款車熟悉的,留言告訴我一下在哪裡。
好吧,內飾拆裝這一項也失靈了,那就接著走
第三項 車內異味
這一項有點難客觀的表達出來,我的鼻子還挺靈的,誰要是在辦公室放P了,我肯定第一個發現。但是這台車2.4萬公里被淹,修復後又跑了好多年,即使有那種水泡車的味道,恐怕這幾年也早就消失殆盡了,這一項PASS。
第四項 安全帶
維修記錄里寫的有更換安全帶,我本來想著這是一個板上釘釘的證據,等我拉開安全帶看到標籤傻眼了,07年的車07年的安全帶,我百思不得姐(解),這換過嗎?安全帶底部也沒什麼明顯的污跡(黑色安全帶即使髒污了也比較難觀察出來)。
安全帶--PASS
第五項 車輛行駛異響
這個車我開了兩天,行駛中無論是過減速帶還是過坑爹蓋(路中間的井蓋),底盤都沒有異響,也沒有松曠的感覺,轉向也很正常。
第六項 踏板及其附件生鏽
之前我鑑定過的水泡車,十有八九踏板那一塊都銹的不忍直視,所以如果這裡生鏽特別嚴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疑點和證據。但是這台車除了儀表台支架明顯生鏽以外,位置更低的轉向柱等等都沒有明顯的銹跡。
在這裡我總算找到一些疑點和證據,先記錄下來,再往下繼續找繼續驗證
第七項 保險盒淤泥
保險盒一般位於發動機艙兩邊,裡面插有各種保險絲,有很多犄角旮旯難以清理,水泡過後一般都會更換保險絲,有些為了省成本的修理廠不會更換外面的盒子,所以容易留下泥沙淤積。這台車的保險盒看起來很整潔,各種線束插頭、保險絲的位置也很規範,僅有少量灰塵沉積,找了半天甚至把插頭都拔掉了也沒有在各種接口發現蛛絲馬跡。
第八項 發動機艙生鏽或者拆裝
維修記錄里顯示更換了機油和波箱油,說明發動機內部有可能進水,那就來仔細查查看。
總的來看發動機艙比較整潔,也沒有刻意清洗的跡象,說明車主用車環境比較好。
用了幾年以後發動機不滲漏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歐美車,這種情況我們也司空見慣了,拆開氣門室蓋處理一下基本就能解決,這裡跟水泡沒什麼關係。
我找到了一根粗壯的線束,暴力剝開它的外衣,本以外能發現一些泥沙殘留在內部,不過讓我失望了。
線束下面的發動機腳固定螺絲也沒有拆卸的痕跡
這個車的空調濾芯在一個很奇葩的位置,處在前擋風玻璃右下角,雖然有很多歐美系車子都是這麼設計的,但我更喜歡把空調濾芯放在副駕駛那裡,能夠保證車內整體的氣密性,防止車外污濁的空氣進入車內。仔細查找了一遍,裡面乾乾淨淨沒有疑點。
在右前減震座旁邊是行車電腦ECU,上面的生產日期還是07年,沒有更換的跡象。防火牆的位置比較深,不太容易觀察清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找到什麼疑點。
眼看著鑑定項目一項項結束,我只是找到一些水泡的疑點,沒有確切的證據,有點擔心我那盒杜蕾斯了。不過下面是水泡車鑑定里很重要的一項。
第九項 車門、密封條等內部髒污
ABC柱的密封條有很深的溝槽,泥沙隨著水流一旦進入就難清理。掰開密封條就可以打開地毯壓板進而掀開地毯,維修記錄里有拆裝地毯,會不會在地毯下面的車底留下痕跡呢。
鑑定的結果讓我很失望,四個門的密封條內部很乾凈,由於密封條沒有生產日期,我不能斷定是更換過還是清洗過。
ABC柱被密封條包起來那部分也沒有鏽蝕的情況,前排座椅下面的地板也很乾凈,找不出水泡跡象。
最後我把四個門鉸鏈都查了一遍,也沒有生鏽的跡象。
我的頭上開始冒汗了,還有兩項。
第十項 後備箱髒污
為了我的杜蕾斯,我把這台車後備箱裝飾板全部都拆了,只剩了鐵皮。
這台車的備胎是底置的,後備箱沒有常見的備胎槽,有時候被水泡過之後備胎槽會留下泥沙或者水泡的痕跡,沒有備胎槽我也只能呵呵噠了。
兩邊後輪罩和角落也是一點泥沙都沒有
圖上看可能會以為是泥沙,其實是灰塵,跟水泡的泥沙不一樣。
都驗到最後一項了,讓我情何以堪。算了,堅持把最後一項驗完送上杜蕾斯吧。
第十一項
底盤像裙底,總叫人有種窺視的衝動,現在把車升起來,正大光明的偷窺一把。這台車底盤還是很整潔的,平時應該沒有走過什麼爛路和托底。各種管線的布置也很整潔,除了排氣管基本上看不到有生鏽的零部件。前後各有一根很粗壯的防傾杆,保證轉彎時車輛的行駛姿態。
讓我們從各個零部件的細節來找一下吧。油底殼應該是車前部最低的位置了,螺絲沒有拆過,密封膠也是原廠的。
左右兩邊半軸和下擺臂都是正常磨損狀態,半軸密封圈沒有明顯滲漏。
發動機缸體上和各種附件沾了不少機油,看來氣門室蓋滲漏的還挺厲害,繼續使用這台車的話要趕緊處理一下了。
其實底盤對於判定車輛是否出過事故更有用一些,底盤每天都裸露在外面直接面對道路上的任何髒污,如果路況不好的話正常使用的車都有鏽蝕的千瘡百孔的,所以從底盤這裡我們沒法判斷是否水泡。
經過這十一項鑑定,我輸掉了一盒杜蕾斯。其實並不是說完全沒有疑點,我對照著維修記錄找到了它的氣囊電腦,發現確實是換過的。
但是鑑定水泡車難就難在不能僅憑一兩個疑點去下結論,而是要把不同的疑點串起來合理推斷才可以叫人信服,所以這僅有的一兩個疑點我不敢斷定它就是水泡車。
面對這台車,即使我知道它有水泡維修記錄但不得不承認它的車況很好,而且2.4萬公里水泡維修後又開了這麼多年,早就過了危險期,所以這台車現在跟普通的二手車是一樣的。開了9年僅僅7萬多公里,而且還有大部分的維修保養記錄,1.5萬元的收購價在我看來不算高,後期又不用投資什麼。各位看官小夥伴對這台車有感興趣的嗎?可惜他自用不賣,因為這個小車太好開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