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熱車這個爭議話題,一直是很多人的爭論點。
一群人說:汽車打著就該走,越熱車越傷車!
另一群人所:發動不熱個幾分鐘,那跟毀車沒什麼兩樣!
但在德國,為了熱車而原地怠速是違法的,罰10歐元。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原地熱車到底應該不應該?
熱車這個概念,源自於「化油器發動機」時代——20年前的國內汽車發動機,採用的化油器技術。而化油器沒有達到一定溫度前,不能將燃油很好的霧化稀釋,會導致供油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容易使發動機轉速不穩,嚴重時會熄火。
就像噴水管,如果汽油噴射得越均勻,燃燒就越充分,發動機才能保證足夠的動力。所以,在上路之前,那時的人們養成了「熱車暖機」的習慣。
但是,現代汽車都採用電控汽油噴射系統,化油器技術早就被淘汰了。
電噴系統通過電腦精準控制噴油量,保證燃油良好的霧化效果,啟動後極短的時間就可以穩定轉速,外界溫度對它的影響也小,所以不需要暖機。當今時代完全沒有必要專門為了燃油霧化去熱車。
(電噴技術能夠使燃油更充分的燃燒)
有人可能會問:我熱車也是為了變速器預熱啊,沒發現剛發動的車換擋特別費勁嗎!
沒錯,冷車換擋時的生澀感,是因為冷車狀態齒輪油都流到變速箱下半部,變速器齒輪未得到完整的潤滑才導致的。
但不管是自動擋,手動擋,還是CVT變速箱,原地熱車變速箱的升溫效率是很低的。
因為原地熱車時都掛在空擋或者P檔上,這時發動機雖然開始預熱,水溫逐漸升高,但它與變速箱並沒有接合,換句話說變速箱沒有運轉起來。
所以,原地熱車熱了半天只是發動機進入工作溫度了,變速箱還處於低溫狀態。
相反,小典總結了下,原地熱車還存在以下弊端:
為熱車開著發動機,卻不行行駛,浪費汽油。
怠速時,發動機的進氣量低,汽油燃燒不充分,容易產生積碳,會導致發動機動力下降,油耗增加等問題。
汽油不充分的燃燒,再加上三元催化器沒達到工作溫度,會導致尾氣污染成分猛增,對人體造成傷害。
那你的意思是不需要熱車了?—並不是!
雖然發動機的電噴系統對溫度不敏感,但潤滑系統還是比較敏感的,低溫環境下,機油的粘度高,流動性差,潤滑能力差,機械部件之間的磨損比正常駕駛的情況下要嚴重多。
目前熱車的最好方法是:
在你上車點火發動後,系好安全帶,調整好坐姿、後視鏡,注意車輛周圍車況後,就可以開走了。
但請溫柔駕駛一段時間,遵循「低轉慢速」的原則,引擎不要超過3000轉,用逐步熱車代替原地熱車。
在行駛了2—3公里後,就可以按照正常的駕駛方式開車了。
喜歡嗎 趕快動動手指分享出去吧 !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