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大搞自動駕駛是炫技還是真安全?

開心Share| 2016-10-25| 檢舉

如今汽車界最炙手可熱的技術是什麼?不是比誰擋位更多的變速箱技術,也不是老生常談的新能源,而是「自動駕駛」。

一向敢為天下先的特斯拉在去年10月份發布了自家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不過這一年可出了不少「麼蛾子」,接連不斷的「自動駕駛」事故使特斯拉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今年5月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40歲的男子在駕駛特斯拉 Model S時發生車禍,而在車禍前這輛特斯拉正在使用「Autopilot」(自動駕駛)功能。特斯拉事後表示,車輛的「Autopilot」系統未能將橫穿道路的白色卡車拖車與明亮的天空區分開,因此沒有啟用自動緊急剎車和前側碰撞預警。

車禍現場示意圖

出現這樣的失誤,難道是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還未達到匹配量產車的水準嗎? 特斯拉的掌門人Elon Musk曾經強調「Autopilot」只允許車輛在特定的環境中自行行駛,並不能完全自動,並且駕駛者的雙手不應完全離開方向盤。實際上,目前多數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都不能實現完全自動化,而死於這場事故的駕駛員就誤認為特斯拉可以完全自動駕駛。

既然特斯拉一直在強調搭載「Autopilot」系統的車輛為半自動駕駛的屬性,可為何又將這套系統命名為「Autopilot」(翻譯即為「自動駕駛」)呢?對於「自動駕駛」有沒有一個標準來界定?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國汽車工程協會(SAE)對自動駕駛標准進行了分級。

顯然在美國是有明確的標準來界定「自動駕駛」的,但問題是如果像特斯拉這樣的事故越來越多,就可能導致人們對這項還處在發展階段的新技術產生疑慮。現在「自動駕駛」成為許多廠商未來要實現的技術之一,這裡邊既有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也有不少雄心勃勃的網際網路企業,我們來看看他們對「自動駕駛」是什麼樣的態度。

● 奔馳自動駕駛汽車

奔馳S級轎車搭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1888年,卡爾本茨的夫人駕駛著奔馳一號(世界上第一輛汽車 )從曼海姆到達普福爾茨海姆;2013年,一輛奔馳S級轎車重走了這段路,只不過這次換成了自動駕駛。

奔馳F015無人駕駛概念車

2015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奔馳發布了F015無人駕駛概念車,這款極具前瞻性的概念車向人們展示了奔馳對未來出行方式的預想。除了轎車,奔馳也要在貨車、客車領域應用自動駕駛技術。

奔馳自動駕駛在商用車領域的設想

● 奧迪自動駕駛汽車

奧迪也是較早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廠商之一。2013年的CES展上,奧迪通過一輛名為「Jack」的A7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技術。2014年,一輛裝備奧迪自動駕駛技術的RS7在霍根海姆賽道完成了賽道全自動駕駛。次年,由奧迪中國團隊改裝的A7自動駕駛汽車已實現道路低速自動駕駛。逐年進步的奧迪,在未來實現全自動駕駛應該問題不大。

寶馬自動駕駛汽車

Version Next 100概念車

在今年寶馬誕辰100週年之際,BMW發布了Version Next 100概念車,這款借鑒仿生學的概念車明確了寶馬未來的目標,新能源、自動駕駛以及智能互聯構成了寶馬未來出行的三要素。

寶馬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

今年7月1日,寶馬宣布與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以及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領域全球領先的Mobileye公司展開合作,基於寶馬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版將在2021年正式推出。汽車業、計算機處理以及駕駛輔助系統三個行業的巨頭聯合研發,這事兒相當靠譜。

豐田自動駕駛汽車

德系廠商齊發力,日系廠商也並沒有「坐視不管」。豐田的自動駕駛技術從主動安全技術發展開始,2015年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究中心,計劃在2020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去年,豐田在一輛GS 450h上進行了高速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從進入高速入口後,安全完成了變道、匯入車流、跟車、變道等一系列動作。值得一提的是,豐田的自動駕駛系統能夠監測到前方500米的車輛狀況,能夠提前判斷前方車道數變化並做出速度調整。同時,與自動駕駛系統協同工作的還有豐田提供的高精度地圖,地圖的精度已達到10至50厘米之間,保證了自動駕駛系統的高精度工作。

日產自動駕駛汽車

搭載ProPILOT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五代Serena

日產在今年正式推出了「ProPILOT」自動駕駛技術,該技術能實現車輛在單車道行駛狀態下的自動加速、制動、轉向功能。日產的自動駕駛技術戰略共分為三部,「ProPILOT」即為該戰略下的第一步。到2018年,日產計劃實現汽車可自動變道的目標,2020年實現汽車能夠在城市道路中自動行駛,並能自動通過十字路口的目標。

沃爾沃自動駕駛汽車

「一旦沃爾沃的汽車處於自動駕駛模式,沃爾沃將承擔此模式下的所有責任。我們是世界上最早做出這樣承諾的汽車廠商之一」。沃爾沃主席兼CEO Hakan Samuelsson的一席話代表了他們對自動駕駛的態度,也證明沃爾沃在將來希望通過自動駕駛來提高行車安全性。

一大波網際網路企業

也許你還不信,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網際網路企業可能比車企開始的還要早。比如穀歌,在2009年就啟動了無人駕駛汽車的項目,經過7年的發展技術儲備已經相當雄厚。

相比谷歌,蘋果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動作要低調得多,但卻是最有可能實現目標的一家,就因為蘋果有錢。這不,前段時間就傳出蘋果將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跑車製造商邁凱倫的消息,而這15億美元還不足蘋果2016年一季度利潤的十分之一。

作為科技公司,谷歌和蘋果面臨著相同的困難,就是零造車經驗。所以兩家公司都計劃只專注於「自動駕駛軟體」的開發,而不是親自來造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而收購邁凱倫就被看作是蘋果揚長避短,加速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的信號。

樂視超級汽車

中國企業也很熱衷於「自動駕駛汽車 」的開發,樂視和百度就是兩家先行軍。早在2014年樂視大佬賈躍亭就公布了「SEE造車計劃」,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在「PPT造車」的階段,於是還被公眾調侃過。但樂視的實力不容小覷,與北汽、阿斯頓·馬丁、Faraday Future等汽車公司建立合作,在美國矽谷組建技術團隊都被看成其優勢所在。目前,樂視正在申請加州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牌照。

百度基於寶馬3系GT改裝的自動駕駛汽車

再看百度,雖然在技術方面落後谷歌不少,但在起步的一年多時間裡已經完成了一系列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前不久還拿到了美國加州頒發的全球第15張無人汽車上路測試牌照。百度三年內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的目標可以期待一下。

中國自主品牌

長安無人駕駛汽車

今年四月的北京車展上,一些中國廠商發布了他們的自動駕駛系統。其中長安汽車完成了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的無人駕駛測試,也使長安成為中國首個實現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汽車企業。

眾泰大邁X5

前段時間,眾泰官方宣布2018年將推出量產版的自動駕駛汽車。注意!是自動駕駛而非無人駕駛,量產的自動駕駛車主要針對實現高速公路路況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技術方面眾泰也躍躍欲試,今年3月眾泰大邁與南京理工大學達成合作,並在大邁X5上展開了自主研發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總是被吐槽山寨的眾泰,在「自動駕駛」的浪潮中也開始力求創新了,而且是科技創新。

特斯拉自動駕駛

雖然近期因為幾起「自動駕駛」事故使特斯拉處在風口浪尖,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能買到的帶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車型中,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還是相當先進的。大多數廠商計劃在2020年前後完成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若以這個時間來看,特斯拉目前依舊處在領先地位。

在現階段的市售車型中,除了特斯拉有較高程度的自動駕駛功能之外,奔馳S級同樣能實現較為安全的道路自動駕駛。此前我們易車網的同事就測試過,《奔馳S級自動駕駛體驗僅需豬肉四兩》

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到了「自動駕駛」的軍備競賽中,可各國有關「自動駕駛」的法律還在孕育當中沒有出台,這個問題需亟待解決。除此之外,一些有關「自動駕駛」的倫理問題也被炒得火熱。比如在某些極端狀況下,自動駕駛的汽車怎麼決定它應該保護誰?是車內人員還是路上的行人?工程師會說總有一天道路交通信息交互,事故發生的機率會變得極低。但在這天來臨之前,我們還是需要了解應該如何正確利用「自動駕駛」。

從自動駕駛的分級標準以及近期的幾起事故來看,自動駕駛並不等於無人駕駛。根據自動駕駛輔助程度的高低,駕駛員對車輛的管控程度也有所不同。如特斯拉、奔馳車型目前搭載的自動駕駛系統還都屬於輔助系統,車輛行駛並不能完全依賴系統操作,還是需要人為乾涉的。

自動駕駛或者說無人駕駛,最初的目的就是讓人類駕駛汽車更為便捷,同時提高道路安全。實現這一終極目標,廠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而為了讓我們自己少遇到問題,還是暫時不要完全「鬆開」方向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3171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