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一檔、油門、起步」這是駕校教咱開車的「標準程序」。同學們在駕校時就記憶猶新,出了駕校門兒對這口訣也是念念不忘。但是時間長了,發現好像「二檔起步」成了「老司機」們的標準套路,一檔起步反而成了「弱雞」的代名詞。有時候難免心血來潮,想要試試,結果不是瞬間熄火,就是發動機發出「咯楞楞」(擬聲詞)的「叫杆」……

難道是「老司機」騙了您?
還是那「弱雞」真的是您?
其實,並不是您想的這樣的
那是啥樣?
別急,咱慢慢來……
通常開車的時候,我們都是謹記駕校的「標準程序」,從一擋慢慢加到最高擋。因為檔位越低,發動機的扭矩也就越大,通俗點兒說就是「檔位越低勁兒越大,但跑的慢;檔位越高勁兒越小,但跑的快」。但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按理說,二擋應該比一擋快,但為啥我們掛二擋起步那麼愛熄火呢?
嚴格來講,在扭矩足夠的發動機牽引下,我們應該在任何一個擋位都可以起步。但是在實際中,由於車子的發動機扭矩是與車重和性能匹配的,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加,所以並不是所有擋位都可以起步。如果非要強行掛高擋起步,到頭來,還是離合器最受傷。就好比我們蹬山地車,大鏈輪省力,小鏈輪速度快,但我們如果在騎行中只用小鏈輪擋死磕到底,肯定很費勁。而且到頭來,膝蓋還很有可能會很受傷。所以,其實我們在正常路面上掛二擋起步,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會很受傷。
但是呢
正所謂
凡事無絕對
在一些特殊或者極端的環境下
二擋起步反而會很有用處
比如泥沙地中陷車
比如濕滑路面起步
要了解這個問題之前,咱們要先來說說汽車為什麼能行駛?為什麼呢?那必須是建立在輪胎與地面摩擦的基礎之上啊。發動機的動力通過變速箱被放大,再輸送到車輪上,藉助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將汽車推出去,這樣汽車就能行駛了。而汽車能不能順利的行駛起來,起步的第一下很關鍵。就像短跑運動員,起步那第一下必須狠狠的把鞋釘插進跑道,以保證第一步不會打滑。第一步邁不好,後面再怎麼趕也白搭。
所以濕滑鬆軟等附著條件極差的情況下,使用一檔起步,由於動力太過強勁,反而可能會讓您的車輪很容易出現打滑的情況發生。因為,當路面附著力下降時,輪胎與路面不能保持良好的摩擦能力,扭力輸出稍一過大,就會使輪胎與路面克服本身的摩擦極限,發生滑動摩擦,也就是咱通常所說的「打滑」。為了防止起步時輪胎打滑或者車輛越陷越深,使用扭矩相對較小的二擋起步,往往就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在平時,二檔起步是一種很傷車的行為,所以在駕校很多老師傅說二檔起步就行了,屬於純粹的誤導行為。SO,那些關於二、三檔起步時技術高的表現,其實是極其錯誤的,廢車、廢油、廢時間。但是二檔起步在雪地、沙地以及下坡路段起步還是有其優勢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26617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