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車友,你會怎樣打招呼?

周末,開車出門踏青,晴朗的早晨伴隨著一個好心情。車剛剛駛上主路,前方就是一望無際的擁堵,不停地交叉變道,不停地錯車。前方路口又有兩名司機擠到了一起,卻互不相讓。種種不文明行為讓你的路怒症不由地爆發了,你之前的好心情呢?
同樣是周末,穿戴好裝備,來到地庫騎上心愛的機車,陽光讓油箱的漆面顯得更加耀眼。一路穿行無阻來到郊區的山路,對面恰巧也來了一位摩友,來不及看清他的車,更沒認清他的人,就聽到了一聲短促的鳴笛,看到了揚手豎起的大拇指。你不由地重複了一遍這個動作,向對方點頭示意,兩人錯身而過。
他騎的什麼車,重要麼;他是誰,重要麼;他的性別或者年齡,重要麼,或許你心中更加期待那會是一個姑娘。之前的好心情呢?恐怕更多了一份暖暖的認同感吧。
同樣是摩友的你們每一個人,遇到我們群體中其他的夥伴,又會用怎樣的手勢打招呼呢?
歡迎大家將自己路遇摩友打招呼的手勢以圖片的形式後台留言發送給我們,並告訴我們你認為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內容里精選並一一做出點評。
只願,我們的這個群體可以更加溫暖。
安全駕駛摩托車的那些事兒
大家都知道並清楚了解,摩托車的安全防護措施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摩托車也可能在一瞬間被撞得支離破碎,如果你喜愛摩托車,那就應該認真地學習安全駕駛 。我們給出的建議足以拯救生命,希望它們能夠幫助你培養合理並有效地駕駛習慣,有些是人們常提的,但還有很多是你並不了解的。所有的建議都值得你去牢記,因為當摩托車行駛在街道上時,駕乘人員的安全首先來自駕駛者的思維及正確判斷。所以,你應該知道更多正確的信息。
首先必須要熟悉易記的技巧:
50公里時速的反映距離是9米,反應剎車距離14米,完全停住23米。
80公里時速的反映距離是15米,反應剎車距離38米,完全停車53米。
110公里速度的反映距離是21米,反應剎車距離75米,完全停車98米。
安全距離概念60-70米。
前剎車、後剎車、前後聯動。建議剎車先後剎,可以控制車!時速50公里,前輪抱死0.5秒就會摔車。捏前剎要點剎,前輪兩指剎車法,保持全輪不抱死!騎摩托車要目視前方,後輪抱死也不易倒,不能讓前輪抱死!剎車了後就一直剎車到停車,然後再起步走!摩托車拐彎:利用離心力和輪胎徑拐彎!
兩種方式:低速的時候打車把,過彎的時候反方向打把,身體向內側傾斜,眼睛任何時候都要平視,盯彎道的最遠處。
日常的駕駛技巧:
一、啟動
啟動其實是很講究的,啟動是不要加太大的油門,甚至不需要加油門,但是應車而定,有的車需要加那麼一點點小油門才能啟動。
有很多人啟動後會在空檔情況或是帶擋捏離合的情況下轟幾下油門,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如果車啟動後是正常狀態,那麼轟幾下油門不但沒有好處,還會增加油耗,加快發動機的磨損。如果車在啟動後有怠速不穩定的情況,不如讓車原地怠速幾分鐘,而不是轟油門。
二、行駛
行駛過程中不同的行駛習慣對油耗也有不同情況的影響,在行駛過程中要讓油耗降低,則行駛時儘量勻速行駛,避免油門一下大一下小,這樣會增加油耗。為什麼在市區駕駛的油耗會高於郊區? 就是因為市區內車流量人流量大,而車速高低不同導致的油耗增加。而勻速駕駛也有一個駕駛範圍,而不是勻速都能省油,摩托車比較省油的速度區間在50到70碼之間,低於或高於對油耗都不是很理想。
三、檔位
檔位的高低不但對車速有影響,同時對油耗也有影響,檔位越高越省油,一般的摩托車都是5個檔位,5擋是速度最快的,也是最省油的,在路況好的情況下儘量用高檔行駛,但是不要在高檔吃力的上坡路段用高檔給慢慢的扯上去,這樣對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過遇到前方有上坡路段,在安全的情況下加速沖坡比換抵擋上坡省油。如果行駛十公里路程,全程用1檔和全程用5檔的油耗差別是非常大的。
四、減速
減速對油耗的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不必要的減速儘量的避免,在遇到路口或者是紅綠燈時這種必須減速的情況下要在遠處開始空檔,滑行到需要減速的地方,而不要加油門到減速區才採取剎車,下破的時候可以採用滑行,這樣也可以省油,長下坡路段甚至可以熄火下坡,但是這樣不是太安全,謹慎使用。
五、安全剎車
剎車其實是很危險的,但是又是安全的,有些剎車能制止事故的發生,但有些卻會帶來事故摩托車因為是兩輪,所以剎車非常容易造成側翻,那麼要怎麼避免呢!摩托車的安全剎車首先是在緊急剎車的情況下要保持車身的平穩,千萬不能傾斜,再有就是千萬不能突然捏死前剎,這樣翻車的機率很高。
不同天氣下摩托車駕駛技巧:
1.在雨天和雪天行駛
雨雪天氣行車,尤其是暴風雨中行車,駕駛員及行人的聽覺與視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再加上路面滑,從而給行駛增加了難度和不安全因素。行駛過程中,應儘量在公路上行駛。如遇低洼段積水,在確有把握時,應低速通過;若遇大水漫過路面,應充分了解路面是否被水沖壞,不要盲目涉水。在複雜山路上遇到特大暴雨時,為防止山石滾落、懸崖塌方,應選擇安全地點將車停好,打開小燈,以引起行人和其他車輛的注意。總之,雨中行車,一定要減速行駛,並注意觀察路面、行人及過往車輛情況,與前車保持一定的間距,勤按喇叭,儘量避免緊急制動。
2.在風塵天氣中行駛
颳風時,風中的沙塵會影響視線,風聲還會影響聽覺。因此駕駛員應注意風向,並減速行車。當風力較大時,應注意風向風力給行車帶來的影響,特別是風向與行車方向的夾角較大時,會造成車輛側滑或翻車,這時應暫停行駛,待視線清晰後再繼續行車。
3.高寒地區行駛
高寒地區氣溫低,路面常有冰雪,要做到慢起步緩加速。行車時穿著應注意保暖,以防受凍引起肢體麻木,操作不靈,造成事故;中途停車作短暫休息時,發動機不必熄火,讓其怠速運轉;晚上應將車放在室內,要特別注意保護好蓄電池,以防凍裂。
不同路狀下的行駛:
1.平路上的行駛
平路行駛時,駕駛員應儘量以經濟車速行駛,注意避開尖石、稜角物體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限速規定,合理調整車速。遇有對面來車或後面超車時,應主動減速避讓,並靠右行駛。此外,還要注意正確判斷行人及來往車輛的動態,針對不同情況作出妥善處理。這樣不僅能保證行車安全,而且會減少不必要的燃料損耗和機件損壞。若無會車和超車情況,可在道路中間行駛,但在行駛中應與周圍車輛、行人及障礙物保持一定的側向間距和同向間距。通常,同向間距應保持30米以上,冰雪道路應保持50米以上,氣候不良或道路特殊時,還應適當加長。
2.鄉村道路上的行駛
鄉村道路大多不規則,路面窄而凹凸不平,彎道較多,道路的動態情況也較複雜;行人的安全意識較差,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在鄉村道路上駕駛摩托車要注意觀察人畜動向,學會判斷行人心理,遇到小孩、老人、精神病人、殘疾人等應提前減速,或停車讓行。
3.城市道路上的行駛
城鎮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大街小巷密布,其交通特點是各種機動車及行人混雜在一起,交通狀況比較複雜。這就要求駕駛員頭腦清醒,反應敏捷,技術熟練,熟悉各種交通指揮信號和標誌,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此外,還要有對付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4.山區道路上的行駛
山區道路特點是地勢險要,坡長且陡,彎多而急,視野不佳。因此,上坡前可利用車輛慣性並加大油門沖坡,若發現發動機轉速下降,應迅速減擋,確保發動機不過載。下坡時,要控制所選擇的擋位,以利用發動機"制動",切勿將擋位轉入空擋。彎道視野受限,必須嚴格執行行車路線規定,不能逆向行駛,以免與來車相撞。
總之,安全二字常掛心頭,我們追求的不是速度,是那沿途的風景和在路上的感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15235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