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時候,你這樣做,瞬間就把銷售征服!

買車的時候,你這樣做,瞬間就把銷售征服!

一般來講,買車的時候,在4S店展廳打開發動機蓋、趴地上這些動作,也不光是唬人,稍微懂點的自然能看出一些苗頭。這裡也分幾個層次吧。

第一層:開蓋。

人人都能學,無非就是打開發動機蓋子,看看引擎艙布局是不是很亂啊。一般來講15萬以下的平民車,引擎艙大概就是這樣子:

當然也不排除眾泰Z700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奇葩:

15萬以內給你全封閉的引擎艙外加液壓挺杆,你沒處說理。非要拆了這些蓋子人家銷售絕對得攔著。當然,這樣的車你應該不會買的。

至於第一張圖那種亂七八糟的樣子,成本考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修起來師傅也省些力氣。

亂也沒什麼不好,亂才能接著往下看。

第二層:看接線。

其實也沒啥可看的,就是看看線束和接口,有沒有緊固?

還有就是線束是怎麼處理的,絕緣膠帶包裹還是絕緣軟管?

特別是線束分支處的處理,密封性怎麼樣。或多或少能看出廠商對這台車的精細程度。

現在的新車,已經極少極少有這樣的問題了,況且還是4S店裡的展車。要是真讓你發現了硬傷,可以敲他們一筆。

如果你做到了第二層,在伸手撫摸這些接口、線束的時候,可以看著它們半自言自語地嘟囔一句:『缸體的設計壽命有什麼用,鑄鐵缸套我也看不見,線都扎不好我還洗不洗車了?』

基本上銷售不會搭茬兒,挺管用的。

以上說的,概括兩個字就是『裝逼』,為了讓你打開引擎蓋之後,防止不知道做什麼的尷尬而預設的套路。接下來你可以看的是:

第三層:找配套。

這是一種非官方的叫法,學長教我的。看一款車好不好,要看它的配套做得怎麼樣——也就是主要供應商。這個難度略大,需要你趴到引擎艙鼻子緊貼著這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下體緊貼車標並持續扭動身體,最後也不一定看得出一二。而且如果你堅持的話,有可能會招來保安大哥的問候。

一般來講,如果你能在這種地獄模式的找茬遊戲中發現IHI、INA、TRW等字樣,說明這款車合作的供應商是比較主流的。(其實大部分主流車型廠商的主流合作供應商都是很主流的)

好了,現在你成功get到『要買車的精神疾病康復者』成就。下一步還可以做得更徹底一些,真正樹立起懂車大神的偉光正形象。

第四層:伏地魔。

首先,來到車屁股後面,做出這樣的動作:

(女性最好還是徹底趴平)

然後,這樣的景象會呈現在你面前:

這一步看的是後懸架,如果備胎很低的話(如上圖),儘量往裡面爬兩下。

這時候要看的,不是獨懸非獨懸,而是有沒有橫向穩定杆、副車架這些,理論上講有總比沒有強,因為這些東西個別廠商是不會寫在自己的配置表里的。

也可以看看這款車的排氣系統是不是成為了底盤離地的最低點。

雖然肉體趴在了地上,但你偉光正懂車帝的形象會更加高大。

起身之後,如果不累的話,可以打開後備箱,看看後備箱底板的邊緣,如果一些挖槽邊緣有明顯的毛刺,或者不和諧的切邊,很可能是原本的形狀和後備箱形狀設計有明顯差異,放不進去,工人不得不用刀把多餘的底板削掉。這說明車子當初在設計階段,搞底板的工程師大條了,直接把有缺陷的方案交給了供應商。而後期總裝車間反映出問題之後,領導層又懶得花精力花錢重新定製開模。(當然這種問題已經極其智障了,我只在車展的新車上遇到過一回)

好了,做完這些,如果銷售還堅持為你服務,而你又鍾情於這款車的話,就可以考慮談價錢、試駕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1429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