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生時代都兼過家教,但要把家教工作當個人事業經營? 看七年級生陳植偉如何另闢蹊徑,一圓他的人生夢。
陳植偉,1981年次,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專職家教老師。10年家教經驗,作育英才破百。這輛BMW,除了實現陳植偉以車代步的夢想,更是從打工學生一路蛻變,終究達到財富自由的象徵。現在他天天開車往返各國、高中接學生上學,成為獨特的「BMW家教」。
日文裡有一個漢字單詞「小確幸」,意指「微小但確切的幸福」。多年前,村上春樹就在散文集《終於悲哀外國語》中,為這近一、兩年來攻佔個人部落格的輕量辭彙下了註解:「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撇開文學家的哲思,幸福並不需要是、多數時候也不會是太了不起的成就。1981年次的陳植偉從不奢望年紀輕輕環遊世界,或身著GIORIOARMANI西裝,雙手抱胸登上財經雜誌封面。「我的夢想很簡單,」他說:「賺夠錢、開名車、達到財富自由。」這帶點虛榮卻相當實際的夢想,靠著大學以來一路發展的家教事業,沒正式上過一天班的陳植偉,另闢蹊徑地達到了。
多能鄙事,學得一身街頭智慧
出社會早,少年時期,陳植偉就在冷暖人情中混得一身街頭功夫。
高中開始,他在全宜蘭縣羅東鎮最高級的日本料理店打工,來客都是大老闆,天天遞毛巾、端熱茶的生活,不僅學到服務業的身段,還摸透其中精巧。
不少常客一踏進門就指定陳植偉「坐檯服務」,因為他總記得客人上次點了什麼菜,口味是否需要調整,更知道大老闆們平時聽慣了阿諛奉承,拍馬屁沒用,這位日本料理小弟專門提供業界情報:前一天聽說車床大王缺原料,隔天馬上幫店門口遇到的鋼鐵老闆牽線,雙方解決各自煩惱,陳植偉也成了全羅東日本料理界的第一紅牌。
大學一年級開始兼任家教,細膩觀察及「人和」功夫,更在他家教生涯發揮到淋漓盡致。在陳植偉經驗中,接手家教案件,只要和孩子、家長互動良好,就佔了9成贏面。他分析,10位家教學生中,有7、8位程度實在有待加強,從教學技術面來說,40分想進步到7、80分並不難,但遇到同業削價競爭或學生成績偶有退步,學生挺不挺家教老師,就成了能否續任的關鍵。
掌握孩子心,陳植偉有技巧,也有熱忱。「我喜歡逗小朋友笑,看孩子開心,是我最大的成就。」天生孩子王,陳植偉在學生群中的好人緣,除了親和力,還在懂得略施巧勁。他的PSP、iPod均為家教工作而買,是激勵學生用功讀書的胡蘿蔔,久而久之,孩子們發現這位大哥哥簡直是真人版「多啦A夢」。
在踏入國小、國中學生家門前,陳植偉口袋裡永遠先準備好7-ELEVEnOPEn小將的集點貼紙;高中學生成績進步,他二話不說直接請客;面對家長,他提供「加值」的家教服務。陳植偉會在「無意」中提及,自己是法律系畢業,大學同學也多在領域中服務,如有相關需求,請儘管開口。貼心周到又有人緣,在家長群中的口碑,也就傳開了。
要賺也要肯花錢「投資」
進一步,既然時間有限,陳植偉得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收入。觀察到孩子人緣不錯,成績漸有起色,他會試探性地問:「你有沒有要好的同學,想到家裡一起上課?」取得家長同意,同樣時間內,一次教3位學生,並不困難。
「這是『三贏局面』,」陳植偉舉例,如果教1位學生的鐘點費是500元,同時收3位學生家教情況下,家教老師每小時收取1,200元,時薪大幅躍進將近2.5倍,每位家長負擔卻減少了20%。
因為陳植偉教學經驗豐富,有效創造出同儕競爭環境,同學在旁,孩子聽課不會嘻皮笑臉。事實證明,多數時候,團體教學成效要比一對一來得好。
翻開陳植偉的帳本,一頁一頁翔實記錄了當日家教收入。他說,依照從前習慣,每天花費也該一併記在帳簿裡,「但把數字寫出來,容易愈記帳愈『摳』,捨不得花錢在學生身上。」現在,他反而修正了精打細算的個性,將開銷視為增進師生關係的投資。
創造獲利平台,工讀變事業
以家教為計第2年,陳植偉正式籌備家教中心,化「打工」為「事業」,起因卻是無心插柳。
因為接案量大,不甘心被家教社抽傭金,他向學生要了其他科目家教老師的電話。當時的動機很單純:主教英文的他,想找尋一樣有家教需求的數學老師,互相介紹學生,一來增加接案量,二來對該學生整體學習狀況,也更能通盤掌握。沒想到一線牽一線,群雄居然多方響應,他自己被拱上台,成為另一個家教社經營者。
如今,陳植偉的家教社旗下登記會員已超過2萬人,平均一案收取1,000元左右介紹費,累積至今,簡單的經營成本下,陳植偉不需出門工作,光靠仲介傭金,一個月就可幫他帶來10萬元收入。
大學時代就家教滿檔,月收入比教授還豐厚,再加上生活樸實節儉,一年保守估計可存下7、80萬元,成為雙B車主時,他才22歲。陳植偉至今仍住在位於泰山、月租不到5,000元的小套房,唯一「招搖」的動作,就是開著黑頭車,到台北縣市各國、高中接學生上下學。「總是BMW嘛,不能說沒有虛榮心,」他很坦白。
從時薪4、500元家教工作到月入20萬高薪一族,財富自由、讓家人過好生活,始終是陳植偉內心深處最大渴求。和多數人不同,大學時代,他就打定主意,畢業後不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那時就知道,『長大』後,絕對不要從事勞力、事務性工作,也不喜歡看人臉色過日子。」
當郭台銘尖銳批評「台灣年輕人只想開咖啡廳」,七年級會在網路上毫不留情集體反撲的時代,像陳植偉一樣,不求揚名立萬,只在辦公桌旁貼一張鮮黃色的微笑便利貼:「打拚、努力,我要變有錢!」何嘗不是另一種一圓人生夢的過程?同樣是白手起家靠自己,他也做到了!
陳植偉開名車夢想預算書
計劃支出
BMW二手車(原價200萬,上任車主是學生家長,車齡低於2年,友情價打6折)120萬元
24期分期利息6萬元
停車位(和超級好朋友情商,對方出借停車位,陳植偉多打一把鑰匙,空車時,好友就是另外一位車主。男人間的友情,無價!)0元
總計126萬元
資產收入
家教收入126萬元
總計126萬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