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用車最常見的6個誤區~??看完您肯定也躺槍了!(值得車友實用收藏)

齊天大聖| 2016-06-11| 檢舉

今天小編給大家說明幾個大家最常見的誤區;初衷就是希望給各位車友提個醒,少花或者不花上冤枉錢!~

誤區1

ABS系統能縮短剎車距離

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ABS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縮短剎車距離。但是你不能把ABS當成一種縮短剎車距離的東西來看待,它的首要作用是防抱死,抱死就是車輪不能轉了,和車子成了一體,你打方向也不管用,車子要側滑。

ABS能把車輪控制在「將滑未滑」的狀態,在幹路面和一般濕滑路面,是制動效果最好的狀態,所以剎車距離確實能縮短。但曾有人測試過,在沙石路面,抱死比不抱死剎車距離更短。所以說,這句話不算完全的對,自然不能盡信。

誤區2

後驅車操控性能更好

或許是被一些所謂的「車神」洗腦了,不少人都會趾高氣昂的說;後驅車操控性能更好。其實後驅車只是能更好的實現漂移罷了。如果你認為漂移就是操控性,那算小編沒說過。

誤區3

車越重,鋼板越硬越厚越安全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事實上「重硬厚」代表安全的這種觀點確實是片面的,「輕軟薄」的設計可能是為了更好的潰縮吸能,只要車內的人不死,車子被撞壞了又算的了什麼呢?相反,那些把汽車做成鐵磚頭的,就真的能保證人的安全?

曾有人拿極端狀況舉例:大卡車和小轎車相撞,永遠都是小車被KO。可是你的重、硬、厚到不了大卡車那個程度。20年前的後驅大轎子,都是重、硬、厚,但缺少主動安全輔助系統,易失控產生側面撞擊,重、硬、厚就毫無意義。

即便是正面撞擊,一個是整個前部潰縮發動機落地而乘員艙完整,一個是前部完整而乘員艙潰縮,哪有什麼意義?當然重硬厚不代表安全,輕軟薄更不是就代表安全,有些此類文章是為自己的偷工減料找理由的。別看廣告,看療效。

誤區4

螺栓、皮帶,一切都上緊

日本的修車工在上各種螺栓的時候都會用扭力扳手。而我大天朝的師傅很可能不跟你費那個勁,路邊攤更是擰緊就行,有時候還站到扳子上踩踩。

有種東西叫應力,會導致金屬疲勞斷裂。輪圈碎裂車輛失控,正時失效發動機報廢,都有可能源自小小的螺栓。

誤區5

標號汽油,對愛車好

汽油標號是辛烷值,是標定汽油的抗爆性的,不是清潔度或者熱能值或是其它。壓縮比高的發動機應該用高標號汽油,反之根本不必要。你燒機油或者車沒勁都不是因為它。

誤區6

驗車前要搞個大清洗(包括發動機艙)

就像考試前用功、體檢前減肥一樣,有人習慣驗車前徹底洗車。洗洗外觀內飾也就罷了,發動機蓋也要打開沖沖。筆者多年前某輛車的分電器就被沖短路了,四缸變三缸。現在的汽車雖然大部分沒有分電器這種低科技的玩意兒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不宜沾水的電路,以及進氣口,要不然越野車怎麼會有「涉水深度」這一指標呢?抹布擦擦得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1230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