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駕駛中的七種誤傳

卡洛斯| 2017-06-08| 檢舉

摩托車駕駛中的七種誤傳

美國 NHTSA 即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聯合美國第二大保險公司 Allstate 共同撰文,對一些公眾世俗認知的某些看法或訛傳進行了解釋與糾正,同時向所有摩托車騎手提供了適當的建議與忠告!

另外,目前大多數美國各州政府制定的「駕駛員手冊」中都清楚地寫明了專門針對摩托車的一些安全提示和警示,告誡汽車駕駛員需要區分和了解摩托車的某些特性;而相對中國,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汽車駕駛員目前根本不清楚或不了解摩托車的基本特點,倘若在行駛中將日常應付汽車的辦法或者一些違規的行為來對付摩托車的話,災禍可能隨時會降臨!

1. 騎車身著皮質車服只是為了炫耀、耍酷?

非也!

作為一種天然的絕緣體確實可在騎行中產生抗寒、扛風、防雨等作用以保持體內溫度,特別是在事故中保護身體不受到摩擦、刮傷、乃至撞擊等。真皮手套,夾克、皮靴等亦起到同等效力。相比多數 Tri-Tex 化纖車服皮質車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配有 Level-3 裝甲的化纖車服目前較為流行,亦可起到類似的保護作用,且價格低廉而深受歡迎。

2. 全尺寸頭盔會阻礙你的觀察視線?

非也!

美國 DOT 規定,每頂頭盔的可視角度必須達到210度或以上,否則不允許上市銷售!所以,市面上合法銷售的頭盔根本不存在遮擋視線的問題。另外,在阻擋風寒、雨水、飛蟲、及雜物等方面乃是不可替代的。當然,這並不是詆毀3/4或開面盔在炎熱夏季的重要作用。

3. 大排量摩托車可能比較適合新手?

非也!

尚缺實際駕車經驗的新手而盲目追求大排量,多數情況下這種過於自負的意願往往適得其反。不少重型機車重量都在700磅/314公斤以上,缺乏經驗的新手對於急轉彎和停車都會難以應對,且,它們都具有強大扭矩或暴躁動力,而新手卻無法及時掌控這些技巧。甚至不經意的油門偏大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所以,實事求是比炫耀和虛名來得更為實際!

4. 暴躁轟鳴的排氣定能引起旁人的注意?

非也!

從物理學現象是不支持此論點的。排氣聲影響力最強的應該是其後方,而事故往往發生在摩托車的正前方,所以對於前方駕車人或行人的警示作用有限。另外,現階段的高科技使得汽車的密封性越來越強,且邊開車邊享受音樂乃是絕大多數司機的習慣。所以,與其讓別人聽到你,不如讓他們看到你!

5. 自信眾多機動車駕駛員會及時發現你的存在?

非也!

體積小、速度快是摩托車的最大特點!其體積僅是 Mini Cooper的三分之一,而提速則遠遠超過 2.0 排量的汽車。任何汽車駕駛員都絕對不是完美無缺的,難免出現失誤或產生誤判的,甚至「毒駕」或「酒駕」也會時而發生,一旦這些「疏忽」降臨在摩托車上那就是致命的!所以,及時降低速度,保障安全距離,留出避險的空間,否則,想當然或過於自信是要害死人的!

6. 城市道路或鄉村公路相比高速公路要安全?

非也!

據美國的「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2012年統計,91% 的摩托車與汽車發生的事故並非在州級高速公路上,而十分之六的摩托車事故則發生在都市或山區公路上。相反,高速路車道寬闊、單向行駛、封閉空間,倘若在車流順暢不堵車的前提下,事故率反而會大大降低。當然,某些無德司機在高速上隨意變道、穿插、鬥氣等亦會增加危險係數!

7. 如果避免不了碰撞最好先選擇自行側摔?

非也!

理論上完全行得通,但多數情況下卻無法實現!相信,任何摩托車騎手當危險信號侵入大腦後,首要自然反映就是緊急剎車,或者轉彎規避,而無暇當機決定採取自行倒摔之行為。一旦剎車過激造成後輪打滑、甩尾或避讓過猛造成重心偏移、失控,最終結局將導致人車側摔並隨慣性一直向前滑行直至撞上前方物體。所以,安全駕駛,提高預判,防患於未然,最大限度地避免任何危及情況才是正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0800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