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制動停摩托,學問也滿滿的

卡洛斯| 2017-05-30| 檢舉

看似簡單的制動停摩托,學問也滿滿的

駕駛天驍這樣的大排摩托,規範操作十分重要,時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只要駕駛摩托,就離不開制動停車,但這看似簡單的操作,其中依然有很多學問,今天先給大家說說剎車的技巧和制動距離的問題。

剎車的技巧

剎車是騎士們需要多加練習的一項重要技巧,摩托車的前後剎需要騎士分別控制,合理的前後剎車配合可以讓摩托車在最短的距離內停住,一般來說前後剎車力的比例為7:3,前輪要更多一些,因為摩托車車身重力轉移的特性讓前剎相較於後剎具有天然的優越性;減速時,車身會從勻速運動中的全車重力平衡、或者加速時後車身承擔大部分重力的情況下擺脫出來,這時大部分的重力集中在了前車身,並通過前輪向地面施加強大的下壓力,從而增加了和地面的摩擦力,與此同時使用前剎,剎車效率會大大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後剎比使用前剎的難度大,在控制後剎的時候必須非常謹慎。如果高速騎行時,大力踩下後剎,造成的效果不是平穩的減速,而是後輪的突然擺動;前剎則不然,前剎的構造相比後更容易操作,在使用前剎時,可以根據具體剎車情況控制剎車力度,保持一個均勻的力度逐漸加深,做到平順、漸進的剎車。另一方面,人的手指天生就比前腳掌要敏感,並且在騎行過程中,手指和剎車柄僅僅隔著手套的一層皮革,而前腳掌和後剎車之間隔了厚厚的鞋底,因為前腳掌的不敏感,對後剎的操控很難像對前剎的操控一樣細膩。

制動距離

操作制動之前了解制動距離十分必要。制動距離指的是在一定速度下駕駛員制動到車輛完全停住為止所駛過的距離,包括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兩部分,反應時間是指從獲得信息,經過判斷分析到制動開始起作用所需的時間,包括察覺反應時間和動作反應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摩托車行駛的距離就稱為反應距離,具體請看下面3張圖:

不同車速的制動距離也不同,上述制動距離是在乾的瀝青路面行駛時的情況下的最短制動距離,在雨雪、沙土等易滑的路面或使用已經磨損了的輪胎時,制動距離會變得更長,因此,要仔細觀察路面的狀況和交通環境,充分保持車輛之間的距離,確保足夠的停車距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0781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