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從「擰麻花」到「磨肩膀」——壓彎姿勢的轉變過程

冷知識:從「擰麻花」到「磨肩膀」——壓彎姿勢的轉變過程

相信很多車友都會覺得騎摩托車最美最吸引人的當屬過彎那短暫的瞬間,每個人都希望能在彎道當中畫出一個美麗的弧線,而在比賽當中過彎速度更加能體現每位車手的實力,大家都希望能更加快速的滑過彎道,但彎道當中那僅僅幾微秒的提高都是需要長久的經驗積累,同時和壓彎的姿勢也脫不開關係,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比賽當中壓彎姿勢的改變!

合適的姿勢,能讓車手更快更穩的滑過彎道,通過重心的轉移,能夠有效的增大壓彎的車輛傾角,確保輪胎與路面的抓地力。現在車手的姿勢越來越誇張,可視性更強,而且過彎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但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卻經歷了漫長的改變!

當代壓彎姿勢的起源

在摩托車比賽興起後,所有人都好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圍觀的人都會覺得這項運動太酷炫了,而車手們心裡也都想拿到好成績。而想要在眾多車手中脫穎而出光有拔尖的成績是不夠的,也要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姿勢。而肯尼·羅伯茨——有美國摩托車錦標賽教父之稱的車手,就做到了這一點。羅伯茨不僅是美國第一個獲得GP錦標賽冠軍的車手,並開創了美國主導GP賽事的先河,獲得15場比賽中12場冠軍的驕人成績,同時他也是開創壓彎,並發展現代壓彎姿勢的第一人。

因為他看似古怪的姿勢,不僅讓他獲得了勝利,同樣也讓人們記住了那個騎車古怪的車手。而且他很快,在所有人都還在直立身子「拐」過彎道的時候,他卻扭動身子夾緊油箱壓過彎道,這樣的過彎姿勢讓他比別的車手更晚使用制動,更早開油。

滑塊的發明

從1983年到1999年的發展過程中,壓彎動作也從原本的雙腿夾緊油箱傾斜身子轉變到輕微的挪動上身,大幅的將腿外移,更加靠近現在的「蹭腿」姿勢,但是他們發現這種姿勢雖說更快了,同時皮衣磨損的也更快了,羅伯茨為了避免在膝蓋部位的皮衣磨出大洞磨到膝蓋,所以在膝蓋處用膠帶固定上堅硬的硬物,也就是當代滑塊的鼻祖。

最快的「擰麻花」

而在羅伯茨之後史賓斯、勞森、雷尼等偉大的車手的出現都在不斷完善羅伯茨的駕駛姿勢,這時候另一個古怪的天才車手帶著一種古怪的姿勢出現了,他就是麥克杜漢,杜漢的姿勢看起來就像是現在車友們口中說的「擰麻花」姿勢,在現在看來這種上身不動甚至是反向挪動身體,腿部前伸好象是跪在地上的姿勢是一個非常錯誤而且過彎非常遲鈍的姿勢,但那個年代的杜漢用這個姿勢就可以大幅的領先對手,而剩下的幾圈只要慢慢的散步就可以了,甚至杜漢自己都覺得這比賽太無聊。

全新的姿勢

到了如今的MotoGP賽車,姿勢最激進的小伙就要當屬本田車隊的馬奎斯了,他的駕駛風格激進,駕駛姿勢也更加的有侵略性,腿部輕微外探,上半身大幅的轉移甚至手肘滑過整個彎道,創造了現在壓彎最深的68°壓彎傾角。

一個人經歷了所有姿勢的車手

最後,要介紹一位「特殊」的車手,在「擰麻花」向當今大幅度探身手肘都磨地的姿勢演進的漫長過程中,一位著名的GP賽事車手親身經歷了這一演變過程,這個人就是羅西。

羅西是一個從1996年就開始參加世界錦標賽的傳奇車手,也是經歷了每一個姿勢變化的車手,從最開始與車子保持一致的姿勢慢慢變成現在探身磨肘的姿勢,可以說看羅西個人過彎姿勢的轉變就能了解世界錦標賽過彎姿勢的發展。並且羅西還從中演化出了自己特有的入彎的姿勢,甚至現在很多車手紛紛效仿,這就是羅西的獨門絕技——伸腿入彎,這一姿勢也成為了羅西的標誌之一。

說了這麼多,姿勢的改變絕不是僅僅為了讓過彎速度越來越快,過彎姿勢的轉變同樣與車架、輪胎,身高、體重等多種因素相關。理論上說,每個人、每種車型都有獨特的最快過彎姿勢,就像之前的杜漢一樣,所以要符合自身以及車輛的限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0749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