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數人都會說「內循環降溫更快」,那麼這些說法是否是正確、全面的呢?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個細節問題進行驗證,注意:今天咱們聊的就是單純的內、外循環對於降溫的效果,而不是怎樣快速降溫。

外循環:通過鼓風機將車外空氣吸入車內;
內循環:鼓風機帶動車內空氣進行循環。
上面的定義很容易理解,使用方法這裡就不多做文章了,但之前有很多「老司機」介紹過經驗:夏天開空調的時候,使用內循環比外循環降溫要快,那麼這個說法是不是屬實、全面呢?今天我們就用真實實驗來解讀一下。

實驗
本次實驗針對兩個問題進行數據採集:1、降溫速度;2、出風口最低溫度。測試當天的實際空氣溫度為35℃。為了實驗數據的客觀性,我們本次實驗使用的車輛是兩輛完全一樣的啟辰R50 1.6L,兩車均在陽光充足的地點同時暴曬4小時(室外氣溫35℃),保證車內為高溫狀態,測試兩種循環狀態的降溫效果,兩車的車內初溫度均為57℃左右。


這兩輛啟辰R50都配備的是手動空調,內外循環是純粹按照駕駛員的意願去工作的,如果不用操作的話是不會自己變化的,在固定溫度同時固定循環狀態的情況下,不會根據外界環境自動切換也不會影響空調壓縮機的工作時長,所以可以很直觀地測試出內、外循環對於製冷效果的影響。
降溫速度測試
兩輛車內空氣「暴熱」的車同時開啟空調進行降溫速度測試,此時車內溫度比車外溫度高22℃,每隔5分鐘測試一次,測得的結果是起初階段外循環狀態降溫的速度比較快,每隔5分鐘測得的數據都比內循環要低2℃左右。

測試結果
從數據來看,的確也反應了在之前假設的兩種情況下內、外循環的效果是有區別的。結果:當車外溫度低於車內溫度時,開製冷+外循環降溫速度較快;當車外溫度高於車內溫度時,開製冷+內循環降溫速度較快。所以說之前流傳的內循環狀態降低車內溫度速度快不是不對,而是過於片面,因為是在車外溫度高於車內溫度的時候才這樣。
對於油耗的影響
對於手動空調或中低端自動空調而言,空調的內、外循環對於壓縮機製冷時間沒有影響,所以對於油耗基本上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對於車內製冷效果來說,如果採用了某種循環方式導致車內降溫速度更快,更容易達到預設的溫度,那麼也就不用長時間開壓縮機製冷了,可以間歇地開啟壓縮機(A/C),這樣可以起到省油的目的,不過這樣操作顯然不實際,很累贅。

總結
今天做這個實驗其實只是想對於一些流言造成汽車空調使用上的誤區進行解釋,而不是一定要強調降溫快或者省油的竅門,這個影響其實並不大。內循環降溫快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但是一定是在車內、外溫度均衡或者是車內溫度低於車外溫度的前提下,如果上車就走車裡溫度滾燙,這時候開內循環下降效果反而更差。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