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騎行教程:應不應該在彎中剎車
跑山遇到小彎,急剎車減速,使用剎車的後果也隨之而來。當剎車力將前輪死死的按在地上,車子會自然的想要保持直立,與摩托車傾斜過彎的天性相衝突。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入彎,我們應該在進彎前完成整個剎車動作。(本文不把賽道的Trail braking列入討論範圍)
理想是一回事,現實生活中,在彎中剎車依然時有發生:有時是前方彎道的弧度的誤判讓你必須在彎中剎車;有時是騎的太「嗨」,錯過了最舒服的剎車點,必須在「進彎前極大力剎車」和「帶著一部分剎車進彎」之間做選擇。
如果你選擇了「帶著一部分剎車進彎」,那麼你想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儘可能早的鬆開剎車。此時,順滑的放剎車也很重要。在彎中,突然一下放掉剎車,毫無疑問會「激怒」車子。
通常來說,在彎中剎車是要儘量避免的。
你是否曾覺得自己入彎速度太快,彎中剎車是唯一的選擇?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慌亂帶來的誤斷,你並不一定真是以超過極限的速度進了彎。此時,大力剎車是你最不應該做的選擇:或是讓車子直立,衝出彎道;或是將前輪抓地力消耗到極限,導致低摔,哪種情況都不是你想看到的。
最好的應對辦法是集中注意力,努力看向出彎的方向(避免固定視角),或者其他你想要讓車去的地方,同時儘可能的把車子往下壓。此時,一切能將重量往彎心轉移的方法都是可以嘗試的,挪屁股,出腿,儘可能的把這個彎壓過去。
彎中真的完全不能用剎車麼?
在彎中很小心的剎車,是有可能不摔車的。但這種你自覺剎車控制完美,減速了也沒摔車的情況中,十次中有九次其實不剎車也可以通過。所以,專注於如何通過眼前的彎道,比小心翼翼的去折騰剎車要實在得多。
跑山應該怎麼用剎車?
跑山時,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兩種騎士:一種小心翼翼的計算剎車點,爭取每一個彎道都能夠不剎車通過;一種則是習慣性的在彎前剎車,什麼彎道都要點一下剎車才敢進去。
對於第一種騎士,跑山其實不需要跑的那麼完美。如果你覺得這個彎需要剎車才能入彎,就剎好了。進彎再快也沒有什麼獎勵,進彎過快帶來的摔車懲罰卻是你不願意承受的。
高階山路騎行技巧不是勉為其難,而是學會「閱讀道路」。
通過對路線的理解,平順的調節騎行速度以適應每個彎道。此時,剎車不再是必須的,速度主要由油門而不是剎車控制。閉合油門,引擎剎車會幫你平順的減速。同時,習慣性的進行加減檔,保持高轉速騎行,可以讓油門控制行車速度的效率最大化。
對於第二種騎士,在每個彎前都剎車意味著你不是「一直都騎得過快」,就是「沒有控制好視線」。應對兩種問題的方法都是,慢一點,放鬆一點,多花時間來「閱讀道路」。
「每個彎前都剎車」也被稱為「舒適性剎車」——捏那一下剎車的主要目的是增強自信心,而不是減速。
如果你每次剎車後都有足夠的時間在入彎前鬆開剎車,證明你的視線沒有看向彎心或者彎道出口。一直盯著入彎點,隨著彎道的接近,你會覺得越來越無路可走,必須剎車才行。此時,你可以通過調整視線(向遠看)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走線來獲得更大的視野。
經驗再豐富的騎士有時也會「舒適性剎車」——無論是彎前,還是彎中柔和的點剎,這通常是疲勞的信號。長途騎行,視線和注意力在後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當你突然發現自己開始「舒適性剎車」,應該毅然停車休息而不是勉力堅持。
重要原則:輪胎抓地力的等價交換
在高階騎行中,「輪胎抓地力的等價交換」原則最能夠解釋為什麼「過彎就應該僅過彎,而不該過彎的同時剎車」。
原理如下:輪胎僅有定量的抓地力可用,這部分抓地力可以被用來剎車,加速或者過彎。通常來說,輪胎在只做一件事情時會有充足的抓地力可以用。要它同時做兩件事情就會一點勉強,如果還想逼它同時把兩件事情都做好,摔車就近在咫尺了。
輪胎有足夠的抓地力來傾斜過彎且做一點點剎車,但傾斜過彎的同時剎車過度輪胎就會抓地力不足,導致低摔;同理,在車子傾斜過彎的情況下可以小幅度給油加速,但如果在輪胎把大部分抓地力給了過彎時油門給的過大,後輪會因抓地力不夠而滑出彎道。或者更糟糕,輪胎突然再次找回抓地力,把車子彈向空中,高摔。
通過對路線的閱讀,理清油門控制的思路,合理的分配輪胎抓地力,才能讓你在跑山時無往而不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05851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