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中大排量摩托車合集(第一集)
黃龍.600
黃龍600搭載排氣量600ml,壓縮比11.5:1的四缸水冷DOHC 16氣門發動機,可於12000rpm產生60kw的最大動力,55N.m的最大扭力使它在低轉速時依然能提供足夠的牽引力,且引擎採用長衝程設計,65×45.2mm的缸徑、衝程配置,只要8000rpm就可獲得最大扭力,低轉速域出力紮實,全段反應線性。
啟動發動機後,怠速運轉的聲音雖不及日系車種細緻,但黃龍600發動機的運轉聲浪,明顯比過去所有國產發動機更安靜,更紮實,且不像單缸或雙缸車款一般會出現的那種共震,這讓試車組對其製造工藝的信心大增。催動油門後以中低速前進,黃龍600帶來的是無可挑剔的引擎反應,誇張一點的說法是,在開關油門的瞬間,甚至能夠感覺到燃油的注入。實際騎乘之前,我們曾經懷疑,使用四缸發動機的車種,很可能會有低轉扭力不足的問題,但實際騎乘後,它在低轉速區域的表現並沒有讓我們失望,甚至在6擋轉速降低至1500rpm時,扭動油門,發動機依然可以驅動車輛。也就是說,在市區使用時,黃龍600寬廣的扭力帶,能帶給騎士更輕鬆舒適的騎乘體驗。
黃龍BN600(歐版)
黃龍BJ600(普通版)
黃巡600參數與黃龍600街車版一樣.巡航版長途舒適.油箱大。
黃龍巡航版600
TNT600-ABS在歐版上加裝ABS.行車更安全更帥氣
黃龍TNT600-ABS
黃龍300
藍寶龍BJ300GS家族式的側單減震,以及裸露的搖籃式車架,四缸劈二缸,排量600CC變300CC……確實和黃龍600有多分神似,也難怪藍寶龍BJ300GS.13年8月首次亮相以後,坊間就將這款車稱作「小黃龍」。錶盤也沿用黃龍的設計風格,智能LED儀表,時間、水溫、油量、時速、(15款之後有檔位)里程等各類行車信息清晰醒目,雖然有著一脈相承的技術開發水準和傳承度極高的設計理念,但是我們還是要驕傲的稱自己為與眾不同的「藍寶龍300」,雙缸、水冷、八氣門、300CC、兩萬五千元價格帶疾速最快、動力最大、0-100KM/H7.6S內,充分的展現出年輕的活力、激情與光芒,而其輕巧的操控,駕馭自如的表現更讓他輕鬆俘獲更多年輕消費者。
據試騎者反映,騎乘時能感受到藍寶龍BJ300GS與黃龍600的傳動比模式非常相似。藍寶龍BJ300GS在1、2、3擋時傳動比接近,動力在轉速並不高攀的情況下即可輸出其馬力峰值,掛上4擋後,動力傳遞趨向平順,5、6擋用於拉升速度。儘管路況較為複雜,彎道較多,但在拉出156的時速情況下,手裡還有不少油門,看來參數裡的最高車速160km/h還是有點保守的,網絡上眾多「車神」們已經跑出「170」的時速已經充分說明。
在操控性方面,藍寶龍BJ300GS的表現也令人滿意,170cm左右的騎士可以輕鬆駕駛,雖然整備質量196kg,但重心非常緊湊,跑起來的輕盈程度不亞於國內很多200cc的機種。
藍寶龍BJ300GS採用油浴離合器、六檔鏈條傳動變速箱、41mm倒置雙前減震、賽車級側置可調後減震、前260mm浮動式前雙浪花碟剎盤、後240單碟,加上較小的前傾角,搭配著比普通街車更舒適的駕駛姿勢,彎道的時候根本無需將腿部打開,直接腰上用力即可進行側掛,彎道表現十分穩定。即便是採用較高的速度過彎,仍讓騎手十分安心。獨特設計的全新單懸側排氣,讓藍寶龍BJ300GS有著接近三缸或四缸綿密的排氣聲浪。
藍寶龍BJ300(14款)
BJ300(15款)
BN300(歐版)
小黃龍BJ250
BJ250搭載一顆水冷單缸四衝程4氣門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8KW/9000rpm,最大扭矩距21N.m/7000rpm。數據與另一部合資廠生產,定價為23800元起的250級街車,幾乎一模一樣。而兩車動力性能最大的差異則在於,另一部250街車的整備重量約為183kg,而BJ250的整備重量只有155kg。但就數據來看,BJ250占有輕量化的優勢,加速能力表現理論上是能夠勝出的。
小黃龍BJ250
春風650NK
春風650NK-中國首款大排量街車,至今歷經了兩次升級:2014對輪胎、制動系統和儀表等進行了配置性升級;2015全新升級ABS,加之強勁的動力和靈敏的操控能力,更有完美的車身比例和蓄勢待發的戰鬥駕駛姿態,安全穩定之餘盡享騎乘樂趣。
650NK搭載了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摩托車雙缸發動機,八氣門配置和DOHC雙頂置凸輪軸技術,輔以無搖臂賽車技術。輕量化的設計理念,採用了輕量化、高強度的合金車架與空心輪轂,行駛性能全面提升;人機工程學理念,擁有600cc排量同級車最佳的車身前後配重。換裝全新儀表,新增時鐘和小里程功能;配備國際頂級馬牌輪胎,顯著提高輪胎抓地性能;前、後減震器均採用國際頂級KYB減震,具備全自動調節機構;採用了性能一流的西互制動,配備浪花型浮動碟以及對向四活塞卡鉗。配置德國大陸ABS制動系統,方向性穩定、平順性優異,有效避免制動時跑偏和側滑的發生。
春風650NK最明顯的優點體現在動力性和操控性上,升級後的2015款春風650相比2011款可說得上「脫胎換骨」(大培子很遺憾沒有駕駛過2014款CF650NK,所以在此只能用2011款650NK作為標杆)。2015款CF650NK保有了2011款650NK的動力性和操控性,針對650NK的軟肋進行了對症下藥,2011款650NK輪胎抓地力不足、儀表老土且信息量不足、制動偏於綿軟、做工稍顯粗糙、裝配環節不嚴謹等,2015款的一切升級都非常具有指向性。2015款升級了KOSO儀表、馬牌輪胎、大陸ABS、懸掛系統調校的同時,明顯提升了整體做工和裝配質量。
春風650NK(普通版)
春風650-ABS
春風650tr
隆鑫XL650
LX650整體緊湊的設計,讓這款大排量的摩托車更適合國人的身高比例,車身流線型的設計讓摩托車整體更具有現代的動感,加上前大燈異形的設計風格,讓LX650更有一種神秘感,就像一隻黑暗中隨時準備撲向出的豹子,力量、神秘就是對它最好的詮釋。
整車外形尺寸(mm):2035×850×1150
座高(mm):820
大排量車給人永遠就是一種厚重感,650在繼承大排量優良血統的前提下,整體結構更加緊湊,沉穩而不張揚。
整車主車架純鋁合金焊接,精準的設計讓整車在減重的情況具有堅實的骨架。整車三輪過萬公里的高強度路試耐久和結構調整,讓整車的駕駛安全性更經的住考驗。
2. 動力與性能
最大凈功率/相應轉速,kw(r/min):37/6750
最大扭矩/相應轉速,N•m(r/min):60/5500
以上數據與同級別的摩托車相比,LX650略占優勢。
排量(ml):652
電噴系統精準的大氣壓力自學習功能,讓整車在高原起動、怠速和騎行擁有和低海拔點一樣的感覺(經4500米海拔高度騎行,正常駕乘良好),讓您從平原到高原一路行駛順暢,無時無刻都可以感受到650帶給您的暢快駕駛體驗;整車龐大的冷卻系統,讓整車在高溫環境下發動機缸溫穩定的控制在合理範圍,經吐魯番(空氣溫度43℃,地表溫度85℃)長時間野外考驗,駕駛性依然!"
整車做點良好的人機工程設計理念,讓您長時間騎行也不會感覺的辛苦,當然,在舒服的駕乘中青藏線沿途美麗的風景也會讓您心曠神怡。
3. 制動系統
650的制動系統採用了前雙後單液壓制動系統,全面提高了駕乘的安全性。無論是急剎還是轉彎時的拖著制動行駛都會有漸進的效果,讓駕駛者可以很平順地將車輛減速至剎停。不論是在高原多彎多坡的環境還是吐魯番的高溫環境,整車制動沒有因過熱而感覺到乏力或性能減弱。
4. 懸掛系統
可調中央減震,讓整車的減震效果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路面情況進行調整,當然,我們不建議您調整,因為我們已經根據大量的實驗調配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減震強度。不論是前減震還是中央減震,都經過我們反覆的效果試驗,不論整車在何種路面上行駛,都會給您最好的減震效果;
5. 駕駛的綜合測評
油耗:
大排量摩托車擁有狂暴動力和良好的經濟油耗,往往是矛盾的,因為魚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當然,650電噴系統對整車噴油進行了精確的控制,在擁有動力性的同時依然兼顧了油耗,百公里油耗在3.8L。
速度:
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時,整車動力性依然讓人滿意;在平坦的青藏線上(西大灘4000多米的海拔)最好車速可達165km/h。
輪胎:
前輪輪胎:真空胎120/70-17
後輪輪胎:真空胎160/60-17
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抓地性非常好,即時在吐魯番(地表溫度85℃)輪胎的抓地性依然強勁,當然在泥沙路上的行駛,抓地效果不是很理想(把正常胎壓放低性能略有好轉)( 因為LX650街車的定位,輪胎配置是傾向於城市路面的),有這樣的抓地性已經非常好了。
嘉陵600
外觀
嘉陵600的長相,一直被很多網友詬病。其實嘉陵600是所謂的Dual Sport(半越野,半街車)。與寶馬F650,鈴木V-Strom650, 本田Transalps,Triumph Tiger,等等是同一類型的摩托。特徵是高,以利特殊地形穿越。坐姿如街車,直腰直背,不往前傾。jh600當初是為解放軍設計的,當然重點是它的戰地靈活性,功能決定長相,所以絕沒街車的靚麗,也沒越野車的粗曠,用街車或越野車作標準來評頭論足,就文不對題了。但其實嘉陵600高頭大馬,實車遠比照片來的好看,在上海城裡跑著,挺顯眼的。在短短10天內,在十字路口沒事被JC查證2次,以前6年GN250也沒被查過一次,大概目標過大吧。
座高與重量
對嘉陵600有興趣的XD,第一關心的是它的高度與重量。這兩者緊密相關。純越野車高一點沒關係,車輕,超控起來比腳踏車難不了太多。而純街車,重一點還可以,因為車身低,坐在車上腳使的上力。但嘉陵600又高又大,亞版780mm,歐版820mm,整備質量210公斤,加上身子寬,在停車與不平地面低速或0速時,是個考驗。如不幸車子倒了,還是需要一點技巧才能扶的起來。我178CM,膝蓋不太好,所以選的是亞版,兩腳伸直也只有半個腳掌落地。體重70kg,與600的重量的確不大匹配。有了600後,停車再也不能隨意了,先要計劃好,避免朝對下坡,否則難用腳蹬出來。十字路口停車,必專心停穩兩腳落地後再考慮打空檔。
開600是需要改變一些停車習慣的。但最需要最重要的調整是駕駛技術。因為車子大了重了,技術必須提升。以前靠手超控小車的習慣,必須捨棄或改進。改為基本上完全利用身子去改變平衡與重心,才能操控這個龐然大物。手除了加油剎車松離合器外,基本可以不用搭在手柄上。理論上雙手放開也應該可以劈彎超越。總之開過大排後,技術明顯提升。
公路通行
大概是大單槓的緣故,車子聽起來像拖拉機。排氣管經常會放炮(backfire).
三檔以下,油門難掌控,沖,不順暢。四檔過時速80時,有點震動。過了80就順利了。車重而穩,有信心,不太怕橫風,甚為舒適,高速時比較接近開四輪的感覺。扭矩甚高,路上大多數的四輪絕不是它的對手。加速超越四輪是駕大排的主要樂趣。用的恰當,也可提高安全係數。JH600充分滿足此需求。
油缸19升,有油表。聽說耗油量每百公里小於4升。這點還有待驗證。
濫路通行
在坑坑窪窪的路上,嘉陵600絕對優越。如半站在車踏上,達適當高度,只覺得坐騎上下可控的起伏,不覺的太大的震撼。甚至還能得到些樂趣。不像以前騎GN250,腰杆子都快震斷了。
毛病
因是新車類,銷路不廣,零件供應量雖大,但不是到處都有備存貨。如在人煙稀少的鄉鎮出了故障需要主要零件,當場就是你摩游的終結點了。當然YBR250,GT250 及一些銷量不大的摩托也有相同的問題。
此車排氣管溫度甚高,如帶背包,排氣管會緊貼在背包右腿下,有點過熱受不了。
jh600的ECU是它最大的問題。已發行4年了,還是問題多多。啟動熱車與行駛降擋時經常熄火。聽說比前幾年已大有改進了。有摩友美其說,認為是習慣問題。我是完全不以為然。博士的ECU一定有程式缺陷。聽說9月份,又有一新版ECU升級。希望再有改進。(一千公里後似乎有所改進)
鑫源棍王XY400
鑫源XY400棍王
鑫源400邊三輪
銀鋼YG250
銀鋼YG250-NT
大地鷹王DD350E-6C
大地鷹王250街車
大地鷹王250太子
力帆 (V250)LF250-P
力帆LF250-19P
宗申ZS250GY-3(RX3)
作為國內第一款休閒越野風格的遠途休閒旅行車,外觀上面對RX3,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是:瘦身版寶馬F800GS。顯然,RX3在造型上存在著明顯的模仿痕跡,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但是,該車的做工和用料在國產車中絕對稱得上高水準,各部件結合面的工整程度、塑料件的堅韌度、噴塗件表面的處理等等,都有值得肯定的理由,僅憑這些便能看出廠家對這款車的用心
舒適性上RX3採用了795MM黃金分割座高設計,雙潤滑長行程倒置式前減以及15檔全可調中央後減,在測試中以摩托赫茲試駕員(小東北)172的身高在完全坐上RX3之後雙腳四分之三可以完全著地,坐姿也相對舒適比較適合長短途摩旅,在市區道路上無論是加速,轉彎,剎車RX3的表現都中規中矩,操控方面得益於整車的輕量化設計以及短軸承設計使得該車駕駛起來很輕鬆
下面赫茲為大家詳細說一下,也是眾多摩友所關注的RX3的越野能力,RX3其本身的定位為休旅車,雖然搭載了一台在越野車上出現過的發動機,但赫茲認為該車並不屬於越野車,性能上雖然更加偏重於公路。但是身為摩托車愛好者誰沒有一顆狂野的心,在面對一般越野道路時RX3又會帶給我們如何的體驗感受呢?RX3輪胎上採用特殊胎紋的道路用胎,但並沒有顯現出明顯的吃力,只要不是太過於濕滑,抓地力還是可以肯定,但如果和「菠蘿胎」作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中規中矩的懸掛系統在來到荒野之後,讓摩托赫茲試駕員(小東北)在顛簸之中感受到了倔強的韌勁,以小東北的駕駛感受來說如果以正常通過的狀態勻速前行,前後懸掛就會在得體的拿捏下
讓阻尼恰到好處地抵消顛簸的衝擊,再配合遠高於普通跨騎車的離地間隙,讓惡劣地帶的通行輕鬆了許多。可是,如果你忘記這款車的「休旅」身份,硬是將它當成
越野車來「運動」,這副為應對載重和公路彎道而調校較硬的懸掛系統,也會讓你的屁股和肩膀吃點不大不小的苦頭。「點位」設置合理的保險槓會在倒車後最大限度保護車體關鍵部位強化了整車的野外「生存」能力。動力方面在面對一些複雜路況時RX3的動力儲備還是足夠的。雙水箱雙風扇的設計以及16升的大油箱比較厚道,能夠有效的降低溫度,使得在長途旅行或是「越野」時能夠有效的提供駕駛者所需要的動力。
說一說RX3的優點以及不足,發動機調校還是偏向場地,輪胎更偏向鋪裝路面,不太適合相對惡劣路面。前護槓在伸腳壓彎時有點礙事的嫌疑。冷車啟動雜音很大,不過帶點油門雜音立即消失,還可以接受。震動方面最為一款單缸車來說還是可以肯定的,只是在提速到60到80的時候前車把會出現短暫的震動,尾箱以及邊箱的實用性很低,尾箱不足以放下一頂全盔,而兩個邊箱更是小的可憐,檔杆的設計上也不是很人性化,採用了和越野車一樣的小檔杆,畢竟並不是每一個摩友每次出行都會穿騎行靴的,所以當沒有穿騎行靴時掛擋就顯得很變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103959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