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背後的故事——每一部作品中,都藏著他們的青春。

ZXL| 2016-03-27| 檢舉

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漫畫猶如空氣。——手塚治虫

每一部動漫作品中,

都隱藏著多少個不眠的夜,

都蘊含著多少流逝的夢想與追悔,

漫畫是他們逝去的青春與熱血,是不羈的靈魂桀驁迴響...

1937年,迪士尼動畫長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上映。這部耗時數年的動畫精品,在商業上有著巨大成功,以至於這部動畫片運營模式、製作手法甚至美術風格,都成為了隨後美國,乃至全球商業動畫工業的模板與範例。

▲《白雪公主》

1937 年1月13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白雪公主》問世,深受人們的歡迎。這部動畫片是美國迪士尼根據德國格林兄弟的古典童話故事改編而成。

迪士尼因此獲得了一系列奧斯卡榮譽,特製的金像獎盃包括1大7小。但是由於二戰,《白雪公主》1950年才在日本上映。

日本五大電影公司之一的東映動畫株式會社,創始人大川博先生受到動畫片《白雪公主》與《小鹿斑比》的刺激,決定把東映建設成「東方迪士尼」。

為了實現這個在當時看來「幾近妄想」的目標,大川博在公司成立的次年就命令當時的製作部長藪下泰司帶隊前往美國的迪士尼片廠考察學習,任務是將迪士尼的所有優點全部搬回日本。

等這些人回國之後,東映就開始投下巨資拍攝自己的動畫長片。1958年日本歷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在日本首次公映,此片不但獲得商業上的成功,還獲得了第一屆威尼斯兒童電影節特別獎。

緊接著東映又推出日本第一部超寬銀幕動畫片《少年猿飛佐助》(1959)以及根據手冢治蟲漫畫改編的《西遊記》(1960)——之後直至1971年大川博去世為止,東映一直保持著每年至少一部長片的進度——到此日本的動畫製作,算是正式開始與國際接軌。

然而,日本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偏要打破這種模板。

手塚治虫及其筆下人物

這群青年的帶頭大哥,是一名大阪大學醫學部的學生——手塚治虫

原本學醫的他,卻一心醉夢於成為漫畫家,雖然在18歲時,被認為「不適合動畫行業」。

美術視覺的創新

1947年,19歲的手塚治虫發表了他的漫畫作品《新寶島》。

他創造性地將電影的分鏡頭手法運用到漫畫創作中,模仿攝影機的移動變換視角,使用變焦、廣角、俯視等電影式的鏡頭語言,使二次元世界充滿動感,開創了漫畫與文學、電影相融的新風格。

從此,日本漫畫突破了日報連環畫的局限,也擺脫了美式漫畫32頁的框架,成為一種可以天馬行空長篇大論無所不能的大眾文學,讓漫畫從可有可無的「零食」變成深受大眾喜愛的「正餐」。

《新寶島》

此 後,「劇畫」作品開始逐漸成為主流,漫畫家開始集中精力提高繪畫技術,描繪人物感覺和內心活動繪畫手法的出現,使漫畫的表現力增加,日本漫畫的本土風格開 始凸顯。如今,這類手法已經成為與連環畫式漫畫、四格漫畫並立的主流漫畫表現形式。這也確立了手塚治虫日式漫畫之父的江湖地位。

製作模式的轉變

1951年三月,手塚治虫決定做漫畫家,為了拿到醫師資格證書,他一邊穿著白大褂做見習醫生,一邊抽空畫漫畫,就在這一年,他開始連載轟動日本的科幻漫畫——《原子小金剛》。

《原子小金剛》連載更長達16年,蜚聲海內外。

1956年,手冢又一次嘗試進入動畫界,而這一次他如願以償成為了東映動畫的一員。由於這個時候的手冢已經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漫畫大神,因此直接擔任的是「設計稿」一職。

1960年,他的漫畫作品《我的孫悟空》被東映改編成了動畫長片,開創了日本式的「先有漫畫後有動畫」這種模式之先河。因為參與《我的孫悟空》拍攝的過程中,手冢學到了很多動畫製作方面的知識,所以第二年他離開東映組建了自己的公司「蟲製作公司」,嘗試製作符合自己理念的動畫。

運營道路的開闢

新公司成立後,資金短缺、人手緊張、資源稀少,手塚治虫為保證電視台每周一集《原子小金剛》的播放,為了實現這種幾乎不可能的進度要求,於是他成立了一個五人團隊,由這五人輪流擔任其中一集的編劇、分鏡、原畫、動檢、攝影、錄音等所有負責工作...

如此一來不但能保證每周能交出一集成片,而且每集的製作時間也從一周被延長到了五周。

專心創作的手塚治虫

正是由於手冢發明的這種輪替制集體創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之後的日本動畫風格缺少美式那種千變萬化的強烈個人特色,而總是表現出驚人的克制與一致性。

漫畫風格的凝成

25歲時,手塚治虫因為忍受不了居住地的嘈雜,在東京市外的豐島區椎名町找了一座叫常盤莊的木質公寓住下。

這裡環境不算優雅,但是非常安靜,適合手塚治虫靜下心來繼續他的創作。

在這之後,手塚治虫給常盤莊帶來了巨大的磁場,許多二十歲左右的漫畫人慕名而來,他們都懷抱著:無可匹敵的青春,炙熱燃燒的夢想!

他們是:

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藤子·F·不二雄、藤澤不二雄A、寺田廣夫、水野英子、鈴木伸一、森安直哉、橫田德楠...

小小的常盤莊,聚集了日本最多最密集的漫畫夢。

命運仿佛在敲打著這群後生,這些年輕的漫畫家,常常受到來自出版社「老前輩」的冷嘲熱諷,囊中羞澀的他們,甚至常常為了吃頓飽飯而發愁...

對此,青年們毫不在乎,青春在命運和逆境中更加怒放,迸發出更大的熱情。

他們交流著彼此的想法和創意,在彼此攙扶中,堅持不懈,創作自己心中的漫畫。

後來,他們組成「新漫畫派」,這股漫畫的新勢力,用行動告訴那些「老前輩」:年輕的我們,要接管這個世界!

之後,常盤莊的小伙子們成了一個個漫畫大師,他們創作出《假面騎士》、《天才傻瓜》、《哆啦A夢》、《Q太郎》等影響一代人的經典作品,安靜的常盤莊有了另一個名字:漫畫聖地

每一個日漫愛好者,都對這裡充滿敬意!

1981年,手塚治虫邀請曾在常盤莊共同居住過的小夥伴們,在常盤莊開了一場同窗會,當年的青春小伙兩鬢斑白,緬懷起他們艱辛卻快樂的青春。

1982年,常盤莊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與此同時,日本動漫早已走出日本,在世界行程一股強大的日本動漫熱。

從此,無論日本的漫畫還是影視動畫產業,從美術風格、製作工藝到商業運營和推廣模式,都出現了不同於美式漫畫卻獨具特色的日式風格。

於是,在別的地方通常只用於哄小孩子吃飯的卡通或者動畫,在日本卻奇蹟般地發展成為了一條龐大的經濟產業鏈——「動漫產業鏈」!

《七龍珠》漫畫家鳥山明曾經說過:「手塚治虫是我最崇拜的漫畫家!

▲1984年誕生以來的30年間,《七龍珠》一直保持著超高的人氣,這部經典之作似乎已成為日漫作品的一個符號。

尾田榮一郎的漫畫《海賊王》也獲得這樣的評價:繼承了手塚治虫、松本零士時代奮進的精神,是日本少年漫畫的強心劑。

▲《海賊王》是全世界發行量最高的漫畫,漫畫單行本的翻譯版本,在日本以外有3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至2015年6月,日本本土累計發行了320866000本!

手冢先生對我影響巨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在日本動畫界占有超重量級地位的、在全球動畫界更是無可替代、被迪士尼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的宮崎駿,在談到手塚治虫時,如是說。

▲2014年11月8日,73歲的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是繼已故導演黑澤明於1990年獲得該獎以來,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導演。

本文轉自藍海創意雲,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2/node9851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