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和「動畫」傻傻分不清?別說,它們的區別還是很講究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把「動畫」「動漫」,「卡通」這些詞說混,廣義上來說,這些詞混淆的情況下,大家也能理解你要表達的意思,但准確的說,這些詞匯表達的意思都是各不相同的,今天這一期,筆者就借機會給大家說說,那些詞之間的區別
「卡通」未必是動態的畫面

「卡通」這個詞是英文「Cartoon」的音譯,它是西方世界對動畫片和漫畫的統稱。這個詞最早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最早的是作為壁畫、油畫的草圖,之後因為在漫畫雜志上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諷刺,才形成了民俗中所稱的「卡通」,接近現代的理解。所以卡通不僅是動畫片,也可以指靜態的漫畫作品。

而很多人對「卡通」的認識,是從年齡層面上的,認為偏向兒童層次,簡潔明朗的動畫片和漫畫,就是卡通,筆者不敢苟同,但在廣義的用詞中,「卡通風格」這樣的詞匯很容易讓人理解,以前筆者就在和搞設計的美工探討風格的時候,她用到「這個圖案太卡通了」來吐槽畫面的稚氣,但是嚴格來說,卡通和幼稚不幼稚沒有直接的關系,把「卡通風格」當做幼稚,小兒化的象徵也是不准確的。
「動畫」和「動畫片」是不同的概念

動畫指的是「將不同的靜止繪畫,以逐漸變化的形式逐幀拍攝,反復之使其看起來像動起來一樣的影視作品」。動畫不是「會動的畫」,而是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運動。這其中,「人工逐格設計」,「動態影像」和「動態幻覺」是讓動畫片「動」起來的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動畫片」和「動畫」不是一個概念,這兩點很多人也會混淆。用到動畫技術的影片,未必是「動畫片」,但動畫片一定會運用到動畫的技術。
「美術片」又是個什麼鬼?

如果你對一個國人提到「美術片」,那麼他很可能會想到《大鬧天宮》啊,《小蝌蚪找媽媽》等一些非常典型的國產動畫片。那麼整個「美術片」又什麼呢?它和「卡通」,「動畫」的關系又是如何?
原來,「美術片」這個詞,是「動畫片」「剪紙片」「木偶片」「折紙片」的總稱。是我國獨有的叫法,是一個「片種」。所以說起「美術片」,大家都往往先想到那幾部典型的國產動畫片。
日本沒有「動漫」的叫法

日本人把動畫、漫畫,游戲,都分開,沒有國內「動漫」這樣將動畫和漫畫這樣的統稱。硬要說的話,也許就是「御宅文化」可以表達「動漫」的意思。順帶一提,國內的「ACG」,也就是Animation Comic Game的縮寫的講法,也只有國內用,你去和日本人說ACG他們不懂的,不過秋葉原的一些日本的御宅周邊店鋪,會有面向中國來客的服務,可能他們也會用ACG來說,不過日本本土確實沒有ACG的說法。一般他們都會稱作「Anime」。「Anime」是國際通用的,你在秋葉原碰到白皮膚的俄羅斯大佬,你跟他說Anime他也知道什麼意思。
漫畫的起源是中國,飛騰的卻是日本

「漫畫」一詞起源是中國的北宋,後被引入日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就有類似漫畫的作品出現。對於中國來說,豐子愷先生在1925年的《文學周報》上連載了繪畫,並註明「漫畫」一詞,這是現代中國最早稱呼漫畫為「漫畫」的時期,之後漫畫便在國內慢慢流行。
但是將漫畫發揚光大,發展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地位,挖掘出它碩大的商業價值的,卻是日本。日本從平安時代的「鳥獸戲畫」開始,到現代手冢治蟲將日本漫畫推向繁冗,它積累了傳統漫畫的藝術性,和現代故事的趣味性,並且結合了現代電影的表現手法,帶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觀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2/node21612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