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藍色的水滴狀粘稠物帶著一臉傻呵呵的笑,成群結隊彈跳著沖向你,雖然你能一刀砍死一個,但架不住數量無窮無盡……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弱小、蠢萌、堅持不懈是大部分人聽到史萊姆時的第一印象。但在去年十月放映的動畫《關於我轉生成為史萊姆那檔事》中,這個形象似乎被扭轉了。

一個年近不惑的普通上班族被刺殺身亡後,在異世界轉生成為史萊姆,在神一般的NPC暴風龍的陪伴下,脫離黑暗洞穴,走上「史傲天」的逆襲之路……這劇情的味道,似乎在哪裡品嘗過。

普通人轉生到異世界,經過一系列拼搏奮鬥中走上人生巔峰的模式在動漫作品中很常見,如果非要說這部作品有什麼特別,大概就是主角變成了史萊姆吧。

雖然劇情本質上還是以爽為核心的意淫,但不妨礙我們用嚴肅的態度來考據一下,向來以弱小形象示人的史萊姆,究竟憑什麼能在異世界縱橫捭闔。

史傲天之所以為史傲天

在《關於我轉生成為史萊姆那檔事》中,主角史萊姆能成為「史傲天」的關鍵因素,來自於他轉生後的兩個基礎技能:大賢者和捕食者。

其中,「大賢者」相當於一個腦內搭載的語音智能助手,基本上主角想問什麼它都能馬上解答,無所不知包羅萬象。除此之外還具有演算、鑑定等能力,甚至還會……嘆氣。如果放在遊戲里,這就是一個用於削減遊戲難度的Bug級別的存在。

自帶Bug屬於作者賦予的先天優勢,咱們沒法說。但另一項能吞噬一切的技能「捕食者」,卻與史萊姆這一形象本身頗有淵源。史萊姆本身具有的延展性可以讓主角通過「捕食者」將對象物吞進體內,通過分析和研究來習得對方的技能、模擬對方的形態。比如主角在吞噬了井澤靜江後,常常以她的形象示人,靠的就是擬態。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想要了解史萊姆這些能力的源頭,還得先翻開《克蘇魯神話》。

從三個能力說起:擬態,吞噬,攻擊力

神話傳說往往取材自現實,像《山海經》里的畢方形象來自丹頂鶴,《西遊記》里的鼉龍是從揚子鱷身上取的材。西方奇幻作品裡的怪物也不例外——哪怕是史萊姆。

史萊姆之所以到近現代才開始頻繁在文學作品中登場,是因為古代人的日常認知里並沒有這樣濃稠的粘液狀生物。

直到人類對黏菌這樣的微生物有所了解時,粘液怪物的形象才開始被創造出來。而最早描述「史萊姆」的文本,可能要追溯到克蘇魯神話的中篇小說《瘋狂山脈》:

那可怕的,無法描述的東西,比任何地鐵列車都要龐大。一團無定形的原生質腫泡,隱隱約約放著微光。上萬隻放出綠光,膿液似的眼睛不斷在它的表面形成又分解……它們通常只是一些粘性膠凍般不定形的塊狀物,看起來像是一堆泡沫組成的聚集體。當它呈球形時,平均直徑約十五英尺。不過,它們的形狀和體積總在一個不斷地變化——拋出臨時的附肢,或是形成某些用於模仿它們主人看、聽與說話的器官——這個過程既可以是自發的,也可以遵循古老者的命令。

——《瘋狂山脈》

「長滿假眼的螢光綠色原生質腫泡」是目前能在文學作品中找到的最早的類史萊姆生物,它們被洛夫克拉夫特命名為修格斯(Shoggoth),是一種被古老者奴役的低智生物,永無止境地干各種苦活累活。

修格斯的形象大概是這樣的: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輕小說《我家的女僕不定型》中的娘化修格斯,圖片作者:結城リカ

對不起放錯圖了,是這樣的: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從克蘇魯神話中走出來的粘液怪

在《瘋狂山脈》里,修格斯就已經具備了「擬態」這一功能:根據故事中的記載,修格斯在類似於催眠力量的促使下,可以模擬出各種器官的形態,擁有無限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而這種粘液怪物從「修格斯」變成「史萊姆」,獲得另一個關鍵能力「吞噬」,僅用了一個中篇小說的跨度。

1953年,美國恐怖小說作家約瑟·佩恩·布倫南在著名奇幻雜誌《詭麗幻譚》上發表了一篇名為《Slime》的恐怖小說。Slime意為「粘液」、「軟泥」,也是史萊姆的英文名字。

與《瘋狂山脈》中的修格斯一樣,Slime是「一種粘糊糊、沒有固定形狀的黑色物體」,它永遠飢腸轆轆,逮啥吃啥,完全不挑食,攻擊性極強。就這一點來看,這個史萊姆的性格挺像中國神話中的饕餮。

在《瘋狂山脈》和《Slime》的創作下,《關於我轉生成為史萊姆那檔事》中主角的擬態、吞噬和攻擊力高等特點似乎都已經具備了。

但請注意,這兩部作品中的史萊姆可怕到讓人聞風喪膽,跟外表可愛又不喜歡主動挑起事端的「史傲天」可完全不像。

之所以讓人san值狂掉的怪物會變成日系ACG作品裡的小可愛,非要總結一個原因的話,可能是它運氣太好了。

小怪中的「錦鯉」

在《Slime》一文問世21年後,史萊姆進軍了遊戲領域。

不得不說,同樣是在新手村外被拿來練級的菜雞小怪,比起難兄難弟哥布林,史萊姆的運氣要好太多了。

伴隨1974年的初版《龍與地下城》規則問世,「綠色史萊姆」(Green Slime)走入了玩家的視野。

根據規則書的描述,綠色史萊姆「雖然不能移動,但它們會慢慢生長,以動物,植物和金屬為食,對振動很敏感。」它們可以腐蝕掉包括今屬在內的許多物質,是種危險生物。

至於《龍與地下城》中的史萊姆到底有多危險,如果你聽說過《被遺忘的國度》無底深淵的第222層「史萊姆深淵」,從它的描述中或許可以窺見一二:

是位於兩條遲緩的冥河分支間的一片滲漏著惡臭爛泥的冒著氣泡的沼澤。低矮的山丘或是真菌叢林到處叢生在充斥著腐蝕性的無腦軟泥怪的平原上。陰沉的天空中泥棕色和腐綠色的雲朵把整個位面薰染成了蒼白的陰暗。

看上去就不怎麼讓人舒服。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史萊姆深淵」領主Juiblex

而此時距離《龍與地下城》中外貌噁心的史萊姆進入電子遊戲,還有好幾年。

它初次亮相電子遊戲,是在由康奈爾大學兩位學生做的遊戲《巫術》里。綠色史萊姆、泡沫史萊姆作為低級小怪出現。儘管由於年代久遠,這部古早的角色扮演遊戲不被現在的玩家所熟知,但它對於後世諸多RPG大作的影響十分深遠。

早期日式RPG中最常見的「指令回合制」,便是學習自《巫術》。史萊姆作為絕佳的低級小怪素材,也被一塊打包帶走了。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巫術》中的泡沫史萊姆

有元老級別的《龍與地下城》《巫術》幫襯,史萊姆相當於被星探發掘的素人,直接好萊塢出道不說,而且還連續接了幾部能載入史冊的影片,可謂運氣卓絕。

但可能史萊姆也想不到,作為小怪中的「錦鯉」,自己的大運還遠遠沒有到頭。自己即將登場的下一部作品是最純正的JRPG《勇者斗惡龍》,並且作為代價,經由萬物皆可萌的霓虹人二次創作後,自己會變成一個長了一張沙雕笑臉的蠢萌玩意兒。

鳥山明鍛造的萌系史萊姆

說到史萊姆,大部分人腦子裡首先冒出來的都是《勇者斗惡龍》里那坨一臉傻笑的黏糊糊的水滴狀藍色「果凍」。

給予史萊姆這張經典傻笑臉的,是《龍珠》的作者鳥山明。當時,鳥山明正在為《勇者斗惡龍》做角色和場景設計。在遊戲開發期間,堀井雄二從《巫術》中獲得靈感,想給自己的作品也添上一個史萊姆。但此前千篇一律的粘膩噁心版史萊姆顯然不適合DQ的風格,他需要重新設計一個具有DQ特色的史萊姆。

其實時候堀井雄二其實還不太確定自己究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史萊姆,就跟所有搞不清自己想要什麼東西的甲方一樣,他信手塗畫了一坨粘液,然後把它交給鳥山明來設計。

鳥山明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把史萊姆塑造成有一個尖腦袋、底部圓潤一臉傻笑的藍色水滴狀生物。這個小東西長得實在太可愛,於是它成為了《勇者斗惡龍》里第一個出場的小怪。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這些即使被打敗一萬次,也傻呵呵笑著勇往直前沖你奔來的小菜雞,讓玩遊戲的勇者們對它生不起惡感,即使偶爾比較惹人煩,也不會真的有玩家去計較。

正如陸行鳥之於《最終幻想》、艾露貓之於《怪物獵人》,大部分經典的系列遊戲都擁有作為招牌的吉祥物,十分討喜的史萊姆也就順理成章扛起了《勇者斗惡龍》系列吉祥物的大旗,不僅分化出很多顏色、類型、能力各不相同史萊姆,甚至還有了以自己為主角的系列遊戲《元氣史萊姆》。

由此,討喜的史萊姆形象開始被廣泛使用在日系ACG作品中,《關於我轉生成為史萊姆那檔事》主角的轉生形態也要從這裡開始追溯。

亞洲與歐美史萊姆形象的分化

史萊姆在《勇者斗惡龍》一炮而紅算是個美麗的意外。以此為節點,它開始和那個噁心又難纏的本家形象慢慢剝離開來。

這時的史萊姆在日系RPG中人氣如日中天,而它的另一個親戚軟泥怪,則接過了在歐美遊戲作品裡繼續打醬油的重任。

軟泥怪(Ooze)這個名字最早來源於《龍與地下城》,由於這是一個規則繁雜、版本眾多的龐大體系,因此史萊姆/軟泥怪這種粘液怪物在其中開枝散葉,衍生出了許多近親。

可能是因為沒有了「史萊姆」這個名字的運氣加成,軟泥怪在歐美的龍套之路一直都慘兮兮的。雖然繼承了從克蘇魯老祖宗那裡延續下來的能力和醜陋的外表,不過卻再也沒有一個遊戲像《龍與地下城》那麼給它面子了。

在眾多龍套身份中,暴雪系軟泥怪的出鏡次數相對比較多。

《魔獸世界》里有不少軟泥怪,從對戰小寵物到野怪到NPC都有。但是軟泥怪吧,在魔獸里屬於沒什麼有價值的劇情文本,只是整個世界的邊角料,戲份不多。60年代的魔獸部落倒是有個相關任務:幽暗城有個叫弗雷的化學家會讓你研究軟泥生物。然而最後化學家的研究結論大概是——「關於這生物沒啥說法」……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相較之下,《爐石傳說》延續了一部分它原本的能力,還算給了它一個比較體面的待遇。在爐石里,大家熟悉的「小軟」能夠摧毀武器,與DND設定中史萊姆能靠腐蝕吞噬金屬這個屬性一致。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到了幾年後的版本,暴雪又想起來軟泥怪這茬,就再加了幾隻軟泥怪,但內容還是跟武器脫不開關係。比如讓對手武器失去耐久度的毒性污水軟泥怪、摧毀對手武器的腐蝕污泥等等。

其中有一張名為「滲水的軟泥怪」的卡牌,它的效果與《關於我轉生成為史萊姆那檔事》中主角的能力倒是十分相似。這張卡牌能夠吞噬牌組裡一張牌的亡語,跟「史傲天」一樣,Copy起別人技能來毫不含糊。

人類轉生成史萊姆就能逆襲,是因為克蘇魯神話?

當然,軟泥怪也不只跑歐美片廠的龍套,在日系作品裡,它同樣還是當年那個出鏡率最高的路人演員。比如《女神異聞錄5》里,它就作為相對較弱的小怪和人格面具出現。

只是到了這個時候,無論史萊姆還是軟泥怪,都已經不復當年克蘇魯神話中的威風了。

結語

一母同胞的史萊姆和軟泥怪,經由歐美和日式奇幻的不同演繹,開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花。但在《關於我轉生成為史萊姆那檔事》里,它們又以微妙的方式結合到一起。

不管作者有心還是無意,「史傲天」在沿用史萊姆軟萌外表的同時,保留了它先祖的擬態、吞噬、攻高血厚等特點和技能。正因為如此,看到他以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外形在異世界闖蕩時,觀眾也不會有太強的違和感。

不過如果你想問「具備了這些能力就能逆襲了嗎?」,我勸你冷靜一下,別忘了史傲天同學還有另一個開掛般的「AI」大賢者。

所以說,沒點作者特殊關照的技能,還是趁早洗洗睡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2/node20144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