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DC到底哪家強?深度分析DC為何老是輸給漫威

stella ...| 2017-12-16| 檢舉

DC又輸了!

無論是全球票房,還是內地票房,還是口碑,群星薈萃的《正義聯盟》都完敗給漫威的《雷神3:諸神黃昏》。

眾所周知,漫威和DC這兩大美漫巨頭一直都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競爭關係,商戰的劍拔弩張自然也感染了各自的粉絲陣營。

每當一部漫威或是DC電影上映,各大網站的評論區必定是漫威粉和DC粉的唇槍舌戰,雙方你來我往用鍵盤做武器一決高下,恨不得坐上高鐵,來一場腦力與體力的雙重較量。

那麼,爭論了這麼久,爛番茄到底是不是迪士尼的親戚?

《正義聯盟》拍成這樣到底誰來背鍋?漫威真的低幼合家歡?DC又真的深刻有內涵?

就為您帶來獨家策劃:

漫威DC,到底哪家強?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在赤壁之戰後,感嘆自己的確不如諸葛亮的心情,非常符合如今華納DC的心情。

由於檔期僅差2周,漫威《雷神3:諸神黃昏》與DC《正義聯盟》的各種表現,被影迷放在顯微鏡下審視。

在上映前,英雄陣容更為龐大的《正義聯盟》,顯然比系列前兩部票房平平的《雷神3》要更具有賣相。

但是從首輪口碑戰一打響開始,形勢就發生了逆轉。迪士尼早早放出了《雷神3》的口碑,爛番茄新鮮度至今依舊高達92%。

而華納對於《正義聯盟》的口碑始終遮遮掩掩,直到臨上映前一天,才同意媒體和影評人發文。事實證明,身在社交網絡時代,紙是包不住火的,《正義聯盟》40%的爛番茄壞口碑如光速般在全球傳播

直接導致此片的北美首周末票房未能過1億美元,竟創下了DC擴展宇宙的新低。

如今,《雷神3》和《正義聯盟》的上映已經進入了收官階段,兩者的全球票房成績,整整差了2億多美金。

《正義聯盟》的全球票房很可能連《復仇者聯盟》15億美元的一半都難以達到。

漫威到底強在哪兒?DC為什麼老是輸?DCEU的未來該如何走下去,以下我們就來一一解析。

A.漫威到底牛在哪?

十年,17部電影,超過134億美元的總票房,漫威電影宇宙,對於好萊塢商業大片的革命性衝擊有目共睹。

但頻頻爆出的高口碑成績卻讓諸多影迷疑惑不解,憑什麼漫威商業爆米花動不動就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鮮度?憑什麼我大DC就日常不及格?

誠然,MCU作為高度工業化的流水線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工整,穩定的三幕式結構為的就是精準擊中觀眾的每一個嗨點和笑點,最大程度去迎合主流觀眾的觀影習慣與期待。

一言以蔽之:

雖有一小部分高端影迷各種苛責,但吃瓜群眾依舊對漫威超級英雄作的"套路",見一次買一次帳。

比起DC《正義聯盟》端端正正的超級英雄類型片,漫威大法最牛的一點,就在於其

混合類型的超強實力

《蟻人》的本質是一部「偷盜電影」,保羅路德變小後,如入無人之境

而《銀河護衛隊》系列則主打太空歌劇+金曲串燒、星爵領銜的太空組 中二風格濃厚。

《美國隊長》系列在羅素兄弟接手後,開始大量植入政治諜戰驚悚片元素

而《奇異博士》則有著「盜夢式」視覺奇觀,卷福如變魔術般閃展騰挪

回歸漫威電影宇宙大家庭後,《蜘蛛俠:英雄歸來》其實是一部校園青春喜劇。

最新上映的《雷神3》主打《飛俠哥頓》式的太空繽紛狂想,本身又有著不少公路片的影子。

明年暑期上映的《蟻人與黃蜂女》將成為漫威首部浪漫喜劇,甚至將涉及到量子領域。

而《復仇者聯盟3》據稱會和《蟻人》類似,成為一部混搭偷盜元素的超級英雄電影。

類型融合的做法無疑於給漫威加了雙保險。

兩種被證明市場驗證過的類型片模式,和影像風格合理混搭,穩上加穩,這便是MCU的商業悟性。

而在類型整合後,MCU電影所提供的彩蛋、畫風、老歌既能引發主流觀眾共鳴,又能帶來雙重的觀影快感。

雖說內容上還是正邪對立拯救世界的套路,但視聽語言上卻足夠新奇大膽。這就是MCU的創作靈性。

如此在商業上有悟性,在創作上有靈性的佳作,憑什麼不給高分?

普羅大眾走進電影院並不是為了受教育,更不是為了欣賞藝術家的個性,而是:

為了獲得有代入感

深有共鳴的高質量娛樂與消費體驗

總而言之,MCU之所以能夠制霸票倉,它的核心優勢就在於新奇前衛、時髦多元、先鋒性與實驗性的齊頭並進。

漫威被稱作「創意之屋」真的不是浪得虛名。

B.DC到底輸在哪?

首先要明確的第一點是,DC與漫威的比較,一定要放在DC擴展宇宙與漫威電影宇宙的範疇內比較。

不要老是拿扎導的成名作《守望者》和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說事,因為他們都是典型的作者向電影,有著濃重的個人視覺風格。

而DCEU和MCU的電影才是工業流水線上的大眾消費品。

不得不說,

除了《神奇女俠》,DC擴展宇宙所能提供的娛樂體驗和觀影趣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DCEU第一大失敗原因:因循守舊

若放在2008年以前,超級英雄電影固有的動作冒險類型,也能提供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體驗。

但在老對手漫威將類型混合玩的飛起之時,《正義聯盟》《蝙蝠俠大戰超人》依舊還是動作冒險電影的單一體驗。

影像風格缺乏多樣化,沒有流行文化和類型要素可以消費,僅從娛樂性講,DCEU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如果說類型單一還不算是致命傷的話,那麼導演的類型片基本功不紮實難辭其咎。

沒錯,說的就是DCEU的前掌門人:

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

作為一名拍MV出身的視覺系導演,扎導的職業習慣就是以畫面酷炫為最高優先級,但這種職業習慣對於拍電影卻是大忌。

一到需要抒情的地方,他立馬火力全開:慢鏡、大特寫、精緻構圖、宗教隱喻、交叉蒙太奇、時空轉換輪番炫技,逼格之高,簡直沒誰了。

但一到考驗長片敘事基本功的第二幕,他的敘事短板立刻暴露無遺。這也直接導致扎導的完整版電影都是動輒3小時起。

更為吃力不討好的是,華納選擇花費巨資打造《正義聯盟》的頂級視效。

這種堆砌特效的打法放在千禧年初,還能唬住觀眾,但10多年來,好萊塢的主流觀眾已經基本對視覺奇觀免疫了。

最尷尬的是,正聯團隊的能力平衡問題扎導也沒有解決,在《蝙超》決戰中就東躲西藏的蝙蝠老爺,在《正聯》中依舊沒有屬於自己的高能時刻

寒磣得只剩下錢了

DCEU第二大失敗原因:急功近利

從現在回頭來看,漫威與DC在2008年的決策,或許是導致目前這種局面的真正原因。

那一年,生氣勃勃的"毛頭小子"漫威影業,以一部《鋼鐵俠1》正式開啟了宏大的漫威電影宇宙。

而94歲高齡的華納則在那年開啟了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在這套神作終結之後,華納DC開始眼紅隔壁漫威的崛起,決定拼手速!

漫威用了將近10年,十幾部電影,三階段構築的電影宇宙,華納卻想用一部《蝙超》開掛通關

這也就導致此片中出現了大量不知所云的閃回、夢境、蒙太奇,漫迷知道這是在鋪墊宇宙,路人則看地雲里霧裡。

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就是影響敘事節奏與影片完成度,違背觀眾觀影習慣。這部《正義聯盟》甚至請來了締造過《復聯》15億美元票房大咖喬斯·韋登接盤。

然而,尾燈的無厘頭笑料,和扎導苦心建立起的嚴肅基調水火不容,導致這部原本是最強音的《正義聯盟》很有可能墊底DCEU全球票房榜。

C.DCEU路在何方?

迄今為止,DC電影中表現最搶眼,完成度最高的就是《神奇女俠》,也是DCEU唯一一部票房口碑雙收的傑作。

它在影迷心中地位甚至超過《黑暗騎士》和《金剛狼3》,位列爛番茄50部最牛逼的超英電影之首!而《神奇女俠》的成功也為未來,指明了三條可供借鑑的「DC大法」。

[視頻]等不及了!U管大神自製《神奇女俠2》預告片

1.類型融合

毫無疑問,《神奇女俠》是DC超級英雄作中,類型融合做的最好的一部。魔幻戰爭、神話喜劇,多重視聽元素,信手拈來。

從美麗富饒的「女兒國」天堂島,到陰鬱冰冷的倫敦,再到硝煙彈雨的一戰戰場,每一個場景都有其獨特的銀幕魅力和人文底蘊,整個觀影過程終於不再單調乏味。

2.黃金年代漫畫的古典魅力

從底蘊上來說,DC漫畫其實遠超漫威。許多英雄在DC草創時期的黃金年代通常被神化成一個符號,代表著正義、希望、樂觀與救世。

而這種黃金年代漫畫的古典魅力恰恰是《神奇女俠》贏得高口碑的關鍵所在。整部《神奇女俠》主題連貫、情感細膩,蓋爾·加朵身上閃耀著希臘女神般的人性光輝。

3.確立製片人中心制

和MCU的總裁凱文·費奇一樣,DCEU的新掌門人傑夫·約翰斯也是資深漫迷,被DC漫畫粉親切地成為「姐夫」。

他是2011年之後DC漫畫兩次大重啟的主筆,姐夫在2016年成為DC娛樂主席,學習漫威打造一個高度統一,嚴格把控的新DCEU,像凱文·費吉一樣成為自家宇宙的大腦與靈魂。

由溫子仁執導的《海王》將是姐夫規划下的第一戰。

相信黑暗的日子終將過去,正義的黎明就在眼前!

縱觀歷史,漫威不乏黑暗英雄,DC也有相聲演員,僅憑電影逼格高低就給兩家的企業文化蓋棺定論實在太過偏頗。

尤其在中國影迷圈,漫威DC並沒有那麼深遠的漫畫積澱,大多數年輕粉絲都是從電影轉粉,這也就造成了「DC深刻有內涵,漫威低級合家歡」的偏見。

畢竟鄙視鏈這種東西不管是在文化領域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只有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才會逐漸被淡化。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誤傷;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敵意;

「美漫一家親」才不會是一句無力的空口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2/node17555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