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master有沒有很羨慕獅子劫大叔?
墳頭單抽,直接就抽了個五星,一抽到還就滿破了!
而且,小莫怎麼這麼可愛!
私服好可愛!
熊孩子一樣在地上打滾也好可愛!
我要回我的迦勒底把小莫練起來!
ADVERTISEMENT
在《Fate/Apocrypha》動中獅子劫大叔使用圓桌碎片(呆毛王的飯桌)召喚出了「叛逆騎士」莫德雷德。
(用這玩意不應該召喚出瑪修嘛)
在fate系列的設定中,小莫是由阿爾托利亞的姐姐摩根製造出來的人造人,是名副其實的亞瑟王之子。寶具是對爹寶具——「向端麗的吾父發起叛逆」(設定上這玩意必須摘下頭盔才能放出來……)。
(小莫你要看清楚了,你爹爹有好多……)
ADVERTISEMENT
(還有好幾個雖然是一張臉但他們不是你爹爹哇)
早在《Fate/stay night》和《Fate zero》中就已經出現過小莫的身影啦,但是你們當時一定沒有想到小莫居然是這麼孩子氣的一位騎士。
(《Fate/stay night》最早的一版TV動畫,fate線,小莫卒)
在動畫中小莫對自己的父王有那麼大的執念,那麼亞瑟王傳說中的莫德雷德到底是不是亞瑟王的私生子呢?這就要從亞瑟王傳奇的產生說起來啦~
(這一模一樣的開場白,一定是親生的)
亞瑟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公元6世紀末期的一部凱爾特詩歌《Gododdin》中,詩人將「亞瑟」作為衡量戰士英勇的標杆;到了公元9世紀亞瑟在《不列顛史》中作為軍事領袖登場;公元12世紀,《不列顛諸王史》將亞瑟王作為不列顛國王,詳細介紹了亞瑟王的生平(這部作品中也是大魔法師梅林的首次登場喔)。
ADVERTISEMENT
這麼一個英國國王的故事卻是在法國人筆下發展起來(一大原因是那一時期很多英語作家更願意把亞瑟王當做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法國詩人克雷蒂安·德·特魯瓦不僅寫下了第一部亞瑟王傳奇,他的作品《艾萊克與艾尼德》、《大車騎士》和《聖杯的故事》基本奠定了亞瑟王傳奇的故事框架(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那點事,也是這位浪漫的法國人搞出來的)。
到了15世紀,托馬斯·馬洛禮爵士所寫的《亞瑟王之死》被譽為亞瑟王文學的巔峰之作。
ADVERTISEMENT
最早提到莫德雷德是在公元10世紀的威爾斯編年史,在這本書里只有很少的一段提到了莫德雷德和亞瑟王在劍欄之戰相遇,但這段描述非常模稜兩可,並沒有提到莫德雷德是同亞瑟王並肩作戰還是對戰。而在公元12世紀的《不列顛諸王史》中,莫德雷德是作為亞瑟王的敵人出現的,這一時期莫德雷德的身份是「the son of King Lot and Morgawse」,是著名騎士高文的兄弟,也是亞瑟王的侄子。
在《The Dream of Rhonabwy》(這是一個中古威爾斯散文故事,大約寫在12或13世紀)中寫道莫德雷德不僅是亞瑟王的侄子,也是亞瑟王的養子。
(Mordred Julek Heller Illustration, 1990)
但是在法國詩人克雷蒂安·德·特魯瓦五部著名的騎士傳奇中都沒有提到莫德雷德,在《聖杯的故事》中克雷蒂安寫到了高文的三個兄弟,莫德雷德並不在其中(要哭了,看著英文文獻蹦出來一堆法語)。
(《Fate zero》的ED,小莫再次被長槍穿透……)
《the Vulgate Merlin》這部散文中,莫德雷德在第四章作為「the son of King Lot and Morgawse」出現,而在第十章中寫道亞瑟王才是莫德雷德真正的父親,而亞瑟王並不知道Morgawse(這個妹子在後面的傳說中一般認為是高文的母親,魔女摩根的姐妹)是他的姐姐,然後綠了King Lot(貴圈真亂哦)。
在後來的一些傳奇文學的描寫中,受到基督教的影響,羅伯特·德·波鴻的《聖杯傳奇》中將聖杯定義為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使用的餐具,並曾經盛放過耶穌的血,這一設定賦予了聖杯宗教意義,也使得亞瑟王的故事和聖杯緊密相連(石中劍的設定也是這個作者寫出來的)。
當尋找聖杯取代愛情成為作品的主題後,不僅蘭斯洛特與桂妮薇兒的愛情成為的一種罪孽,莫德雷德是亞瑟王的私生子這一設定,其實也是作家們為了強調亞瑟王自己的罪行導致了王朝的覆滅而加在亞瑟王身上的污點。
亞瑟王不僅與自己的姐姐犯下通姦之罪,還因為畏懼預言將與莫德雷德同一天出生的嬰兒放到船上任由他們自生自滅,而大難不死的莫德雷德成為了圓桌騎士之一,在亞瑟王遠征法蘭西時趁機反叛,最終於亞瑟王同歸於盡。亞瑟王自身的罪行使得他無法獲得聖杯,也毀滅了自己的王朝。
這種富有宗教色彩的「罪與罰」,也使亞瑟王傳奇多了一絲悲涼和沉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