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浮在日本動畫行業的淺水區,這對中國動漫能有多大幫助?

FunnyFr ...| 2017-01-31| 檢舉

題圖 / 紅殼的潘多拉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然而投資熱潮總是會冷的

近日,日本動畫協會每年出版的《日本動畫產業報告 2016》正式發售。這個報告的內容包括2015年日本動畫行業數據、日本動畫市場最近一年的發展趨勢、動畫內容製作市場的變化,以及日本動畫在海外市場的未來發展等等。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無論是中國的動畫行業從業者,還是中國最普通的動畫觀眾,他們的喜好或者審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日本動畫的影響。所以日本動畫產業未來的走向,很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中國相關產業領域的發展走勢,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形勢大好的日本動畫行業

在《日本動畫產業報告 2016》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整體的動畫市場產值(包括音樂、衍生周邊、活動等)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相對2014年增長了12%,總產值達到了1兆8255億日元(約1183億人民幣),保持了自2013年以來連續3年的高速增長態勢。

ADVERTISEMENT

日本動畫行業產業結構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動畫視頻和動畫商品銷售額較2014年相比,分別下滑了9.1%與11.6%,收入減少了93億日元和758億日元。實際上,如果我們再查看歷年的市場數據,這兩個在動畫市場主流的盈利領域,其實已經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在固有的市場模式之下,其實很難實現突破。

與之相對的,則是日本動畫行業與海外國家和地區交易額的大幅上漲。這些海外合作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海外動畫版權售賣,2015年日本動畫對外銷售額為349億日元,大幅增長了79%。而另一類則是為海外企業製作動畫的訂單,2015年日本的16家動畫製作公司共與海外公司達成了4345份合同,相比起2014年的1022份,增長了4倍以上。

ADVERTISEMENT

相比起2014年日本動畫行業的情況,這簡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畫風。在2014年,日本動畫行業雖然同樣也實現了增長,但是卻同樣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以至於不少日本動畫從業者因製作能力達到極限感受到了危機感,甚至還提出了「2016危機」的概念。而到了2015年,雖然這些發展瓶頸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但由於商業模式的轉型,日本動畫行業正逐漸從低谷期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以網絡配信市場為代表的多元化產業結構,讓「藥丸」的日本動畫行業變得「形勢大好」。

這其中,來自中國的資本成為了逆轉的關鍵。

來自中國的資本力量

該報告指出,雖然首先接觸日本動畫市場的是美國的企業,但對日本動畫市場最為關心和熱情的則是中國企業。

ADVERTISEMENT

日本動畫行業海外銷售走勢

一方面,這些中國企業在日本購買了大量動畫的播放權。東映動畫在2015年財報中就提到「多部作品面向中國市場的配信權銷售」為東映動畫貢獻了重要的業績,他們對中國市場的銷售占了整體海外銷售比重的很大一部分。不少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為了能夠得到日本動畫的中國播映權,還出資參加了製作委員會,甚至出現了中國企業在動畫製作委員會中出資比例超過50%的案例。

此外,由於中國政府對於外國製作的動畫在本國的放映有著數量上的限制,所以中國的公司往往會購買大量的日本動畫播放權儲備起來,給出的購買價格還「異常的高」。

而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也同樣在進軍日本市場。比如繪夢動畫正在進軍利潤率並不高的日本動畫製作行業,還參與投資了一些日本動畫企業和項目;像騰訊、優酷土豆、愛奇藝等網際網路巨頭,也在開始推進一些中日合作的動畫項目,不僅僅是中日合作拍攝,甚至還出現了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純代工的案例。

ADVERTISEMENT

該報告還指出,在中國資本大舉進入日本動畫行業的背景下,中國與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簽訂的合同金額很大可能還會進一步膨脹,因此新一輪的日本動畫行業泡沫可能已經開始出現。可以說,中國資本的大舉進入,不僅是新一波的日本動畫創作熱潮的主要推手,也讓日本動畫產業在行業結構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公司進入日本市場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提到的僅僅是2015年的數據,而2016年中國公司對在日本的資本動作更是遠大於2015年,像前文提到的繪夢動畫,在2016年甚至還投資了日本動畫企劃與製作公司ARTLAND。這些中國公司之所以要進入日本動畫市場,主要是為了用日本動畫產業的力量,來彌補中國本土動畫行業的短板。

首先就是在動畫內容方面的競爭。由於日本的動畫內容在中國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中擁有較高的認知,他們更願意選擇日本的動畫內容。所以,大面積地購入日本的動畫內容,能夠有效地吸引用戶的關注,向平台導入相對精準的流量,進一步提昇平台的影響力。

《從前有座靈劍山》日本官網

此外,隨著IP這個概念在中國的火熱,尤其是資本市場顯然更為看重IP所代表的價值,而動畫化則是提升IP價值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本土的動畫製作團隊的製作能力仍然與日本動畫存在一定差距,性價比仍然不高,再加上「中日合作動畫」這個概念也更容易實現IP增值,所以我們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中日合作」動畫項目得以出現。

再者,通過與日本動畫公司的合作,中國的企業也能從中學習到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的商業組合策略,通過製作日本風格的動畫,運用在合作過程中學習到的動畫項目運作方法,最終在中國市場尋求新的突破。

所以,即便是中國動畫市場有著盜版、政策、流程不透明、審查嚴格等諸多限制,不少日本動畫公司也十分希望能夠與中國展開進一步的合作。雖然這有可能存在會讓日本動畫製作模式變為勞動力密集型「動畫工廠」的風險,但畢竟對於已經遇到產業瓶頸的日本動畫行業來說,更多的中國公司涉足這個領域,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金礦」。

相比起買買買,我們更需要產業升級

從市場規模上來講,日本動畫行業已經迎來了新一輪的動畫熱潮。無論是1963年的《鐵臂阿童木》,還是1975年的《宇宙戰艦大和號》,或者是1995年後出現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幽靈公主》、《口袋妖怪》,我們都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動畫熱潮都是由幾部核心動畫作品所引領的。

但與前三次是由「動畫作品」引發的社會現象不同,第四次動畫熱潮是由中國的資本外流引發的。

像《一課一練》這種在中國槽點滿滿的動畫也被生產了出來

這個動畫熱潮能帶來的好處就在於,我們在未來能夠看到更多中日動漫領域公司的更多合作,將會有更多的日本動畫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到中國市場,這對於中國的二次元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

然而,在目前已經推出的那些「中日合拍」的動畫作品裡,我們仍然能夠看到由於中方話語權的不足導致的製作崩壞、劇情魔改等奇葩的問題。這些情況對於中國的動畫市場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會讓中國的二次元用戶對於這些日本產的「國產動畫」的熱情,從而影響到資本對於動畫市場的長遠信心,進而影響到中日兩國動畫產業的未來發展。

所以,這一輪動畫熱潮不僅是日本的,也同樣是中國的。這種深入的國際合作對於中日兩國的動畫行業來說,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不僅能夠突破日本動畫的產業瓶頸,同時也能進一步改善中國動畫產業的行業生態。

但我們也並不能因為這種熱潮的到來而過於樂觀。中國資本的投資熱潮總是一波接著一波,在二次元內容平台被網際網路巨頭因為布局而瓜分完畢之後,動漫IP內容又成為了新的投資熱點。也就是說,這些被中國資本引進或中日聯合打造的IP,目前在中國市場仍然處於完全依賴資本的階段,自我造血能力仍存在不足,目前的情況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網際網路時代,觀眾們的精力也是越來越分散,恐怕已經很難出現那種能夠帶動大眾的現象級核心作品了。不過對於中國的動畫產業來講,卻可以將這次難得的動畫熱潮作為擴大行業規模的契機,進而實現動畫行業的產業升級,一方面能讓這些IP能夠依靠中國龐大的二次元市場實現最終的變現,另一方面也能讓我們的內容創作者針對不斷變化的觀眾口味,創作出更貼合市場需求的動畫作品,這才是中日兩國動畫行業能夠健康、正向發展的關鍵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2/node14096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