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近日,科學家發現了傳說中「西伯利亞獨角獸」的殘骸,證明這種生物並不是傳說,而是真實存在過的。但壞消息是,現實世界中的獨角獸與童話故事裡的樣貌大相逕庭。
科學家根據獨角獸頭骨製作出的圖像,其體態看起來更像是犀牛,而非童話故事裡的馬。
報道稱,近日,一個保存完好的獨角獸化石頭骨在哈薩克境內被發現。
據澳洲科技網站Science Alert 3月27日報導,科學家在哈薩克發現保存完好的西伯利亞獨角獸頭骨,科學家根據其頭骨化石,使用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推算出這種生物在約2.9萬年前滅絕,而非此前認為的35萬年前。徹底推翻科學界幾十年來認為它已經消失35萬年的看法。
此外,科學家還利用頭骨,製作出了獨角獸的外貌圖:這種生物體型肥胖巨大,身高2米,身長有4.5米,體重約4噸,身體表面有厚重的皮毛,樣子看起來更像是一隻毛象又像犀牛,而非童話故事裡常出現的馬的形象,但在頭上的確有一隻角。
西伯利亞獨角獸是一種滅絕的犀牛,學名為板齒犀(Elasmotherium sibiricum),是一種以青草為主食的食草動物。可以想像,它的角細長而不像現代犀牛角那樣短粗有力。
根據頭骨大小等情況,推測這是一頭雄性獨角獸,但是死亡原因不明。
托木斯克州立大學的安德烈•斯潘斯基(Andrei Shpansky)認為,這頭西伯利亞獨角獸很可能是遷移到這個地帶而非本地原生。
研究者在發現獨角獸化石的地點,還挖掘出很多其他動物,如猛獁、草原大象和史前野牛等,因此推測獨角獸遷移到這個地區可能已經很長時間。
但現在又有一個問題困擾著科學家:為什麼這種生物能存活如此長的時間才最終滅亡呢?
托木斯克大學科學家安德烈猜測,西伯利亞南部在過去的氣候可能適合該生物的生存。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是什麼環境因素導致這種生物的最終滅亡,以此來研究如何控制好當前的氣候狀態。
安德烈說:「搞懂過去的氣候問題,有助於使我們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氣候的變化。」

原文配圖:科學家還原後的「獨角獸」。

西伯利亞獨角獸的另一種構想圖 (維基百科)
傳說中的獨角獸是美麗的白馬形狀,與馬的區別在於頭前有一隻長長的角。(維基百科)
據維基百科資料,傳說中的獨角獸最早見於《聖經》的舊約。在歐洲文化中,獨角獸被看成純潔的象徵,因此它只接近少女。
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克特西亞斯(Ctesias)也曾描寫道:「獨角獸生活在印度和南亞次大陸(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半島形陸地),是一種野驢,身材與馬相似,身體雪白,頭部呈深紅色,有一雙深藍色眼睛,前額正中有一隻半米長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99365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