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歷史開始被記載以來,人類便一直在仰望月球。縱觀歷史,只有12個人曾經踏足月球回望地球。1972年最後一個阿波羅項目的太空人離開月球,但是40年之後,人類想要再次涉足月球的慾望變得愈加強烈。
在過去的十年,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紛紛表示出了一些興趣,去建造未來月球表面基地。在2013年12月,中國的月球探索項目,甚至在月球表面投放了 一輛機器人月球車。而在2014年4月,俄羅斯重申了將要永久殖民月球的計劃。NASA正進行著一項叫做「月之催化」的項目,但那是在幫助商業公司發展月 球運輸能力。一些私人公司,包括Moon Express和Spaceil,也有著自己的登月目標。某種程度來講,這些計劃是受谷歌的Lunar X獎項所激勵的。該項目於2007年9月開始,將提供三千萬美金給第一家在月球表面投放月球車,前行500米並傳回兩張高清月面影像的私人公司。最初有 33個隊伍參加了這項,旨在創造第二個「阿波羅時刻」的比賽,現今仍有18支隊摩拳擦掌,期冀能在2015年12月31日截止日期完成登月。
商業組織對於月球潛在的豐富資源有著極大的興趣,我們認為這顆孤獨的衛星有著豐富的礦物資源,其中包括鈷、金、鈀、鈦、鎢和鈾。自2009年 NASA進行的測驗表示月球上有水存在,這可以為人類的長期居住提供保障。但是,最寶貴的資源莫過於一種叫做氦-3的氣體,它可被作為未來核反應堆的原 料。現今,所有的核電站都是通過核裂變來產生熱量,並進行發電的。具體的說,在現今的核反應堆中,中子會撞碎例如鈾和鈽這樣的原子,這會釋放原子能量,但 是同時也會產生劇毒的核廢料。與之相對,在未來的核電站,兩個燃料可以更安全地聚合到一起,氦-3便會在此登場。因為它可以和氘一起使用,來為核電站供 能,而唯一的副產品便是氦原子和游離質子。儘管我們承認後者極難被收集,儘管如此,使用氦-3和氘的核電站依然有極大的潛力,為未來世界提供安全的能源
問題是氦-3不會自然地出現在地球上,但是太陽會釋放氦-3。而這些氦-3在數十億年中富集在月球表面,據估計現在已經有超過一百一十萬噸氦-3, 沉積在月球最上面數米的表土中。而大約100噸氦-3就可以為整個地球功能一年,因此每噸氦-3價值可達數十億美元。這使得在月球上的開採變得有利可圖, 即使是僅使用現有的太空科技,為使商業開採變得可行,未來任何的氦-3開採都需要挖掘月面岩石,和從月球表面提取氣體。因此開採氦-3或是任何月球上的礦 產,都需要建造和運作巨大的工業設施。這些的設施可以由陽光供能,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用月球上的材料來建造。事實上,歐洲航天局,已經資助了一個通過巨型 3D印表機,在一層層的月岩粉末上噴灑粘合劑,來建造未來月球上人員住所的實驗。這個過程可以製造堅固而厚實的結構,能為居住其中的人員抵禦宇宙射線。
為避免通過250000英里的距離,運輸實體材料的麻煩,未來的月面殖民地可能會利用微波或雷射的途徑,直接將能量送到地球。這些能量可以由月球上 的核電站產生,或由月球表面連綿不絕的,由月球上的材料建造的大型太陽能板產生。如果這些成為現實,月球也許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勢力,僅僅依賴於來自地球的 一些補給,卻主導著地球的經濟。
我們從這個世界獲得資源的所有方式,都是複雜、危險和昂貴的,但是,如果我們甚至連嘗試從太空獲取資源都不敢的話,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不可避免的資源緊缺,隨之而來的人口銳減和衰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