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無法生產原子筆球珠?

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但一連串值得驕傲的數字背後,卻是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劣質假冒產品泛濫的尷尬局面,大量的原子筆筆頭的「球珠」卻需要進口。

原子筆由於易於攜帶、方便耐用,被廣泛的應用到生產、生活中。據中國制筆協會介紹,包括筆芯在內,中國原子筆產量已達到400多億支。

據介紹,筆頭和墨水是原子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目前,碳化鎢球珠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我國已經具有很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大量供出口。但球座體的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

據介紹,國外生產設備對原材料的要求相對更高,國產不鏽鋼線材無法適用,必須依靠日本進口易切削不鏽鋼線材。同時,與之相匹配的墨水也要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從而形成了我國當前原子筆產量第一,但核心材料和設備卻大量依靠進口的「尷尬」局面。

據介紹,原子筆頭的生產對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選擇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筆頭上不僅有小「球珠」,裡面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

有關專家表示,每一個小小的偏差都會影響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0.1毫米,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球珠與筆頭、墨水溝槽位必須搭配得「天衣無縫」,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003毫米。

據統計,目前全國3000餘家制筆企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僅有250餘家。制筆行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我們國家能自己造出宇宙飛船、原子彈,為什麼生產一個小小的原子筆頭的「球珠」,鋼材卻要長期依賴進口?不是因為這個技術有多難,而是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研究。

「相對於鋼鐵產業,制筆是個體量很小的行業。比如,一家鋼鐵廠一天的產量,可能就夠制筆行業消化一年。」陳三元說,對鋼廠而言,這點利潤微不足道的,它沒有動力去搞研發生產,制筆企業也沒有足夠力量,因而依賴進口。

據中國制筆協會介紹,2010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組織了調研,並於2011年啟動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國家撥款近6000萬元支持相關科研機構、企業針對中心墨水製造、筆頭不鏽鋼線材、加工設備等開展科技攻關。

經過不懈努力,項目於2015年通過「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驗收,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長期以來,困擾中國制筆行業的「進口依賴」困局,開始被逐漸扭轉。

現在雖然已經在易切削鋼線材、墨水等技術實現了突破,但企業接納新技術和設備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正在努力加大新技術的推廣。但擁有了先進技術和設備,要真正製造出國際一流的產品,還需要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都是中國從一個制筆大國走向制筆強國不可缺少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8631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