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剛剛過去的十月檔電影市場,蕭條得仿佛已經進入凜冬。而隨著十一月片單的流出,已無意踏足電影院的人們卻紛紛回頭。那到底是哪些新影吸引了人們呢?它們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微信關注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復「十一月電影」,了解更多。

作者:劉麗媛

北京時間11月2日,一場代號為「Google Walkout」的谷歌員工大罷工席捲全球,谷歌在全球47個辦事處參與了這次罷工,並在推特上造成不小的聲勢,堪稱谷歌史上最大罷工運動。

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此次運動的導火索是10月26日《紐約時報》發布的一篇報道。報道指出谷歌前員工,「安卓之父」安迪·魯賓在職期間行為不端,谷歌高層當時查出了真相卻對此坐視不理,反而拿出9000萬美元補償金,讓魯賓引咎辭職。

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施害者全身而退還能得到巨額補償,引來谷歌員工的極大不滿。一位谷歌員工說這讓她感覺到了文化的背叛,而另一位員工則表示谷歌每天都在解決世界的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上卻好像表現的無能為力。

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內憂外患的谷歌,暴跌的美國科技股

今年是谷歌頗為艱難的一年。7月,谷歌在歐盟一項反壟斷調查中,涉嫌非法迫使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安裝其應用程式,被罰款43億歐元,創下歐盟史上最大罰單。8月,谷歌又因未經允許獲取用戶位置數據而被推上風口浪尖。9月,在一封公開信件中谷歌承認允許上百家第三方企業藉助應用程式甚至人工讀取用戶電子郵件內容。

也就是說,於內谷歌內部反抗性騷擾罷工運動鬧得沸沸揚揚,於外谷歌又不斷陷入強行追蹤用戶和數據泄露醜聞。明年日本將對谷歌進行新一輪的反壟斷調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谷歌目前的處境似乎最為貼切。

2018年以來,以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醜聞不斷。

9月,亞馬遜員工為獲利私自兜售用戶信息和內部數據,並提供刪除差評,恢復被禁的亞馬遜帳號等服務。10月,蘋果用戶的ID被盜刷,最高損失達到十萬元,搞得中消協都站出來向蘋果喊話,要求蘋果足額賠償。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美國科技股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為糟糕的一個月。美國所有大型科技股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亞馬遜股價下跌了20%,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下跌了9.7%。

美國科技股的「十月圍城」成因何在?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科技股幾乎是一路高歌,標普500指數從2009年2月的700多點的低點,一直漲至近期的2800多點,指數漲了3倍。僅2018年1-8月美國投資者向科技股投入360億美元,為紀錄最大規模。Facebook、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公司被市場人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寵愛。叱吒風雲9年的美股牛市自今年開始呈現下跌的趨勢,科技股表現最為明顯。

自3月21日以來的一個月內,美國科技巨頭聯盟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谷歌)市值蒸發近4000億美元,僅4月2號一天,就蒸發了787億美元。

7月26日,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臉書)的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約1200億美元(約8000億人民幣),創下全球史上市值第一跌。7月27日,Twitter(推特)公司股價暴跌超過20%,創下該公司歷史上第二大單日跌幅。

直至10月,科技股聚集地納斯達克指數大跌9.2%,為2008年11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2008年11月下跌了10.8%)。

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跌幅之大之快令人咂舌。曾經的「天之驕子」科技股,為何忽然暴跌呢?

1.業績不行是硬傷

股票是為獲利而生的,如果一家公司業績太差,投資者勢必會轉而投資其他更具市場前景的股票。而從第三季度財報來看,科技企業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亞馬遜在10月25日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本季度營收和凈利潤都有不錯的增長,其中營收565.76億美元,增長29.3%;凈利潤28.83億美元,同比上升了1026.2%。但565.76億美元的營收卻低於預期的571億美元。此外,亞馬遜對4季度的業績指引為營收665億美元-725億美元,遠低於平均738億美元的市場預測。

公布財報後一天,亞馬遜股價重挫7.82%,創下2014年10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10月29日,亞馬遜股價暴跌6%,在兩天內下跌了14%,這是自2014年2月以來最嚴重的兩天跌幅;在10月份股價下跌了20%。盤中一度跌9%,股價跌破1500美元關口。

無獨有偶,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10月25日發布財報後,Alphabet股價一度重挫5.3%,抹去了今年以來的累積漲幅。與此同時,華爾街多家投資銀行紛紛下調Alphabet目標股價。

財報顯示,谷歌第三季度整體營收337.40億美元雖有所增長但但依舊於市場預期的340.4億美元。市場頗為關注的三季度運營利潤率降至25%,去年同期為28%。不計入流量獲取成本(ex-TAC)的營收為2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23億美元上漲22%,但遜於預期的273.3億美元。

「萬億侯」蘋果在第三季度的表現也是馬馬虎虎,雖然公司在2018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EPS)、總體營業收入和App Store等服務業務收入均創單季最高紀錄,但iPhone銷量和服務業務收入均低於市場預期且同比增長均放緩,而iPad和Mac銷量均現負增長。

蘋果的高業績似乎是依靠iphone的高售價,而蘋果公司也宣布不再公布銷量。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是蘋果走向下跌的預兆。

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公布財報後,蘋果股價盤後跌幅擴大,一度跌超7%,市值縮水到不足1萬億美元。市場對科技公司期望頗高,而這三家公司在第三季度均沒有達到市場預期,這使一些投資者開始反思市場是不是形成了泡沫,並對科技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存疑。

2.接連醜聞失民心

用戶對蘋果,Facebook和谷歌的依賴程度日漸加深,每一次使用都會產生大量信息,而這些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既可以為用戶提供精準推送,也可以將用戶進行精準售賣。

今年3月,facebook被指控向一家分析機構提供五千萬(後證實為3000萬)用戶數據,並進行違規濫用,涉嫌干涉總統選舉。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歐盟和英國對此反應強烈,紛紛展開調查。隨後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發表聲明,承認平台曾犯下的錯誤,並接受了國會長達五小時的質詢。

谷歌全球大罷工,科技股上演大潰敗,這些企業怎麼了?

「數據泄露門」後,僅3月19號一天,Facebook股價就下跌了12.53美元,跌幅為6.8%,是自2014年3月26日下跌6.9%以來的最大跌幅,股價單個交易日下跌12.53美元,則是Facebook自2012年上市以來最大的。3月20日美國股市收盤時,Facebook股價為168.15美元,較前一交易日收盤時的172.56美元下跌了4.41美元,跌幅為2.56%。在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之後,Facebook市值也明顯縮水。3月16日,Facebook市值還高達5376.7億美元,兩個交易日就下跌了491.9億美元。

對於無法保證數據安全的科技企業,股民似乎傷透了心。除數據泄露外,性醜聞也是懸在科技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谷歌和亞馬遜都曾捲入性醜聞。很難想像,新興科技公司在男女關係上卻有一套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準則。一系列醜聞的曝光對企業聲譽影響巨大。

3.利率上升的影響

今年美債利率一路上漲,10月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一度突破3.2%的7年高點,作為金融產品最重要的定價基準之一,國債利率對資本市場、信貸市場等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也正是因為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速度飛快,並帶動全球債券收益率上升,從而引發了對風險資產的衝擊,並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這可能是投資人拋售科技股,轉向其他漲勢落後類股的原因。包括銀行股、公用事業及製藥股,因為市場認為他們可能會有較高的股利,投資相對安全。

如果長遠看未來10年,科技股的成長可能仍值得期待,但投資人的視野目前更關注短期的波動。

結語

受到美國科技股影響,中概股慘遭血洗,其中小牛電動、趣頭條創上市新低,分別下跌6.49%和6.68%,而百度、搜狗、京東、歡聚時代、唯品會、攜程、鳳凰新媒體、等公司股價創52周新低。

11月2日,特朗普發表推特稱,他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了「長時間的、非常好的談話」,並表示雙方計劃在即將召開的G20峰會上會晤。國際貿易關係緩和的消息提振了投資者信心,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大漲,但未來股市發展仍有待觀察。畢竟業績趨緩和數據泄露醜聞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要想觸底反彈,科技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兵重振公眾對其信心。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科技 網易科技 華爾街見聞 中財網 金融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9660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